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顾淮之的冷思考(1/1)
城市的灯火在顾淮之顶层公寓的落地窗外连成一片璀璨的光河,而室内只亮着一盏孤零零的阅读灯,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一圈温暖却有限的光晕。
苏晚晴蜷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花茶,目光有些失焦地看着窗外。那份估值最高的tS被她随意放在茶几上,像一块灼人的炭。
顾淮之没有打扰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对面,直到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成功了,”苏晚晴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自嘲,“估值、追捧、光环……淮之,我应该高兴的,对吗?”
顾淮之将一杯温水推到她面前,换掉了她手中冰冷的茶杯。“资本市场的热度,是一把双刃剑。”他的声音平和,像夜色中沉稳的锚,“他们今天的狂热,源于对你所讲述的‘平台故事’和‘生态价值’的巨大想象空间。这份想象,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估值和议价能力。”
苏晚晴抬眼看他,等待着他接下来的“但是”。
“但是,”顾淮之果然话锋一转,眼神锐利起来,“估值是期望,更是枷锁。他们今天愿意用三倍溢价投资你,意味着他们预期你在三五年后,能带来十倍、甚至三十倍的回报。这份期望,会转化成巨大的压力,压在‘山海集’的每一个数据指标上。”
他身体微微前倾,灯光在他深邃的眼中映出冷静的光芒:“而平台模式,尤其是初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技术研发、市场补贴、‘集创者’扶持、物流体系建设……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烧钱的速度,会是指数级增长,远超我们做自主品牌的时候。”
苏晚晴的指尖无意识地收紧。这些她并非完全没有想到,但在资本的一片赞美和狂热中,这些冰冷的风险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更关键的是,”顾淮之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晚晴,你必须尽快找到属于‘山海集’的、健康的单位经济模型(Unit Enoics)。换句话说,你获取一个‘集创者’,服务一个‘集创者’,最终从他身上获得的长期价值,必须要大于你为他付出的所有成本。这个模型必须是正向的,可持续的。”
他拿起那份tS,指尖点了点上面那个惊人的数字:“否则,现在估值有多高,将来摔得就会有多惨。资本可以容忍你短期亏损,但绝不会容忍你长期无法证明自己的盈利路径。一旦增长放缓,或者市场风向转变,今天的狂热追捧,瞬间就会变成明日的催命符。”
他看着她,目光如炬:“我们需要资本,但不能被资本的期望绑架,迷失在盲目追求GV和规模的幻影里。在签下任何一份协议之前,你必须想清楚,你的平台,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你究竟要靠什么赢得市场,并且健康地活下去?”
窗外,流光溢彩,是无数欲望与野心的缩影。
窗内,顾淮之的话语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瞬间熄灭了苏晚晴心中因资本狂热而滋生出的那一点点浮躁。
她深吸一口气,凉意沁入心脾,却让头脑前所未有地清醒。
“我明白了。”她轻声说,目光重新聚焦,落在那些令人眩晕的数字上,不再仅仅是看到它的诱惑,更看到了其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风险。
路还很长,而资本的盛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