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过大年(五)(2/2)
宋大江也跟着手里的匣子放上去,笑道,“我这里也不多,是二百两,大嫂先收着,赶明儿我再多赚了钱,再往家拿。”
李恬就笑了,“果然是约好了上贡的。”顿了下又笑,“不早和你们说了,不用急,反正这钱又跑不了。我也不等着这钱救命。”
宋大江连连摆着手呵呵笑,“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气象!”
好吧,他都这么说了,李恬也没再推,“那成,正好前儿我收拾东西,见大箱子里还有你大哥早先帮好的几个没上漆的小木箱子,待会儿我就把这银子收起来,从今儿起,就立个帐本。咱们或是半年一算,或是一年一算……”
不等李恬说完,宋大江就又大力摆手,“立啥帐本啊,我们还能信不过大嫂你?”
李恬就笑了,“信得过归信得过,但这帐该立也得立。就算不为着让你们清楚明白放心,咱们自家过日子心里也得有个数!”
宋大江知道她叫他和老三拿银子,那是发自内心的为这个家好,这是人家受累的事儿,半分的光没想着沾。只得点头道,“那成,就按大嫂说的办。”
说着话,他笑看了看立在灯影的长兄长嫂,还有身边的三个弟妹,犹豫了一下,再度看向宋大海和李恬,“大哥大嫂,这年咱咋拜?”
李恬就笑了,“还能咋拜,话到了也就什么都有了。你们真要跪,我还不想受呢。”
宋大江也是觉得别扭才有这么一问,听李恬这一说,就呵呵笑道,“那成,咱还听大嫂的。”顿了下又笑,“不过,我们虽然没跪拜,可这心里的敬意一丝不少。”
李恬晓得。她是那种该顾脸面讲规矩的时候,顾脸面讲规矩。该论真心的时候,倒也不在意那些虚礼。
听街上的炮仗声愈发密集了,街上的人语声也愈发的热闹,正要让宋大江领着三个小的,去各家走走,就听见李长亮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宋大河飞快挑帘往外瞄了一眼,顿时乐了,回头和李恬道,“也抱着一个匣子呢。”
话音落,李长亮和李长安并悦姐儿三个,穿着崭新的衣裳,头脸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的,抬脚进来。
进来之后,李长亮二话不说,就把匣子往李恬手里一塞。
李恬捧着沉甸甸的匣子笑了,“你三姐在家拉着脸没?”
李长亮轻哼了一声,不满道,“我还没先和你说三姐的话呢,你就开始埋汰人!”说着,他朝身后示意了一下,一边下跪一边道,“三姐说了,到了那边和你二姐说,我这会出不来,不得空子,她要敢再埋汰我一句,我可不依她……”
一见三个小的都跪下了,李恬也顾不得笑李静这话,赶忙把手里的匣子往桌子上一放,蹿过去就拽李长亮,“才刚我都说了,我这里可不受这个,没得把我跪老了!”
才刚十七岁,如花一样的年纪,受这样的长辈礼,可不是把她跪老了么?
李长亮大力把身子一扭甩开她的手,执拗地道,“跪老了也得跪!”见李恬立在他身边不动,就连连摆手粗声粗气地催她,“快过去受礼!”
在橘黄的烛光映衬下,直挺挺跪着的小少年满脸坚持执拗,仿佛她今儿要不受这个礼,这件事就越不过去似的。
李恬无奈嗔了他一眼,缓缓走到上位。李长亮却不动,俩眼直愣愣地盯着她。
李恬只好又规规正正地坐下。
他这才带着长安和悦姐儿,一板一眼地给李恬磕头行礼,一边磕一边齐声道,“二姐,我们给你拜年了!”
也不怎的,李恬看着眼前一字排开,严肃认真,诚挚满满地跪拜的三个孩子,眼圈突地一热。
这是她心里自穿越以来,哪怕嫁人那会儿都没有过的激**。
像是感慨于自己自穿越以来,两年耕耘,终有收获。这里头还夹着一种孩子们终于长大了的欣慰,以及其他一些,连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强撑着受了三个头,忙撇过头,抹了下眼角,站起来笑嗔他们三个,“一大早的,故意来作怪对不?”
