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老宅藏秘:褪色粮票牵出陈年纠纷(2/2)
在王小强的房间里,林砚发现了一把螺丝刀,螺丝刀的刀刃上沾着一点暗红色的木屑,和陈老太家木箱上的木屑一致。苏晓提取了木屑样本,又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了几张粮票,粮票的样式和陈老太描述的一致,上面还有轻微的磨损痕迹。
“证据确凿,王小强应该就是凶手,”苏晓拿着粮票,对林砚道,“他之前借粮票被拒,怀恨在心,偷偷配了陈老太家老宅的钥匙,趁没人的时候潜入老宅,撬开木箱偷走了粮票和银元。”
林砚点点头,但心里总觉得不对劲:“王小强要是想偷粮票,早就可以动手了,为什么偏偏等半个月后才偷?而且他偷了粮票,为什么不赶紧卖掉,反而留几张在家里?”
带着疑问,林砚回到刑侦大队,亲自审讯王小强。面对螺丝刀上的木屑和房间里的粮票,王小强终于承认,他确实偷偷配了陈老太家老宅的钥匙,但他并没有偷粮票。
“我配钥匙就是想趁陈老太不在家,偷偷拿几张粮票用,”王小强哭丧着脸,“但我每次去老宅,都看到有人在附近走动,没敢动手。前几天我去老宅门口徘徊,想找机会进去,结果看到一个陌生男人从老宅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神色慌张,我当时没敢吱声,后来就听说陈老太家粮票丢了。”
“陌生男人?什么样的陌生男人?”林砚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穿着灰色的外套,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王小强回忆道,“他手里的布包是深蓝色的,上面有个补丁,和陈老太平时用的布包一样。”
林砚让王小强仔细描述陌生男人的特征,又让技术组的警员根据描述画出模拟画像。随后,林砚再次来到北关胡同,走访周边的居民,询问他们最近有没有见过陌生男人进出胡同。
胡同里的张大爷告诉林砚,案发前一天,他看到一个穿灰色外套的陌生男人在陈老太家老宅门口徘徊,还跟他打听陈老太的去向,他当时以为是陈老太的亲戚,就告诉陌生男人,陈老太半个月才来一次老宅。
“那陌生男人听完,就转身走了,没想到第二天陈老太家就丢东西了,”张大爷懊悔地说,“早知道我就多留意一点了。”
林砚根据张大爷的描述,结合王小强的证言,判断陌生男人早就盯上了陈老太家的粮票和银元,很可能是陈老太的熟人,知道她老宅里藏着东西。他让赵伟调取陈老太的社会关系,重点排查有经济困难、且知道她老宅藏有粮票的人。
与此同时,苏晓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林队,螺丝刀上的木屑确实和陈老太家木箱上的木屑一致,但上面没有王小强的指纹,反而有另一个人的指纹,应该是陌生男人留下的。另外,我们在陈老太家木箱里提取到的纤维,和陌生男人描述中穿的灰色外套纤维成分一致。”
林砚拿着检测报告,陷入沉思。陈老太的社会关系很简单,除了孙子,就只有几个远房亲戚,其中一个叫刘建国的远房侄子,前几年做生意亏了钱,欠了不少债,还跟陈老太借过钱,被陈老太拒绝了。
“刘建国在哪里?他有没有见过陈老太家的粮票?”林砚问道。
“刘建国现在在城郊的一个工地上打工,陈老太说,他之前来老宅的时候,见过她整理粮票,”赵伟回答道,“我已经联系上工地负责人,刘建国今天没去上班,不知道去哪里了。”
“立刻派人去城郊工地附近排查,一定要找到刘建国!”林砚下令。
经过一整天的排查,警员们终于在城郊的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了刘建国。刘建国看到警察,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没等林砚询问,就主动承认了盗窃事实。
“我做生意亏了钱,欠了别人很多债,实在没办法,就想起了陈老太家老宅里藏着粮票和银元,”刘建国悔恨地说,“我之前去老宅的时候,偷偷记住了陈老太藏粮票的木箱位置,还跟邻居打听了她的去向,知道她半个月才来一次老宅。案发前一天,我去老宅门口徘徊,确认没人后,就用事先准备好的螺丝刀撬开木箱,偷走了粮票和银元,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刘建国还交代,他偷了粮票和银元后,就把粮票分成几份,藏在不同的地方,打算慢慢卖掉,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被警方抓获。林砚让警员们根据刘建国的供述,找回了被盗的粮票和银元,完好无损地还给了陈老太。
陈老太拿着失而复得的粮票和银元,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林砚的手不停道谢:“林警官,太感谢你了!你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守护神!”
林砚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您要多注意安全,贵重物品最好随身携带,别再藏在老宅里了。”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槐树叶洒在胡同里,斑驳的光影落在林砚和苏晓的身上。两人走出胡同,刚要上车,传呼机又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出新的报案信息:“南郊河边发现一具男尸,疑似他杀,速往。”
林砚收起传呼机,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转头看了看苏晓,苏晓已经拎起了勘查箱,眼神坚定。“走,去南郊。”林砚话音落下,警车的引擎声再次响起,朝着南郊的方向驶去。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他们始终在路上,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