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尹府机锋暗藏弈(2/2)
她微微倾身,压低了些声音,如同说着体己话:
“这日子终究是子熙她自己过的,您也得问问她自个儿,喜欢什么样的儿郎不是?
若她自个儿看不顺眼,心里不情愿,即便家世再好,强行按着头认了,将来成了怨偶。
她心里怨您,她远在京城的父母知道了,怕不是也要心疼埋怨?”
她一边说着,一边悄悄观察老夫人的神色,见其从最初的些许薄怒,渐渐转为沉思,继而露出一丝了然。
老夫人沉默片刻,终是长长叹了口气,拍了拍望舒的手背:
“是老身心急,只愁她这性子将来吃亏,倒是忽略了这最要紧的一层。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看她自个儿的造化吧。”
望舒心下稍松,知道这关算是暂时过去了。
“既如此,老身还有一事问你。”老夫人的目光重新变得清明,却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晦暗。
“老夫人您请问。”望舒打起精神,知道亲事话题已过,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开始。
“你那儿子是打算留在扬州进学,还是日后要回北地祖籍?”老夫人这话问得直接,显然意有所指。
望舒心下了然,这是要彻底摸清王煜的底细和未来走向。
她坦然回道:“不瞒老夫人,晚辈私心自然是想留他在身边。
只是北地婆母膝下仅此一孙,如今已是思念得紧。
且他自小习武,已拜在北地杨佥事门下,日后是要走武举之路的,根基本就在北边,迟早是要回去的。”
“哦?杨佥事门下?”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赞赏。
“是条实在的好路子。
原本老身想着,我有个娘家侄孙,今年正在我们这边进学,人品学问都是极好的。
还想着若你儿子留下,或许可以一起进学,多个伴。”
她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
望舒听到“进学”二字,心中一动,顺势问道:“老夫人说的学堂,可是无涯学堂?”
老夫人疑惑地看向她:“你儿子既不在扬州读书,你打听这学堂作甚?”
望舒笑道:“晚辈正为此事想请教老夫人呢。
是我那侄儿承璋,出了孝期便要进学,兄长与我商议,预备送他去无涯学堂。
我正想着替他先物色几位品性相投的同窗,平日多来往,待正式进学时,彼此熟识,也好互相砥砺学问。”
老夫人闻言,深深看了望舒一眼,意味不明地道:“你对你这侄子侄女,倒是事事上心,思虑周全。”
望舒笑容不变,语气却格外认真:
“老夫人说笑了,我们这一辈,就只我们兄妹二人了。
虽非一母所生,但血脉相连,骨肉至亲。
他们的事,我岂能不上心?”
“这倒是一桩好事。”
老夫人眼中精光微闪,似是随意道。
“既如此,不若让我那侄孙出来与你见见,年纪相仿,以后也好让他们小的先来往着,认个脸熟。”
望舒心下咯噔一声,暗叫不妙。
自己这岂不是主动递了话柄?
但话已出口,无法收回,只得顺着说道:
“老夫人考虑得是。让孩子们先见见,认个脸,以后也好和我们家那两个皮猴一处玩耍切磋。”
不多时,一位名唤云行简的九岁男童被引了进来。
但见他身着青色直裰,举止从容,行礼问安一丝不苟,言谈间透着远超年龄的沉稳与书卷气,一看便是世家精心教养出来的子弟。
望舒看着眼前这芝兰玉树的贵公子,再想想自家那两个上房揭瓦的皮猴子,心下不由嘀咕:这能玩到一处去吗?
云行简规矩地见过礼,略答了几句话,便依礼退下,分寸把握得极好。
接着,老夫人又传了尹四爷夫妇进来与望舒相见。尹四爷看起来有些书呆气,但眼神清正,对望舒执礼甚恭。
老夫人只简单问了几句功课,便打发他回去温书,言明下午老太爷要查考,秋闱在即,需得努力。
随后,老夫人便让四奶奶小刘氏留下与望舒“私下说说话”,自己则借口乏了,由嬷嬷扶着往内室歇息,临走前特意嘱咐道:
“你们姊妹俩聊过便回去吧,不必再来辞行。往后,就当自家人常来常往。”
这话便是在为小刘氏撑腰,也是正式认可了望舒与尹家的往来。
望舒与小刘氏一同告退出来。
到了无人处,小刘氏将一封厚厚的回信交给望舒,眼中含泪,再三感激。
她低声告诉望舒,自那日醉八仙回来后,不知子熙如何与老夫人说的,府中情形已然不同。
那位姨娘如今被勒令在佛堂静心诵经,再不能随意出来生事。
原本姨娘还想叫她前去立规矩,却被老夫人一句“正是为尹家开枝散叶的时候,折腾什么?”给堵了回去。
说到此处,小刘氏脸颊飞红,眉宇间的郁气却散了大半。
望舒知她苦尽甘来,真心为她高兴,又宽慰了几句。
刚走到二门,尹子熙便不知从哪个角落钻了出来,亲亲热热地将望舒送到门口,拉着她的衣袖再三叮嘱:
“姑姑,下次你可一定要给我下帖子邀我出去玩。如今没有帖子,祖母都不轻易放我出门了!”
望舒看着她娇憨又带着点小委屈的模样,再回想今日与老夫人的一番机锋往来,心中不由默然。
这尹老夫人,下得一手好棋啊。
明面上是全了礼数,认可了交往,暗地里却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布子无声,润物无痕。
今日一番交谈,看似闲话家常,实则步步为营,既试探了她的底细,又表明了联姻的意向。
还顺势将娘家侄孙推到了台前,更巩固了小刘氏在府中的地位,最后还不忘借机约束一下跳脱的孙女……
这份心机手段,这份对局势的掌控与对晚辈的深沉谋划,当真令人叹服。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