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与往事告别(1/2)
王氏自分了家,一直卯足劲儿,想给姐妹俩出出力。就是李好那会儿,她家正忙着盖屋,还没安定下来,她没时间。眼下李恬这事儿,终于落到自己头上了,自是满满的干劲儿。
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燕子过院来开始忙活。
其实到了这会儿,李恬的嫁妆也备得差不多了,只有必得自己亲手绣的红盖头,还有一小半没完工。至于嫁衣,农家里日子平常,便是一辈子的终身大事,也少有穿绫罗绸缎的,多不过是一身自家做的细棉红嫁衣,袖口衣摆点缀几朵花罢了。李好嫁那会儿,原也想这么着。李恬不同意,硬拉着她到镇上的成衣铺子里订了一身缎子红嫁衣,只让她自己另绣了盖头。到了她这会儿,自然也是如此。
除了嫁衣之外,余下的嫁妆,也依着姐妹早定下的基调,家什也好,铺盖也罢,都可着比普通百姓人家,略略高那么一丁点,略略好那么那一点儿来配。
普通人家做家什,多是榆木杨木还有用梧桐木,她这里就用相对稍好些,又结实耐用的杉木香樟木之类。被褥铺盖乃至衣裳鞋袜,也都是该用缎面用缎面,该用平常布料的用平常布料,并没有多华丽多铺排。
虽说这些东西,在王氏看来,已是她所见过的嫁女的人家能置备下的最好的东西了,可还是觉得有些亏欠李恬。一边催着她赶紧的上手绣盖头,一边和她商量着,要不要再添些什么。
李恬自是一口回绝,在她看来,这些嫁妆和她立志扎根乡村的意愿正好相衬。再简好似刻意苦着自己,再丰厚或者再说往华丽贵重上靠拢,又显得与她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
缎子衣裳好是好,可她能穿着缎子衣裳上山下河嘛?就算能她也能心疼啊!
其实根本不知道还要再添置什么的王氏,也知道自己这是无事忙!见李恬回绝,也没再说。转而去和何明家的等人商量成亲当天,送嫁乃到到了宋家之后,女方的女客们,由谁接待,谁坐陪,谁统总之类的。
王氏这边忙得脚打后脑勺的,老李头和李老三父子俩也没闲着。根本等不及雪化,就招集了李氏一族的壮劳力,开始扩道。
东山下的小道虽窄,其实也不是没有往外扩的空间。那条羊肠小道往东山方向有二三尺宽的杂草滩地,往溪流这边,也有两三尺可扩的空间。
大家到了地方,略做商议,就决定,东山那边以不伤山体不用出大力为前提,扩出二尺来。溪流边上,以不影响溪水流淌为前提也扩出二尺来。再加上原来约有二尺的小道,合起来总共是六尺宽,一来是能够顺利地通行花轿,二来这路也颇像个样子了。
商量定,何明带着那一众汉子们,开始沿东山的脚下清杂草。大牛则带着一帮子人,从老三家的田地外头的那个土岗那里挖土填埋溪流这边。
消息一传开来,果然如李恬那位堂爷爷所料整个下河村说是沸腾了也不为过。有说宋家显摆的,有羡慕李恬这成亲的排面儿的,也有说酸话,一个农家丫头也配云云的。
日子就在这种由各种不同心态的人织成的热闹当中,缓缓到了腊月初七。
仍旧是下河村的老规矩,谁家的闺女出门子,近亲乃至有礼节来的老亲故旧和街坊们都要给姑娘们添箱。而这个添箱的日子,约定俗成是在成亲的头一天。
又是一大早的,李恬家就又热闹起来。
何明家的大牛媳妇李守媳妇王氏几个这几个正该添箱的,是不用说了。早暗里把添箱的东西准备好了,而且到了添箱这一天,也正该她们打头阵。
李恬家还没吃完早饭,这几人就说说笑笑的结伴来了。
他们几家这两年虽说明着看起来,没李宋两家进帐多,也没他们红火。实则各家的日子已比李恬才刚穿越过来那会儿,都又上了一个台阶。
旁的不说,单是这三家各喂的一百鸡和几十只鸭,也和月牙一样,一月进帐约三吊钱,除去麸皮子,还能净落两吊多。
