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创造的回响(1/2)
陈默关于“宇宙语”本质的惊人发现——它更像是一种“创造语言”而非单纯的“科学语言”——在书院内部引发了地震般的连锁反应。这不再仅仅是学习一门高等数学,而是触及到了文明表达与存在本质的深层命题。
---
渝州,“天柱”指挥中心。
苏晚晴站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前,上面实时显示着城市能量流动与集体意识活动的叠加图谱。原本抽象的数据流,在融合了“宇宙语”的美学解析模型后,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韵律感。她看到,当城市公园里举行一场融合了全息投影与“宇宙语”音律的露天音乐会时,对应的区域意识波动不仅变得极其协调,甚至隐隐与地底那股能量探针产生了某种和谐的“共鸣”,如同乐队找到了精准的节拍。
“它确实在引导我们,”苏晚晴对着加密通讯另一端的林见鹿说道,语气复杂,“但这种引导……目前看来,似乎是正向的。冲突指数下降,创新专利的申请量,尤其是跨学科领域的,在过去三个月暴涨了百分之四百。见鹿,我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被‘驯化’?以一种我们无法抗拒的、给予我们甜头的方式?”
书院,“沉思之间”。
林见鹿面前悬浮着数十个界面,一边是陈默团队对“宇宙语”美学维度的疯狂解析,另一边是沈渊汇总的全球“新文艺复兴”指数报告。艺术、科技、哲学的边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驯化,还是赋能?这取决于我们能否守住核心。”林见鹿的目光锐利,“陈默的发现指向一个可能——‘过滤器’评估的,或许正是我们运用这种‘创造语言’的原创性、深度与广度。它给予工具,观察我们能用它建造出什么。”
“可万一我们造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它的‘审美’呢?”埃琳娜斜靠在控制台边,把玩着一把用新型“天梯丝”锻造的、纹路仿佛蕴含时空曲率的匕首,“这玩意儿现在好看是好看,但也更危险了。”
“这就是关键。”林见鹿指向一幅刚刚由AI根据“宇宙语”语法和人类古代神话共同生成的动态星图,那星图既符合物理规律,又充满了史诗般的神秘美感,“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创造,根植于我们自身的历史、情感和独特视角,而不是对‘宇宙语’的简单模仿或复制。我们的‘光辉’,必须带有‘人类’的烙印。”
就在这时,陈默兴奋中带着一丝惶恐的声音炸响在实验室通讯频道里:
“鹿哥!各位!我……我好像不小心……搞了个大事情!”
众人瞬间围拢过去。只见陈默的主屏幕上,一段由他编写的、极其复杂的“宇宙语”创造指令,正在自主地、疯狂地迭代、衍生!它不再仅仅描述一个静态的模型或公式,而是在虚拟空间中,自发地“构建”着一个不断演化、拥有简单自反馈机制的微型能量生态!
这个“生态”由纯粹的光和几何结构组成,它遵循物理定律,却又表现出某种……趋向于复杂和美丽的“意志”!它甚至在尝试用能量的疏密变化,组合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空灵而悲伤的“旋律”!
“它……它在自己‘创作’!”陈默的声音发颤,“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基于‘宇宙语’的‘创造种子’和初始能量环境,它……它自己长成了这样!这玩意儿……有某种初级的‘审美’和‘表达欲’!”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头皮发麻!“宇宙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它本身似乎就内嵌了“创造”的法则和倾向!它渴望被使用,渴望通过使用者,将蕴含在自身数学结构中的“可能性”具现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