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番外墨小染篇(五十七)(2/2)
墨小染仔细阅读着邮件内容,目光落在“跨文明对话”和“文化维度”这几个关键词上。
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交流,更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示,是在国际顶级圈层中,为东方科技哲学争取话语权的机会。
“这是一个挑战,”墨小染沉吟道,“也是一个机会。让世界听到不同于硅谷的、来自东方的科技伦理声音。”
简寂得知后,特意打来电话:“小染,这是个好机会。不要有压力,把你平时和爸爸、和司衡讨论的那些想法,真诚地表达出来就好。真正的力量,在于思想的独特性与包容性。”
墨洐释则言简意赅地提醒:“准备充分,言之有物。国际场合,细节见真章。”
日内瓦湖畔,秋色宜人。
论坛在位于湖滨的一家历史悠久、接待过无数政要名流的酒店举行。
会场气氛庄重而开放,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汇聚一堂,语言各异,却共同关注着人类科技发展的未来。
墨小染此次出行,只带了必要的助理和安保,齐司衡因公司有重要谈判,未能同行。
她选择了一套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西装套裙,款式现代,细节处却融入了中式立领和盘扣元素,庄重而不失东方韵味。
佩戴的依旧是那枚陨石手镯,低调而富有象征意义。
她的年轻与东方面孔,在众多白发苍苍或气场强大的与会者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登记入场时,她能感受到各种探究、好奇,甚至略带怀疑的目光。
在开幕式后的欢迎酒会上,墨小染安静地站在角落,观察着会场内的人群流动,默默记忆着一些关键人物的面孔和背景信息。
她没有急于融入某个圈子,而是保持着一种沉静的观察者姿态。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端着酒杯走了过来,用带着法语口音的英语自我介绍:“您好,墨女士?我是查尔斯·马丁,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我看过您关于‘负责任AI’与‘和谐算法’的论文,观点非常独特,令人印象深刻。”
墨小染记得这位马丁教授,是欧洲AI伦理领域的权威之一。
她微笑着与他握手,用流利的英语回应:“马丁教授,久仰。您的团队在AI公平性审计方面的研究,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两人就AI伦理中的文化偏见、算法透明度等话题进行了简短而深入的交流。
马丁教授对墨小染提出的,将中国传统“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哲学思想融入AI系统设计的构想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墨女士。”马丁教授赞叹道,“科技伦理不能只有一种西方的话语体系。期待您在分论坛上的发言。”
这番与权威学者的平等交流,被不少有心人看在眼里,那些怀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郑重。
“科技伦理的文化维度”分论坛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