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50章 胡同粮票案:指尖下的指纹真相

第350章 胡同粮票案:指尖下的指纹真相(1/2)

目录

1990年初春的南州,东风里家属院的煤烟味还没散尽,清晨的自行车铃声刚过,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就撞开了刑侦大队的值班室门。“林队!林队!东风里丢粮票了!五十斤啊,那可是老张头半年的口粮!”网格员王婶喘着气,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红袖章,额角还挂着汗。

林砚刚把刑侦技术实验室的设备清单整理好,闻言立刻起身,顺手拎起改良后的勘查箱:“王婶别急,详细说说。”苏晓也从旁边的办公桌站起来,手里还捏着刚写好的尸检报告草稿——这阵子两人忙完实验室的收尾工作,大半时间都扑在社区民生案上。

“是家属院的张大爷,”王婶快步跟着两人往门外走,“今早他想拿粮票去粮店换米,一打开堂屋的木盒,里面五十斤全国粮票全没了!木盒没被撬,门窗也好好的,他问了一圈邻居,都说没见外人来,现在院里都传是邻里偷的,吵得快翻天了!”

林砚心里有数,1990年虽已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但粮票仍是普通家庭的“硬通货”,五十斤粮票够一家三口吃俩月,丢了确实能让老人急火攻心。二十分钟后,三人赶到东风里家属院,院门口已经围了不少居民,张大爷坐在石阶上,手里攥着空木盒,浑浊的眼睛红得像充血,旁边几个邻居正互相指责,唾沫星子溅了一地。

“都静一静!”王婶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人群立刻安静下来,纷纷看向林砚和苏晓。林砚蹲下身,接过张大爷手里的木盒——这是个老旧的樟木盒,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盒盖边缘有轻微的磨损,锁扣是黄铜的,没有被撬动的痕迹,盒内铺着一层绒布,绒布上有几道浅浅的指痕。

“张大爷,您最后一次见粮票是什么时候?木盒平时放在哪?”林砚轻声问。张大爷抹了把脸,声音发颤:“昨天傍晚还在,我拿出来数了一遍,怕受潮,又放回堂屋的八仙桌抽屉里了。抽屉没锁,可我院子的门昨晚插得死死的,谁能进来啊!”

苏晓这时已经打开勘查箱,拿出淡红色的改良指纹粉和细软的羊毛刷:“林队,木盒内侧的绒布可能留了指纹,我试试提取。”她小心翼翼地将指纹粉倒在绒布上,手腕轻抖,羊毛刷顺着绒布纹理轻轻扫动,没过多久,几道清晰的指纹就显现出来,其中一道明显比其他的小一圈,纹路也更浅。

“这道指纹不对劲。”苏晓指着那道小指纹,“成年人的指纹边缘更清晰,纹路间距宽,这道指纹偏小,纹路浅,像是小孩的。”林砚凑过去看了一眼,点头道:“张大爷,您院里有没有小孩常来串门?或者您家附近有学龄儿童?”

张大爷愣了愣,随即摇头:“我没儿没女,院里的小孩倒是有几个,可没人来我家串门啊……对了,隔壁家的小虎,前几天倒是来问我借过火柴,那孩子才十岁,会不会……”话没说完,他又摆手,“不能不能,小虎平时挺乖的,怎么会偷粮票。”

人群里立刻有人附和:“就是,小虎那孩子天天在院里跑,哪像偷东西的?”也有人嘀咕:“说不定是装的,五十斤粮票能换不少零食,小孩嘴馋,说不定就动了歪心思。”

林砚没急着下判断,对赵伟说:“你跟王婶去趟粮店,查一下最近三天东风里附近粮店的粮票使用记录,重点看五十斤左右的兑换,还有有没有小孩拿着成人粮票去换零食的。”又转头对苏晓说:“你把提取到的指纹整理一下,尤其是那道小孩指纹,和咱们档案库里的未成年人指纹比对一下——虽然不一定有记录,但试试总没错。”

安排妥当后,林砚跟着张大爷去了堂屋。八仙桌的抽屉确实没锁,拉开后能看到里面的木质纹理,抽屉内侧也有几道浅浅的指痕。“您昨晚睡觉前,确定把院门锁好了?”林砚问。张大爷肯定地点头:“我习惯睡前检查门,昨晚插了门闩,还推了一下,肯定锁好了。”

林砚走到院门口,仔细看了看门锁——是老式的插销锁,插销上没有划痕,门框也完好。他又绕着院子走了一圈,院墙不高,大概一米五左右,墙根下有几片新鲜的落叶,叶子上有个小小的脚印,像是小孩的布鞋印。“张大爷,您隔壁小虎家的院墙,是不是和您家挨着?”林砚问。

“是挨着,中间就隔了一道矮墙,小虎经常从墙上翻过来玩。”张大爷回答。林砚心里有了初步猜测,转身往隔壁走去。小虎家的院门虚掩着,院里传来小孩的嬉闹声。小虎的母亲见林砚进来,连忙迎上来:“林警官,您是来查粮票的事吧?我们小虎可没偷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