这一年下来,哪一家手里都赚有二十来吊的钱。
王氏那里,虽然鸡鸭没赶上趟,可是单那七亩的辣子胡豆就靠着李恬没少收。青红辣子,她是按一斤两文的市价儿收的,胡豆是一斤三文。
这七亩荒滩地虽然是头年种,胡豆的收成不太好,但是辣子这东西叵耐,李老三两口子并燕子长乐姐弟俩照料得也精心,几乎不隔天的下地拨草抓虫。燕子和长乐还在李恬家弄了两个缸子,也学着她沤鱼虾肥。
他家这五亩多的辣子,又不打算种冬麦子,生长得时候又长。一亩足赚有一吊多的钱。合上胡豆,也有六七吊的进帐。
虽说李老三眼下头上顶着几十吊的外债,可是这是李恬一辈子的大事,夫妻俩早商量好了,这事儿甭管咋着,也不能落在何明几家后头。
何明家的给李恬备的是一套湖青色的衣裙外加两吊钱。
大牛媳妇则是备了一对厚厚实实的银镯子,并一根梅花样的银簪子。
李守成媳妇备的是一匹深蓝细棉布,外加两吊钱。
王氏见她们女方能用的男方能用的都备了,就干脆啥实物也不添,大手笔地拿出五吊钱。
这钱一亮出来,何明家的就笑了,“就算再想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是你这种打法儿,家底子都给兜来了吧?!”
大牛媳妇也哼她,“就那么想高高地压我们一头?”
王氏先笑回何明家的,“我那点底子都是靠着她赚来的,就算都兜来又咋着?”
接着又笑说大牛媳妇,“这个啊,你还甭不忿。论理我们就是比你们亲近!”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笑过之后,李好留下两吊,硬着把余下的三吊塞给王氏道,“宋家那边就够给她作脸的了,可不差三婶你这一遭。再说了,你没瞧见她这日子兴头的?你要再这么着,她还不得飞到天上去啊?”
王氏执意不肯收,“人家给她作脸那是人家的,我给她添箱,这是我和你三叔的心意。”
李好只得又用力往外推,“就算再是心意,也没有你这样,把合家的家底子都兜出来上礼的。”说着又笑,“她这会儿你大方,回头三丫头四丫头,二小子三小子这几个,你咋办?除去这四个,还有小妞妞和下头的小辈呢?要是人人办大事你都要兜家底子,那这一辈子手里可别打算落一文的家财了!”
如此笑着推脱劝说了一番,王氏只得心有遗憾地收回了三吊钱。
王氏等人这第一梯队开过场,很快槐子家的、元宝娘、双喜媳妇、香草她二婶等第二梯队的妇人也到了。
她们虽然说和李恬稍远一些,可是这一年来也没少靠着她家赚银子。出手可比往常阔绰多了。
像下河村遇着这种街坊邻里该添礼添箱的事儿,都是依着旧例,人家添多少,自家回多少。若是从前往往来,又确实该添的,也不过按远亲近疏,添上一百文、五十文,甚至二三十文,算是常例。可是今儿,不止何明家的几个不安常例算了,就连这几个妇人也都没按常例。
大家大概商量好了,俱都是二百文钱,一块压箱底的布。这个吧,李恬其实有心理准备,唯一让她没想到的是香草今儿竟然也来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她和宋大海的亲事做定,香草那边死了心,还是香草的爹娘想趁机昭示点什么,表明他们的闺女已经不惦记宋大海,又或者他们的闺女也不愁嫁等等,反正这边亲事做定的消息传开来没几天,就传来香草定亲的消息。
说定的是她姥娘家那个村的一个后生,家境如何如何好,这后生如何如何好等等。而且又好似为了刻意赶在她前头,香草的亲事一做定,就飞速行了大小定礼,在十一月末的时候,就成了亲。
腊月初,她三天回门的时候,当然也回来了。就是那会儿李恬被王氏掬在家里绣红盖头,不得出去。再者,未婚男女成亲前见面也不吉利。宋大海天天忙进忙出的,她要出去逛,难免见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