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新文艺复兴(1/2)
渝州地底那无声无息进行着的“意识引导”,如同一位看不见的严师,用冰冷而精确的方式,对人类文明的“潜意识”进行着微调。这种来自更高维度的“干涉”,固然令人细思极恐,但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如同拆除了某种限制文明创造力的“天花板”,或者按下了一个无形的加速键。
在生存压力的外部驱动,与这诡异“引导”的内部催化下,一股前所未有的、席卷全球的创造力洪流,如同被压抑了千万年的地底岩浆,轰然爆发!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被后世史学家称为 “新文艺复兴” 的、科技、艺术与哲学交相辉映的黄金时代。
科技的浪潮,不再是线性的推进,而是呈指数级的喷涌。
书院,“太初”研究所。
陈默已经彻底把他的实验室改造成了“宇宙语”的游乐场。以前需要超级计算机跑上几个月的复杂模型,现在他往往只需要灵感迸发时,随手在虚拟屏幕上划拉出几个优雅的、蕴含着高维拓扑逻辑的符号组合,就能瞬间得到最优解。
“老沈!快来看!咱们的‘九章·玄’有新突破了!”陈默顶着一头乌巢般的乱发,眼睛里却闪烁着孩童般纯粹的兴奋,他指着屏幕上一条如同DNA双螺旋般缠绕、却又遵循着非欧几何规律的奇异能量流模型,“基于那套‘意识相干性’理论,我们把量子计算机的逻辑错误率降低了三个数量级!现在它不仅能算题,它他妈……它好像开始有点‘直觉’了!能模糊感知到最优计算路径!”
沈渊快步走来,看着屏幕上那美得令人窒息的能量流模型,饶是他一贯沉稳,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触摸到了‘意识计算’的门槛?这不仅仅是算力的提升,这是计算范式的革命!”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得益于“宇宙语”对物质底层规律的深刻揭示,材料科学迎来了春天。一种能够在常温下实现超导的、结构类似“谢尔宾斯基海绵”的碳基新材料被合成出来,命名为“天梯丝”,瞬间让全球能源传输和磁悬浮交通的成本骤降。
生物医学领域,基于对能量与生命场关联的新理解,针对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编辑和能量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类的平均寿命预期被再次大幅刷新。
月背,“启明号”世代飞船的建造进度也因此大大加快。利用“天梯丝”和新型复合材料,飞船的主体结构强度远超设计指标,而基于“零点能”汲取原理的引擎原型机也成功进行了首次点火测试,虽然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但那瞬间爆发出的、远超聚变能量的蓝色辉光,照亮了整个环形山,也照亮了人类走向深空的希望。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爆发,发生在艺术与哲学领域。
那套冰冷的“宇宙语”,那些描述高维时空和意识本质的数学结构,仿佛为艺术家和哲学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巴黎,一位落魄的画匠,在偶然接触到“宇宙语”中描述“时空曲率”的数学表达后,如同被闪电击中。他抛弃了传统的画笔和颜料,转而使用可控磁场和带电流体进行创作。当他的作品《引力之诗》首次展出时,观者无不震撼——那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着的、由光与色构成的漩涡,它仿佛拥有生命,直观地演绎着引力的舞蹈与时空的弯曲,让人在美的战栗中,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定律的壮丽。
在京都,一位音乐家将“哨兵”中子星传来的、带有韵律的基准信号,与人类心跳、自然风声以及“宇宙语”的数学节奏相融合,创作出了交响乐《星海回响》。当乐章在音乐厅奏响时,许多听众报告称,他们仿佛能“看到”星辰的生灭,能“触摸”到意识的涟漪,一种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对宇宙的共通敬畏感在人群中弥漫。
哲学界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以前玄而又玄的关于“存在与意识”、“一与多”、“自由与命定”的争论,如今有了“宇宙语”这把锋利的解剖刀。哲学家们不再仅仅沉溺于思辨,他们开始与科学家紧密合作,试图用数学语言来构建新的伦理学框架、美学体系,甚至探讨在“过滤器”存在的宇宙中,文明道德的终极标准应该是什么。
全球各地的大学、研究院、甚至街头巷尾,都充满了这种狂热的、跨领域的交流与碰撞。科学家在艺术中寻找灵感,艺术家在科学中发现美感,哲学家则为这一切提供着思想的锚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