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三百零九章好日子

第三百零九章好日子(1/2)

目录

槐子家的元宝娘还有香草的二婶等几个妇人正在香草的二婶家门口说话儿,一见他们两个出来,槐子家的赶忙快步走过来笑道,“恬姐儿,我们大家早商量好了,晌午就在家摆一桌,你可别摆架子,叫我们白忙活一场。”

李恬站定回头笑道,“婶子不是我摆架子,就是晌午我要请我爷爷家去吃饭呢。”

她原也没想到请老李头吃宴这档子事儿,可是李守成那么一说,就不好当作没这回事了。而且也该请不是?

于是就和李静商量了一下子,大年初一她家请,到了年初二,她和李好都回娘家走亲,正好请老李头过来吃宴。李静也同意了。

槐子家的不甘心地顿了顿,把手一挥,“那就年初二。”

“初二我要回娘家呀。”李恬先是笑说了一句,接着又笑,“就亮小子那个样子,我要敢不回去,你看他咋不依我吧。”

槐子家的就道,“那年初三。”

“初三还得去姥娘家。”李恬笑道。这个姥娘家自不是刘家庄的刘家,而是宋大海的舅舅那里。

槐子家的嗨了一声笑道,“我还就不信,请不到你。初三不成,就初四!”

李恬又笑,“初四得去小姨家呢。”

槐子家的再度一摆手,“那就初五!”

李恬又笑,“初五大家都忙着破五呢,你见过谁家摆宴?”

槐子家的就没辄了,“那你说,今年我们还真就请不到你了?要不初六?”

李恬被她逗笑了,“初六年都过完了,还请吃什么宴?”顿了下,又笑道,“婶子们高看我,我心里知道就成了,宴吃不吃的有啥要紧的?真要认真论起这个,我还要请婶子们吃呢。前儿我可听俩小子都说了,往前这一年,他们的小生意要往大里铺排,还得靠着你们多喂鸡多喂鸭呢。”

这会儿已是大半晌午了,多数人家都拜完了年,聚在当街说话儿。就在几人说话的时候,就有不少街坊在边上听着,一听她这话,大家立马来了精神。

一涌围过来,有询问李长亮和宋大河的盘算的,也有和李恬讨要苜蓿种子的,也有询问她往前鸡蛋收什么价儿的。

俩小子的生意,李恬早就不插手了,只说让他们赶明儿问俩小子,反正外头人来收什么价儿,也给他们什么价儿,亏不了他们。

至于苜蓿种子,前年那东西头一年种,地薄,得的种子并不多。但是去年这东西萌发得多而茂盛,差不多往外蔓延了一倍有余,李恬还怕它们多吸了地力,影响枣树的生长。

到了秋上尽力多收了些种子,准备换个地方种种,枣子园里的那些宿根,该挖的也得清挖出来一部分。

算是有求必应,满口应下。

她这爽利劲儿,自是让那些有求的人家喜笑颜开,热情地拉着要去家里坐坐,喝水吃果子等等,李恬和宋大海右推右推的,推了半晌,这才抽身回家。

到了家见天色不早了,赶紧换了旧衣裳,一边合计着菜色,一边下了厨房。

因为几人年纪小,也没成亲,亲戚也单纯些,李静早上可没她二姐忙。早到自家的堂亲家里转了一圈子,回到了家,专等着她回来,给她帮忙。

在这院一听见她回来,就赶紧领着三个小的过来了。

李恬见了不免笑,“三丫头,我到今儿才发现,近嫁真真是好。”

自家有什么事儿,亲姊妹抬脚就过来帮衬了,省了她的力气不说,这种事事有人替她着想的舒心劲儿就甭提有多畅意了。

对此早在腊月二十五六大家一起做吃食的时候,就深有感触的李静,并没有刻意和她斗嘴,抿嘴笑应了一声,又感叹,“要是将来咱们还能这么着就好了。”

