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本自俱足 > 第142章 小学生

第142章 小学生(2/2)

目录

报名处设在一间临时教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女老师坐在桌子后面,面前摆着登记本和试卷。

轮到冬冬时,老师抬了抬眼镜,笑着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夏冬冬。”冬冬脆生生地回答,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那老师考你数数,能从一数到一百吗?”老师温和地说。

冬冬深吸一口气,数了起来:“一、二、三……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数得又快又准。

老师点了点头,又拿出一张写着简单汉字的纸:“那这些字认识吗?”

冬冬指着纸上的字,一个一个念:“大、小、人、口、手、天、地……”除了个别复杂的字不认识,大部分都念对了。

老师笑着夸:“这孩子真聪明,学得挺好。”俊英刚想笑,老师话锋一转:“可是孩子岁数不够呀,还差一岁呢,不符合规定,报不了名。”

俊英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德昇也皱起了眉头:“老师,孩子这么聪明,就通融一下吧,我们家长保证不耽误她学习。”

老师摇了摇头:“不是我不通融,这是学校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

从学校出来,俊英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冬冬不明所以,拉着俊英的手问:“妈,我不能上学吗?”

俊英蹲下来,摸了摸女儿的头,强忍着失落说:“能,妈再想办法。”

回到家,俊英饭也吃不下,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

“要不就再等一年?”德昇劝道。

“再等一年?冬冬都能学不少东西了,再带她在家玩一年,多可惜。”俊英反驳道,“再说,我天天要去商店上班,也没多少时间管她,总不能让她再瞎玩一年吧?”两人说着说着,就有点争执起来。

冬冬坐在一旁,小声地哭了:“我想上学,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玩。”

冬冬上学的事,成了压在俊英心上的石头,不免让她唉声叹气。财务室的几个人,七嘴八舌的给俊英出主意。

正在这时,商店的孟主任路过门口,听见屋里的动静,就推门进来了。

孟主任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时很照顾俊英。“怎么了这是?大老远就听见你们吵吵。”孟主任笑着问。

俊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孟主任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这事儿不难办,孩子这么聪明,不上学可惜了。你去派出所把冬冬的岁数改大一岁,不就符合规定了吗?”

“改岁数?能行吗?”俊英有点犹豫。“怎么不行?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么办的,你拿着户口本,跟户籍员好好说说,就说当初登记的时候记错了。”

孟主任拍了拍俊英的肩膀,“放心去吧,我跟派出所的老张认识,到时候我打个招呼。”

有了孟主任的话,俊英心里有底了。

第二天一早就揣着户口本,去了派出所。

户籍员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张,态度挺和蔼。俊英把情况一说,又提到了孟主任,张户籍员翻了翻户口本:“行,我看看,当初确实是登记错了?”

“对对对,都是我们不好,当初生孩子的时候忙糊涂了,记错了日子。”俊英连忙点头。

张户籍员没再多问,拿起笔,在户口本上把冬冬的出生年份改了一下,又盖了个章:“好了,这下没问题了。”

拿着改好的户口本,俊英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一路哼着小曲回了家。

德昇见了,也露出了笑容:“这下好了,冬冬能上学了。”

冬冬听说自己能上学了,高兴得在院子里跑了起来,小刘海儿一甩一甩的在额头上飞。

接下来的几天,俊英开始给冬冬准备上学用的东西。她精心挑选了一块红色的花布,连夜给冬冬做了小书包,又在商店买了十个田字格和五个算术本,都是那种带着格子的牛皮纸封面的本子。

铅笔买的是“中华牌”的,一共十支。俊英坐在灯下,拿着小刀,小心翼翼地把铅笔削得尖尖的,然后一支一支放进蓝色的铁皮文具盒里,摆得整整齐齐。

德昇在一旁看着,给冬冬买了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放进书包里:“这样就齐活了。”

冬冬每天都要把书包打开看看,摸一摸崭新的铅笔和本子,期待着上学的日子。

终于到了开学的第一天,天还没亮,俊英就起床给冬冬做了早饭,煎了两个鸡蛋,煮了一碗小米粥。冬冬吃得香喷喷的,然后背上新书包,拉着俊英的手,蹦蹦跳跳地往学校去。

学校里热闹极了,到处都是背着书包的孩子和送孩子的家长。俊英把冬冬送到教室门口,一位女老师笑着走过来:“是夏冬冬吧?快进来,找个座位坐下。”

冬冬走进教室,里面摆着一排排木制的课桌和椅子,墙上贴着“欢迎新同学”的标语。

她看着墙上的字,看着身边的同学,心里充满了欢喜。从今天起,她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崭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冬冬和冬雪念了同一所小学,盘山胜利小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