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新文艺复兴(2/2)
“太不可思议了……”苏晚晴在渝州的办公室里,看着屏幕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关于城市景观因新材料和能量技术而彻底改观,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艺术形式涌现的报道,忍不住感叹,“我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文艺复兴的重演,但这一次,范围是全球性的,根基是……我们刚刚学会的宇宙真理。”
赵昊在非洲的基金会网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浪潮。他开始大力资助非洲本土的艺术家和学者,鼓励他们将古老的部落智慧、对自然的独特感知,与新的“宇宙语”和科学发现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凭什么文艺复兴只能是欧洲的?这次,咱们非洲也要有自己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在一次视频会议中豪情万丈地说道。
甚至连埃琳娜,这个向来对“虚头巴脑”的艺术哲学不屑一顾的行动派,也在一次偶然听到《星海回响》后,罕见地沉默了很久,然后嘟囔了一句:“……好像,是比爆炸声好听那么一点点。”
林见鹿行走在书院地面园区新开辟的“灵感回廊”里,这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用新理念创作的艺术品和科学模型。他看着那些充满奇思妙想、却又暗含宇宙至理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深沉的笑容。
这一切的爆发,固然有“过滤器”无形压力的催化,有那地底能量微妙引导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源泉还是人类文明自身那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对美与真理的永恒追求。
这蓬勃的、跨越界限的创造力,本身不就是最强大的“文明潜能”吗?
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花似锦的盛景之下,林见鹿内心那根警惕的弦,始终未曾放松。他站在一幅由国内一位年轻物理学家和一位水墨画大师合作完成的动态画卷前——画中,墨色的山川在微观粒子的碰撞中不断坍缩又重生,仿佛演绎着宇宙的生灭。
他注意到,这幅画的能量签名,与渝州地底那能量探针的波动,存在着一丝极其隐晦的、仿佛被“精心设计”过的……谐波共振。
“它(过滤器)不仅在引导情绪,”林见鹿对身边的沈渊低语,声音微不可闻,“它似乎……也在引导,甚至‘塑造’着我们的创造性表达本身。它在试图将我们的‘光辉’,也纳入它所能理解和预期的轨道。”
沈渊神色一凛:“你是说……它在‘修剪’我们的文明形态?确保我们长成它希望的样子?”
“可能性很大。”林见鹿目光深邃,“但这未必完全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它的‘引导’下,依然保持我们文明最核心的、不可被定义的……自主性与超越性。”
就在这时,陈默咋咋呼呼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打破了片刻的沉凝:
“鹿哥!老沈!重大发现!我们之前不是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宇宙语’会和艺术创作产生这么强的共鸣吗?”
“我刚刚发现,那套语言的底层数学结构,其本身……就蕴含着极其强烈的‘美学特征’和‘情感唤起能力’! 它好像……天生就是用来‘表达’和‘共鸣’的!”
“这玩意儿……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语言’,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艺术语言’或者说……‘创造语言’?!”
陈默这个惊人的发现,仿佛瞬间颠覆了他们对“宇宙语”的认知!如果这门语言本身就更偏向于“创造”与“表达”,那么“过滤器”通过它来引导人类文明的“新文艺复兴”,其背后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这场“大考”的核心,并非测试我们的“解题能力”,而是我们的……“创造潜力”?而这股席卷全球的创造力洪流,究竟是文明的自主爆发,还是……一场被精心引导的、规模宏大的“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