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小学生(1/2)
初夏的风里还带着点暮春的凉,可工农兵商店里已经热闹得像个大熔炉。柜台里的搪瓷缸子泛着白亮的光,货架上的肥皂摞得整整齐齐,最惹眼的还是角落里那个蒙着防尘布的展台,那是预留的电视机位。
“这玩意儿金贵着呢,电视机从天津那边的港口进关卸货,咱好不容易争取了五个名额,得亲自去提。”孟主任拍着桌子,目光落在了俊英身上,“这批货是你联系下来的,你办事稳当,和电器组王组长走一趟,火车上人多眼杂,一定把货款保管好,带着冬冬,有个孩子,好打掩护。”
俊英心里咯噔一下,既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能去天津提货,顺便探望天津二哥;犯难的是在火车上带着一大笔货款,难免不被小偷盯上。况且冬冬才五岁,一路颠簸怕吃不消。
可看着女儿扒着柜台眼巴巴望着的样子,那点儿犹豫瞬间就散了。“行,主任,我和我姐保证把电视机安安全全带回来。”
她转头摸了摸冬冬的头,“咱们去天津看二舅,好不好?”冬冬眨巴着圆溜溜的眼睛,使劲点头,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心已经飞到了明信片上天津的老城墙。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俊英就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一手牵着冬冬,一手提着给天津二哥带的土特产,一小面袋花生和两瓶烧锅子酒,货款就藏在花生袋子里。
电器组组长王芳早已在车站等候,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肩上挎着帆布挎包,里面装着账本和介绍信。
“俊英,冬冬真乖,起这么早没闹脾气?”王芳笑着捏了捏冬冬的脸蛋。“王姨好,”冬冬脆生生的和王芳打招呼,往俊英身后躲了躲,只露出一双好奇的眼睛。
火车晚点了,人声鼎沸的候车室里,挤满了离别的人,冬冬夹在俊英和王芳中间,一步都不敢多迈。她想起奶奶嘱咐过她的话,“人多的地方有‘拍花子’专拍不听大人话的小孩,被拍一下头,小孩就迷糊了,会被抓走,卖掉……”
将近晌午,才检票上车。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驶离小城,冬冬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树木、田野飞快地向后退,眼里充满了好奇。
她的心里有好多问题想问妈妈,可是转头看着俊英闭目养神,不想搭理她,就把一肚子的话都压了下来,她想起临出门时爸爸的嘱咐,“不能在车上乱说话,不能暴露自己要去哪里,做什么……”
爸爸说的太多了,冬冬记不住那么多,索性闭紧嘴巴,一了百了。
这趟车的终点不是天津,俊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盯紧冬冬身边的花生袋子。她眯起眼睛,佯装闭目养神,暗里早把周围的人都细细观察了遍。
火车摇摇晃晃走了十来个小时,到天津的时候已经半夜。刚出站,就看见一个穿着警服的男人挥着手喊:“俊英,这儿呢!”正是天津二哥刘俊。
刘俊接过她们手里的东西,一把抱起冬冬,爽朗地笑:“我的小外甥女,都长这么高了!走,二舅带你们回家歇着,吃狗不理包子。”
冬冬困得不行,趴在二舅的肩头睡着了。
刘俊家住在交通大队的家属院,青砖灰瓦。昏黄的灯光照下来,进门是一条狭长的小径,两边的花池里开满了玫瑰和月季花。小径的一边是二层家属楼,统一的厨房和卫生间。另一边是礼堂活动室,球馆和电影院。
二舅妈是个温厚的女人,早就准备了四个菜装在小碟子里等她们吃饭。家常的茄子削了皮炒肉,口感软糯糯的。
刘俊的大儿子国全上高中住校。二儿子立功去了邻居家借宿。刘俊把她们送回家又回单位值班了。俊英和王芳带着吃过了饭,挤在小床上睡去,二舅妈睡了沙发。
第二天早上,刘俊下夜班,带了狗不理包子回来,一大家子人才正式见了面。
上午,二舅带着俊英和王芳去提电视机,二舅妈去上班,立功哥去上学。
整个上午只有冬冬一个人在二舅家,冬冬的心里惴惴不安,只好趴在窗口,看对面的小学操场。
下课铃响了,操场沸腾起来,冬冬透过窗户,看见二舅的二儿子立功在玩单杠,就喊,“立功哥……”立功看见了冬冬,朝她挥手,冬冬一下子就不害怕了。
立功也是刚刚开学,放学后和同学吴守城带了新书回来包书皮。两个男孩子总是包不好,冬冬倒是包的整整齐齐的。俩个男孩子很诧异,“你这么小,都没上学就会包书皮?”
“我看老姨给姐姐包过……”冬冬得意的笑了。
周日的一早,刘俊就带着她们去了水上公园。那时候的水上公园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坐在树荫下聊天。
人群挤在小桥上,水泄不通。刘俊背着冬冬朝着人群吼了几声,拥堵不堪的人们很快就疏通了。冬冬看得兴奋不已。
刘俊租了一艘小船,带着俊英、王芳和冬冬在湖面上泛舟。冬冬坐在船中央,小手拨着湖水,笑得合不拢嘴。王芳拿出随身带的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冬冬趴在船边的样子,又拍了俊英和二舅的合影,还有湖边盛开的荷花。
从水上公园出来,刘俊又带她们去了天津最繁华的大商场。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几人目不暇接,俊英给冬冬买了双黑色的小皮鞋,换下了她脚上的布鞋,这是冬冬的第一双属于自己的皮鞋,虽然有点儿正好,但是她宁可委屈着脚趾,穿了很久。
冬冬盯着柜台里的布娃娃挪不开脚,俊英拉了拉她的手,小声说:“下次再给你买,咱们这次是来办正事的。”王芳则在电器柜台前仔细查看电视机的型号,和售货员核对进货细节,俊英在一旁帮忙记录,二舅抱着冬冬,耐心地等着她们。
临走时,二舅偷偷给冬冬买了一个橡皮娃娃,冬冬抱在怀里,宝贝得不得了。
提出来的电视机直接发货到盘锦的工农兵商店,很顺利。
三天后,俊英和王芳领着冬冬踏上了返程的火车。火车上,冬冬抱着娃娃,翻看着手心里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笑得那么灿烂,阳光仿佛都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转眼就到了八月,暑气正盛,树上的知了叫得人心烦。俊英和张义芝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手里摇着蒲扇,话题离不开冬冬。
“冬冬都五岁了,明年就六岁,可我想着让她早点上学,多学点东西。”俊英扇了扇蒲扇,眼神里满是期待。
张义芝点点头,手里的蒲扇慢了下来:“我也这么想,可咱这儿的小学,得够六岁才能报名,冬冬还差一岁呢。”
“先去试试呗,万一学校通融呢?”俊英不死心,她早就听说隔壁家的孩子就是五岁多上的学。
报名那天,天刚亮,俊英就给冬冬换上了新做的花裙子,梳了圆圆的学生头。
德昇骑着自行车,载着母女俩往学校赶。学校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送孩子报名的家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