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抉择与远念(1/2)
福宁的清晨,海雾尚未散尽,提督府内的议事堂已是济济一堂。沈自炳带着李慕和、张慕青以及护卫船队已于昨日悄然离港,奔赴南方,而新的波澜已然涌至。
赵高翔坐于上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听着下首一位风尘仆仆、身着鲁监国使臣服饰的文官,朗声宣读着一封措辞华丽的册封诏书。
“……特晋封靖朔侯赵高翔为闽国公,加太子太保,总督闽浙军务,望卿感念天恩,戮力同心,共扶社稷……”那使臣抑扬顿挫,脸上带着几分天朝上使的矜持,目光却不时扫过堂内肃立的李猛、张鼐等将领,隐隐透出一丝不安。
在隆武皇帝被杀后,鲁监国政权在东南这一块唯一一个明王朝的正统政权,对方已经多次联络了,可惜如果以前赵高翔安排王秀楚去联合对方的时候,对方多表达点善意,也不至于到今天的程度。
堂下文武,表情各异。王秀楚捻着胡须,眉头微蹙;黄蜚老神在在,仿佛事不关己;李猛则毫不掩饰脸上的不耐烦,若非赵高翔在上,他怕是早已按捺不住。吴志葵、夏完淳等 若有所思,
诏书宣读完毕,堂内一片寂静。赵高翔并未立刻接旨,而是抬手虚扶,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贵使远来辛苦。只是,如今永历陛下已在广西肇庆承继大统,天下皆知。鲁王殿下这份厚爱,本侯怕是受之有愧。”
他话语轻柔,却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那使臣脸色微微一变,强笑道:“侯爷此言差矣。永历远在广西,音讯难通,鞭长莫及。鲁王殿下近在舟山,控扼海疆,正可与侯爷互为唇齿,共抗清虏。此乃社稷之幸也!”
“放屁!”李猛终于忍不住,低吼出声,“当初在浙东,他们何曾真心与我们联手?如今看我们站稳脚跟,又想跑来摘桃子?这闽国公,谁爱当谁当去!”
“李将军,慎言!”王秀楚出声制止,但眉宇间也带着忧色。
“贵使先去休息、容我等先商量商量”。王秀楚安排使者下去休息。
赵高翔抬手,止住了双方的争执。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日召诸位前来,正是要议一议此事。鲁监国遣使册封,意在联合,亦或吞并?永历新立,远在西南,我等又当何以自处?诸位,皆可畅所欲言。”
议事堂内顿时议论开来。
以王秀楚为首的部分文官认为,永历帝毕竟是神宗嫡脉,名分较鲁王更正,且已得到包括原大西军在内的诸多势力承认,理应奉永历为正朔,但对鲁监国可保持联络,虚与委蛇。
而李猛、张鼐等武将则态度强硬,认为鲁监国政权内部倾轧,实力有限,昔日又有龃龉,不可信任,当明确拒绝,以免受其掣肘。李猛更是嚷嚷道:“咱们有兵有地将,自己干就是了,何必非要找个祖宗供着!”
黄蜚则持重一些,捻须道:“侯爷,清虏势大,多方联合本是应有之义。鲁王虽弱,毕竟是一面旗帜,舟山群岛亦是对我海上防线之补充。然,确不可受其节制,堕了主公威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