首页 > 女生言情 > 双经问渡 > 第57章 第57集:道在民间

第57章 第57集:道在民间(1/2)

目录

第57集:道在民间

双经渡跪在太和殿的金砖上,鼻尖萦绕着檀香与龙涎香交织的沉厚气息。皇帝的声音从龙椅上漫下来,带着御座特有的威严,却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双经渡,你在边境三月,平定时疫,救我大齐数千将士性命,此功当赏。朕欲封你为太医院院判,总领天下医事,享从三品俸禄,你可愿意?”

阶下百官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有艳羡,有探究,也有几分老臣对这“半路出家”医者的审慎。双经渡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与周遭的锦袍玉带格格不入,却自有一股沉静如山的气度。他叩首,额头轻触冰凉的金砖,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遍大殿:“陛下隆恩,臣万死难报。只是臣资质驽钝,自在惯了,怕是担不起院判之职。”

皇帝微微挑眉,龙椅上的身影前倾少许:“哦?太医院院判掌天下医典修订,管各州府医官任免,何等尊荣,你竟不愿?”

双经渡抬起头,目光澄澈如洗,直视着御座上的帝王:“陛下,臣自幼研读《内经》,后偶遇禅僧,才知医能愈身,禅可疗心。这些年在民间行医,见惯了贩夫走卒的疾苦——寒夜里蜷缩在破庙的乞丐,为筹药钱卖掉耕牛的农夫,产后血崩却没钱请稳婆的妇人……他们的病,多是贫病交加,或是心结难解。臣若入了太医院,每日周旋于宫规礼仪、文书案牍,怕是再难听见街头巷尾的咳嗽声,摸不到田间地头的脉象了。”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双手捧过头顶:“这是臣在边境时,结合军中时疫与当地风土记下的《疫症杂录》,里面有针对湿热疫气的验方,也有如何用军中常见草药替代名贵药材的法子,或许比臣这个人更有用。”

内侍将册子呈给皇帝,皇帝翻开几页,见上面字迹工整,密密麻麻记着药材配伍、煎制火候,甚至还有士兵的饮食禁忌,字里行间皆是医者的细致。他合上册子,沉吟片刻,忽然笑了:“你倒是个痴人。古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你却连太医院的门槛都不愿进。”

双经渡再叩首:“臣不敢称良医,只愿做个能为百姓摸脉的医者。太医院有诸多圣手,他们精通宫廷医理,远胜臣百倍。臣留在民间,或许能补他们顾及不到的缝隙。”

站在朝班之首的李修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双经渡的性子,看似温和,实则有股认准了就不回头的执拗。当年在晋王府地牢,他能每日静坐诵经,如今面对高官厚禄,自然也能守住本心。

皇帝望着阶下那抹青衫,忽然想起李修远曾说过的话:“双经渡的医,不在药石,而在人心。”他朗声笑道:“罢了,朕不强你。你既愿留在民间,朕便赐你‘济世堂’金匾一块,特许你随时入宫为皇室诊病,且无论诊治何人,皆可不受官阶限制,直达病榻前。另外,命太医院将你这本《疫症杂录》誊抄百份,发往各州府,以惠万民。”

双经渡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一丝动容:“臣,谢陛下成全!”

退朝时,李修远特意在宫门口等他。春日的阳光透过朱红宫墙的垛口,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修远抚着胡须笑道:“恭喜你,得偿所愿。”

双经渡拱手:“若非李大人当年在陛

“你我之间,何需言谢。”李修远望着远处熙攘的市井,“其实陛下早有此意,他说,太医院缺个院判,民间却不能少个双经渡。”

双经渡心中一暖,抬头望向宫墙外那片错落的灰瓦屋顶。那里有他熟悉的药香,有病人的呻吟与道谢,有他扎根的土壤。

三日后,“济世堂”的金匾挂上了医馆门楣,红绸被风掀起,露出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街坊邻里都来道贺,连平日里总爱倚着门框晒太阳的老婆婆,也拄着拐杖送来一篮刚蒸好的槐花糕。

“双先生,您可算回来了!”药童小顺跑前跑后地招呼着,脸上是藏不住的欢喜,“您不在的这几个月,好多人来看病,都说就信您的脉。”

双经渡笑着拍拍他的肩,走进医馆。药柜上的药瓶依旧摆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药碾子上,浮尘在光柱里跳舞。一切都还是他离开时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久别重逢的暖意。

他刚坐下,就有个汉子抱着孩子匆匆进来,满脸焦急:“双先生,您可回来了!我家娃这几日总喊肚子疼,吃了药也不管用。”

双经渡连忙放下行囊,接过孩子。小家伙小脸蜡黄,眉头皱成一团,嘴里哼哼着。他轻轻按了按孩子的腹部,又看了看舌苔,问道:“孩子是不是常吃生冷?”

汉子点头:“是啊,这几日天暖,他总偷着吃冰酪。”

“是了,寒食伤脾。”双经渡提笔开方,“《内经》说‘饮食有节’,孩童脾胃娇嫩,哪经得起这般折腾。我给你开两剂温脾汤,煎药时加两块生姜,喝下去暖暖脾胃就好了。”

他一边写方,一边轻声对孩子说:“以后冰的东西可不能多吃啦,不然肚子会更疼的。”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眉头竟舒展了些。

送走汉子,又来个老妇人,说自己夜里总睡不着,心里发慌。双经渡为她诊脉后,笑道:“老夫人这是心里装的事太多了。《金刚经》说‘应无所住’,您啊,就是太执着于儿孙的琐事了。”他开了安神的方子,又教她睡前静坐片刻,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让心慢慢静下来。

老妇人似懂非懂:“双先生,这念经真能治病?”

“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和,自然能安睡。”双经渡耐心解释,“就像您种的那盆兰花,总想着它会不会蔫了,会不会生虫,反而养不好。不如放宽心,该浇水时浇水,该晒太阳时晒太阳,它自会好好的。”

老妇人笑了:“还是先生说得在理,我回去试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