将来啊……李恬端着挑好的各色炸货的盆子,抬头看向窗外想了想,觉得这种齐头并进的场面,也不是很难实现。就道,“那咱们都尽力。”

李静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抬脚往厨房后墙靠着的架板那里,去拿各家送来的菠菜青蒜什么的。

姐妹俩才刚忙了不一会儿,王氏带着燕子,何明家的带着英子,大牛媳妇带着红梅,李守成家的带着喜枝儿也赶过来帮忙。

人多手快,将将到晌午,一桌子丰盛的宴席就做好了。

宋大海和宋大江早把主客老李头、李恬二爷爷三爷爷,陪客李老三何明大牛李守成几个都给请到了。

李恬赶紧指挥几个小的把做好的菜端到东屋里去。又热热闹闹地请人进屋,给人让座。又是叫倒茶又是叫上酒,忙活了一大圈子,见各人都坐定了,她从东屋出来,正好宋大海抱着两坛子酒从堂屋出来,她就迎面走过去低笑,“还是你想得周全,我都忘了二爷爷三爷爷这茬子事儿了。”只顾着请老李头。

宋大海左右看看无人,腾出一只手,朝她脸蛋上揪了一把,笑,“总不能事事都等你想到了,我才想得到。”顿了下又笑,“往后少操心些,有我呢。嗯?”

嗯个屁啊嗯!

李恬心头微暖地斜了他一眼,抬脚往厨房去了。

去年一年,李家接连的事儿,李好出嫁、起新屋、李恬出门子等等,几个老爷子早聚在一起吃过不知道多少回宴了。但今儿这宴,却又和以往不同。这是李家这个合族最出色的女娃子嫁人之后,头一回在自家摆宴,心里自然都有些别样的感触。

除了从前差不多都说絮的李宋两家的日子之外,更多的还是说她这过日子的架式。

几个老人家都笑说,没想到她看起来不着调,爱玩爱闹的,掌起家过起日子来,也是有板有眼的,事事周全,样样周到。

何明几个街坊叔伯们,差不多把这俩人当自家的娃子看,如今俩人终于如他们所愿过成了一家人,且过得这乐呵,那份感慨也不比几个老爷子少。

都笑说,宋大海这是走了狗屎运,娶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媳妇。宋大海照例含笑认同点头,半句反驳的话也不说。

惹得何明几个又都笑,他这是心想事成偷着乐!

话就着酒越说越稠,一场宴直吃到夕阳西斜,菜都热了几遭,才算散去。

看着脚步歪斜,满面酒红和笑意,你扶我我拉你,边往外走边说话的人,出了宋家的院子,各自散开,说说笑笑的往家走。

西斜的夕阳静静地铺在他们身上,铺在脚下土黄色的泥土道上路,衬得半下午略微安静的街道,颇有“现世安好”的满足感。

李恬忍不住摇头晃脑地在心里感叹了好一阵子,好日子啊好日子!这才脚步轻快地朝东屋去收拾残席。

比起就在近在咫尺,对李家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了然在胸的李恬,李好这个离家五六里的长姐,回娘家的心情就迫切得多。

到了年初二这天一大早,早早吃过早饭,给小妞妞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就急匆匆地带着大包小包的年礼到了李家。

到得家里一瞧,李静正带着几个小的吃早饭,那饭菜整治得颇是像个样子。

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鸡鸭舍枣子园,她年前来时啥样还是啥样,并没有她想像中的鸡飞狗跳混乱不堪的场面。

一颗微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李恬正好过院来,看见她这样子,不免又取笑打趣了一番,这才拉她进屋,问她过年的情形。

李好笑道,“好,能有啥不好的呢?”

高大壮虽说是跟着高婆婆过活,却没住在高家,他家自有院子。高婆婆又是师傅,自家又有女儿和外孙女守着,即不会难为李好,也不多攀扯她,反而因她怀着身子,家里的年货什么的,几乎没让她插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