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老宅藏秘:褪色粮票牵出陈年纠纷(1/2)
1991年暮春,南州老城区的槐花开得正盛,细碎的白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沾着清晨的露水,透着几分温润。林砚刚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看完新到的指纹比对设备说明书,传呼机就滴滴作响,屏幕跳出消息:“北关胡同老宅失窃,涉及陈年粮票,速往。”
“又是民生小案,”林砚收起传呼机,笑着对身旁整理物证的苏晓道,“北关胡同是老居民区,大概率是邻里间的琐事牵扯出来的。”
苏晓放下手里的载玻片,拎起简易勘查箱:“粮票在现在虽说不如前些年金贵,但老户人家藏的陈年粮票,说不定是攒了多年的家底,丢了确实心疼。”
两人驱车赶到北关胡同,远远就见胡同口围了些居民,派出所的警员正拦着人群,维持秩序。报案人是住在胡同深处的陈老太,年过七旬,头发花白,正拉着警员的手不停念叨:“那粮票藏在老宅的木箱里,藏了快十年了,怎么就不见了呢!”
“陈老太,您别急,我们林队来了,肯定能帮您找到。”警员见林砚过来,连忙迎上前,低声介绍情况,“陈老太今早回老宅收拾东西,发现堂屋的木箱被撬了,里面藏的三百多斤粮票全没了,还有几块银元,估计损失不小。”
林砚点点头,跟着陈老太走进老宅。老宅是青砖黛瓦的老房子,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堂屋陈设简陋,一张老旧的八仙桌,两把木椅,墙角放着一个暗红色的木箱,木箱的锁已经被撬断,散落在地上,箱内空空如也,只有几片撕碎的旧布。
“这箱子是我老伴生前留下的,粮票是我们当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想着留给孙子结婚用,”陈老太抹着眼泪,“老宅平时没人住,我半个月来收拾一次,上次来还好好的,没想到这次就出事了。”
“您上次来是什么时候?门窗都锁好了吗?”林砚蹲下身,仔细检查木箱的撬痕。撬痕不算整齐,边缘有些毛躁,像是用普通的螺丝刀或者铁棍撬的,手法不算专业,倒像是临时起意作案。
“半个月前的月初来的,门窗都锁严实了,院门是老式的挂锁,我亲手锁的。”陈老太肯定地说,“这胡同里都是老邻居,平时互相照应,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苏晓这时已经开始现场勘查,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门窗的缝隙,又在地面上轻轻擦拭,试图寻找足迹:“林队,门窗没有被撬动的痕迹,地面是泥土地,杂草丛生,没留下清晰的脚印,凶手应该是熟人作案,要么有钥匙,要么是趁您不注意,偷偷配了钥匙。”
林砚站起身,目光扫过堂屋的四周,墙壁上挂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陈老太和老伴年轻时的模样,还有一张是孙子的合影。“陈老太,您老宅的钥匙除了您自己,还有谁有?”
“只有我孙子有一把,他偶尔会来帮我收拾院子,”陈老太想了想,补充道,“前两个月,邻居家的小子王小强来借过梯子,当时他进过堂屋,会不会是他偷偷配了钥匙?”
“王小强是谁?您和他有过节吗?”林砚问道。
“王小强是隔壁王大叔家的儿子,二十出头,没正经工作,平时游手好闲的,”陈老太叹了口气,“前阵子他来跟我借粮票,说要换点钱花,我没借给他,他当时还挺不高兴的,摔门就走了。”
林砚心里有了初步怀疑,让赵伟留下来继续勘查现场,自己则带着苏晓去隔壁找王小强。王小强家就在陈老太老宅隔壁,院门虚掩着,院子里传来打牌的声音。林砚推开门,只见王小强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院子里打牌,桌上放着几瓶啤酒,地上散落着不少烟头。
“王小强,我们是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有点事想问问你。”林砚亮明身份,目光落在王小强身上。王小强看到警察,脸色明显变了一下,手里的牌掉在地上,连忙起身:“警官同志,你们找我有事?”
“陈老太家老宅的粮票和银元丢了,你知道吗?”林砚问道。
“不知道啊,我没听说过,”王小强眼神躲闪,不敢和林砚对视,“我这几天都在家打牌,没出去过,不信你们问他们。”
旁边的几个年轻人也纷纷点头,说王小强确实一直在家里打牌,没离开过。苏晓这时注意到,王小强的手指上沾着一点暗红色的木屑,和陈老太家木箱上的木屑颜色一致,她悄悄用眼神示意林砚。
林砚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前两个月你是不是跟陈老太借过粮票?她没借你,你是不是不高兴了?”
“我……我是借过,但她不借我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抢吧?”王小强的声音有些紧张,“警官同志,你们可别怀疑我,我没偷东西!”
“没偷东西?那你手指上的木屑是怎么回事?和陈老太家被撬的木箱木屑一模一样。”苏晓上前一步,盯着王小强的手指。
王小强低头看了看手指,连忙把手背到身后:“这……这是我前两天修桌子沾上的,跟陈老太家没关系。”
“修桌子?什么桌子?在哪里修的?”林砚追问。王小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林砚见状,让赵伟把王小强带回刑侦大队进一步询问,自己则继续在王小强家勘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