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 > 第158章 搭建平台基石

第158章 搭建平台基石(1/1)

目录

资本市场的喧嚣被隔绝在办公室厚重的木门之外。苏晚晴面前摊开的不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tS,而是一张详尽到近乎苛刻的“山海集”平台搭建甘特图。

顾淮之的冷水泼得及时。狂热退去,留下的是必须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基。她知道,在迎接第一批“集创者”和用户之前,平台本身的坚固与高效,是抵御一切风险的前提。

“技术平台是骨架,服务流程是血脉,评审机制是大脑。”苏晚晴在第一次“山海集”专项组会议上,定下了基调,“这三者,必须在首批‘集创者’入驻前,完成初步搭建和压力测试。”

会议室里坐着的,是从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以及几位高薪挖来的、拥有平台经验的新面孔。气氛凝重,带着初创般的紧张与专注。

技术团队面临的挑战最大。他们要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商交易平台,更是一个集创意提交、项目评审、供应链匹配、生产跟进、库存管理、多渠道销售、数据反馈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我们现有的It架构支撑不了,”新上任的技术总监直言不讳,“需要重构微服务架构,引入中台理念,确保各个模块既能独立迭代,又能无缝协同。特别是数据中台,必须先行,它是未来智能化运营的根基。”

预算审批时,财务总监看着那串天文数字,嘴角抽动了一下,但在苏晚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还是签了字。她知道,这钱不能省。

与此同时,另一组人马正在攻坚“标准化服务流程”。从“集创者”提交创意的那一刻起,到产品最终送达用户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被细化、标准化。

“供应链接入环节,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材料库、打样标准、起订量和交期模板。”

“品控环节,必须建立比主品牌更严格的抽检和飞检机制,设立红黄线。”

“客服体系需要独立,专门处理平台交易纠纷,不能与‘山海’主品牌混淆。”

……

会议室的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流程图,一遍遍被修改、优化。争论时常发生,焦点集中在“效率”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点上。

而苏晚晴亲自牵头,与顾淮之推荐的一位资深专家、以及内部几位眼光毒辣的产品经理,组成了“创意评审委员会”的核心。他们需要制定的,是平台的“灵魂准则”——如何筛选“集创者”。

“评审标准不能唯数据论,也不能完全主观。”苏晚晴强调,“我们需要一个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创意的独特性、设计的美学价值、潜在的商业潜力、与‘山海’品牌调性的契合度,甚至包括创作者本身的专注度与可持续性。”

他们反复推敲打分表的每一项权重,设计公开透明的评审流程,并拟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知识产权归属。

加班成了常态。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苏晚晴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听汇报,做决策,解决冲突。她不再是那个专注于单一产品的创始人,而是化身为庞大工程的总指挥,协调着资源,推动着进度。

偶尔在深夜独自驱车回家时,她会感到一种巨大的疲惫,但看着城市寂静的轮廓,内心却有一种奇异的充实感。

资本的泡沫可能绚烂也可能破碎,但此刻正在被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这个“基石”,是实实在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

地基越深,大厦方能越高。这个道理,她比谁都明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