长安有些不好意,悦姐儿则是嘻嘻笑着朝她吐了吐舌,李长亮更不好意思,即不看她也不接腔,转头抬脚要走,眼一转就看到站在边上的宋大海,迟疑了一下道,“姐夫你……”
宋大海慌忙作势去拦,“我不用……”
话才刚到这里,李长亮一抬脚就往外走,“你就不用了吧?!”说着,挑帘大步出去了。
拦到一半儿的宋大海,无奈地呵呵一笑,站直了身子。
宋大江则是气得追出去,朝李长亮屁股上踢了一脚,“你小子一大早的,办谁的难堪的呢?”
李长亮飞快把身子一闪躲开,带着那俩小的哈哈笑着跑出院子。
天将亮不亮的时候,天色亮得极快,就这一会儿功夫,原本如墨般的天空,已透出灰蒙来,璀璨如宝石的星子,光芒也开始黯淡。街上一拨又一拨相互走动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打招呼声说话声和娃子们的欢笑声,声声交织在一处,格外的喜气和热闹。
李恬笑着从院门口收回目光,催宋大江带着几个小的,去各家走动一下。至于她和宋大海,则要等天再稍亮些,那些晚辈娃子们拜过了年,宋大江他们来家守着,再去外头走动。
宋家要本村没亲,但街坊们多,而且李家的堂亲也是要走的。等宋大江带着三个小的,把各家都转过一圈,回到家后,天色已大亮了。
李恬正好也把早上的祭年饺子给煮好了。
由宋大海打头,一家人给宋留山夫妻俩摆了供碗,端上饺子,磕了头。留他们几个在家吃饭,李恬和宋大海出去拜年。
先去了老三家,老三两口子也门拜年还没回来,老李头倒在家,让李恬意外的是李老二和李老四也在。哥俩脸微微沉着,老李头脸色也不好,也不知才刚他们在说什么。
看见他们俩进去,李老四鼻子一哼,把头扭到一边去。
她成亲的时候,李老二夫妻俩就厚着脸皮过去凑热闹了。宋大海当时定下的基调就是,李家老宅那边的人,请也不会主动请。但是只要不寻事生事,凑过来要坐桌吃桌的,也不拦。
自打那会儿,这夫妻俩对李恬这边就透出善意和巴结,这会儿李老二还是个姿态。弯着腰赔着笑,嘘寒问暖,又给俩人让座。
李恬笑道,“坐是不坐了,我们俩才刚出来,还得去各家走动走动。”
老李头一听这话,立马摆手,“那你们就快去吧,我这里只要人来了,就啥都有了。”
李恬现在的想法就是,老宅的人不寻她的事儿,那边的事儿她也懒得过问,反正他们家已经过继了哎!也不想听李老二絮叨,就笑和老李头说了几句闲话,提醒他中午别忘了到自家吃宴,也就和宋大海抬脚出来,然后往何家去。
在何家说了一会闲话,又去了二爷爷家三爷爷并几个堂亲家里,从堂亲家里,去了大牛家。
大牛的老娘这一年多愈发管不住儿媳妇,也因此对让她管不住儿媳妇的李恬颇有怨言,从前见面,自来没给过什么好脸儿。
今儿却一反常态,热情得吓人,又是抓瓜子又是抓枣子,又是张罗着让秋雁倒茶倒水,请她堂屋里说话儿。
李恬当然知道她这是为了啥,可是这是高家的事儿,高婆婆也没透半个口风,她可不想揽事上身,给大牛的老娘做什么说客。
只管装作不知道她的心思,绕着圈子不疼不痒地扯了几句话,不顾她的苦留,就从大牛家出来。
惹得留人不住的大牛老娘,气得冲着她的背影直瞪眼,“不就有俩臭钱么?架子大的下河村还装不下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