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未雨绸缪护珠计(1/2)
无论如何,与尹府这条线总算是搭上了,多一条路便多一分转圜的余地。
至于老夫人那隐含的联姻之意,眼下孩子都还小,变数太多,望舒是绝不会轻易松口定下什么婚约的。
她心中有数,无论是承璋还是煜哥儿,兄长林如海和北地的婆母周氏,在儿女婚事上,大抵都会尊重她的意见。
思绪流转间,一个此前未曾深想的问题骤然浮上心头。
倘若自己没有将承璋带在身边教养,待他出了孝期,兄长是否会为了有人打理后院、照料子嗣,而另娶一房继室?
毕竟,许多内宅事务,兄长身为男子确实不便亲自出面,而林府后院,自贾敏去后,也确实是缺乏一个真正能掌事的女主人。
这个念头让望舒心底生出一丝寒意。
若真如此,史老太君那边,恐怕更会以此作为强有力的理由,拒绝黛玉归家。
林家既有新的主母,外孙女自然该留在更亲厚的外祖家,岂有回来碍眼的道理?
想到这里,望舒握着笔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笔尖一顿,一滴浓墨猝然滴落在刚刚铺开、准备写给婆母周氏的信笺上,迅速晕开成一团狼藉。
她蹙了蹙眉,只得将这张污了的信纸团起,重新取过一张。
给婆母的信,除了报平安、述近况,还得委婉地替安平郡主带个话,言明其所托之事需再缓些时日,恳请郡主见谅。
算算日子,北地的商队约莫还有半月便能抵达扬州。
待商队在此卸货、补充完毕再次北上时,王煜和赵猛便需随队回去了。
思及此,望舒心头涌起强烈的不舍。
然而理智告诉她,煜哥儿的武学根基在北地,已经耽搁了不少时日。
赵猛所授,多是战场上迅猛直接、以力破巧的路子,这与煜哥儿自身灵巧、擅精准的特点并非完全契合。
反倒是北地那位杨佥事,据说更擅长因材施教,于技巧一道钻研更深,煜哥儿回去跟着他,方能将长处发挥到极致。
眼下居住的这处宅院已然不够宽敞,但未来几年内,嫂子贾敏留下的那些产业,她明面上是绝不能动用的,至少不能在扬州地界公然使用。
否则,一旦被荣国府察觉,必生事端。
如今贾家虽不及鼎盛时期,却仍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远非她能正面抗衡的。
接不回黛玉的后果,她不敢深想。
若黛玉始终困在贾府,将来贾府大厦倾颓之时,黛玉必然受到牵连。
她努力回忆原著中黛玉病势加重究竟是何时,记得自己上次在扬州时,曾精心为黛玉调理过一段时间。
按文嬷嬷当时的诊断,即便黛玉日后在贾府因环境心境有所不适,只要调理得当,应不至于损伤根本。
可贾府那样的环境,勾心斗角,言语机锋,黛玉那般敏感心细,如何能不受影响?
若是他们让黛玉病了……
望舒心口一紧,暗自发誓,若真有那一日,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她都要将黛玉接回身边仔细调养。
那种需要长期静心温养的病症,在风波不断的贾府,如何能得好?
“呸呸呸”望舒连忙学着此间习俗,连啐几声,仿佛要将这不吉利的念头驱散。
“黛玉不会生病,定要让她好好的!”
她喃喃自语,心下决定,明日文嬷嬷过来为兄长复诊后,定要私下与她好好商议。
看能否拟出一个万全之策,为黛玉的身体多加一层保障,防患于未然。
下月还有两处租赁出去的铺面合约到期。
租户意图压价,望舒懒得与他们周旋,索性决定直接收回。
原本预备开设书肆的那处铺子,地段虽好,但仔细考量后,觉得并非最佳选择。
反倒是离无涯学堂较近的另一处铺面,收回后租金成本较高,必须尽快利用起来。
匆忙开书肆恐准备不足,不若先经营些笔墨纸砚等文具生意,稳妥起步。
至于书肆,还需寻到可靠的刻印合作方,再徐徐图之。
那么,是否可以专门开设一间租书店铺呢?望舒仔细盘算起来。
租书的多是家境贫寒的学子,真正的寒门子弟。
如此,铺子便不能设在富户云集的城西。
城北倒是平民居多,但市井气息过重,龙蛇混杂,并非潜心向学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