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二百八十一章关于安家的讨论

第二百八十一章关于安家的讨论(1/2)

目录

一出屋子就见一个年约二十来岁开外,身量敦实,穿着一身崭新洁净的蓝布短打衣裳的青年汉子,正站在二牛身边,朝屋子这边张望。

这人正是褚东升。

宋大海见他比早先衣衫整洁了不少,而且脸上也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忙拱手笑,“东升哥,几日不见,看样子你是发达了。”

褚东升一拳头捣过去,“啥几日不见?连头带尾,足三年了!”说着略微带着些自得地弹了下衣衫,憨笑,“托这码头的福,咱如今也混上当年我师傅,还有你临走那年的差事了!”

他指的是木工坊子里的管事头子。

许留镇这边从码头开通到眼下也有十年有余了。最初那两年,因为是新码头,往来客商不怎么熟悉,大家还是更愿意在府城西的老码头登岸卸货。只是府城西的码头是老码头了,原本地方就不算空旷,后来码头道边边又衍生了不少窝棚,道路拥挤不堪,又时常有不少大户人家,过路官员进出停靠。时常是这些人一来,货运的商船都要靠后等待,日子一久,有些客商就不愿再去那边了。

许留镇这边虽离府城还有三四十里的样子,但是道路平坦,往西往东往南的路途也十分通畅,特别是那些从南往北运货的客商,原本的目的地就不是林州府,而是由此往京城乃至更北的地方中转,自是到许留镇这边更停靠更顺畅些。

于是过了最初两年之后,许留镇这边很快就繁荣兴旺起来。

繁荣兴旺了七八年,如今除了那些单纯做买卖赚快钱的南货北运北货南运的客商,还有不少看中此地交通便利的工坊扎了根。

诸如木工坊子、纺织行、乃至染房等。

褚东升眼下就在去年才刚在此处开设的木工坊子里做工,木工坊的掌柜的是打南边来的,专做一些,南边时兴的新式精巧家什。

样式比北边的新奇,距离上又比华亭湖州武林等地更靠北些。做出货物就直接装船,本钱周转得快,价钱也比真正的南货要低一些,生意自是红火。

他原本手艺就算扎实,为人老诚可靠,做工一年,就升了个小班管事头子。

今儿他是坊子里才刚送走一批货物,新的原料还没来,正是个闲空子,能提早下工,正好在街上碰上二牛,这才知道宋大海来了,自是要见上一面儿。

褚东升笑着略微做解释,又捣了宋大海一拳,“你小子,要不是我在街上碰上咱这叔,找了你来。你估摸着转眼就要溜了!就那么着急忙慌的娶媳妇?”

说着,又上上下下溜了他一眼,打趣道儿,“按理说,你不是这样的人呀,是不是我那弟妹生得格外美貌,迷了你这小子的眼?”

因为两家之前的那些渊源,李恬在宋家兄弟,特别是三个小的心目中,那是高过自家大哥二哥的存在。自家人在言语上略有些冒犯,宋大河还不依呢,何况褚东升还是个外人。

一听这话,立皱起粗粗的眉毛,不满地叫了声,“东升哥!”

褚东升有些莫名。

宋大江忙上前一步解释,“我们家那位大嫂,就是这小子供在心里的菩萨!甭说你了,就连我们也不让说一句呢。”

褚东升了然。他倒也不是故意怎么着,就是在坊行里,习惯和那些糙汉子们打趣儿。

闻言就朝宋大河赔了个笑,“这是我的不是,赶明儿请你大嫂来镇上转转,我当面和她赔个不是。”

心里却嘀咕,才刚听二牛说,就是本村的姑娘。即是本村的姑娘,那就是个乡下丫头。一个乡下丫头有啥本事,叫人这么高高的供着?

他和宋大江只在街上见过一两面儿,更细的事儿,也不大好深问,还当宋大江眼下这一摊子,都是他自己个闯**的结果。

只是嘀咕归嘀咕,这事儿他也说不着。

一言过后,就看向宋大海,把他从头到底打量了一番,见衣着虽不是顶好,倒也洁净得体,人逢喜气精气爽,精气神儿也不错。唯有才刚忙了一整个秋上,晒黑的肤色还没恢复过来,粗粗看去,就是个地道的庄稼的汉子!混身的气度和早先在匠行里做管事时已是截然不同。

就忍不住道,“往前你也成了家了,你们老宅也自有兴头处,再想不起来扰你们,叫我说,你还是回来吧!我和你说,咱这地界,比之前两年,又大不一样了!将来指定比眼下更红火更繁华,也叫我那弟妹跟你享几天的清福。”

宋大海心知他是好意,正要开口婉拒,宋大河又忍不住哼了一声,“我大嫂再瞧不上。”说着,他还十分鄙夷地透过院门朝街上斜了一眼,好似这个人人都向往或者乐在其中的繁华地,是个什么叫人百般瞧不过眼的穷乡僻壤的所在似的。

褚东升被他逗笑了,故意逗他道,“这样的地界还瞧不上,那她能瞧上啥样的?难不成只有京城武林那样的地界才入她的眼?”

宋大河带着几分小自得地鼻孔朝天,“那样的地方也就那样吧!”

他这副自得自夸的模样,惹得褚东升忍不住笑起来。

宋大江只好又笑着解释,“我那大嫂倒不是瞧不上这些地方,就是看样子只爱山野景致……”

褚东升明了,心里不免遗憾。

这就是出生或者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带来的认知差异了。

在褚东升这样,在镇上打混了好些年,早已习惯了繁华景致人的看来,像府城还有许留镇这样的繁华地界,当然比乡下好啊。

乡下有什么?天天泥泥水水,土土粪粪的,日子过得穷哈哈苦哈哈的。

可在宋大河,或者说,自认为明晰李恬心思的宋大河,乃至在乡庄里呆惯的人眼里,府城还有那些繁华地有什么好的?

无非就是场面上热闹些而已,住处窄狭不说,还出门样样都要花钱。自己个住得憋屈,日子过得也架手,当然没有有山有水,吃喝多半都可自给自足,也自由自在的乡下好。

其实宋大江心里也有些遗憾。

原先他并没有想过,只是直觉兄弟姊妹们老不在一处不是个事儿。反正他早想了,爹娘都没了,正因为爹娘没了,老宋家才更不能分家!他还指着这如父的长兄把这一家子给聚笼在一起,绞成一股绳呢。

可是老大一直呆在下河村,他和大河是一定要走出去的,梦生这小子读书也还成,估摸着也能走出去。将来兄弟三个都在外头闯**,家却离自己远远的,总好似分隔得太远。

只不过,原先只是隐隐的想法,也还没成形,自然也没什么明晰的盘算。这会儿听褚东升这么一说,宋大江心底里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让老大搬家的事儿。

若是老大能搬到许留镇,这边靠着码头,不管去哪里,都比下河村近便,而且也有利兄弟姊妹的前程。

可他也知道如今下河村李家和宋家都张罗了一摊子,李恬是不用说了,一早就隐隐的亮明了态度,就是要扎根乡村,哪儿也不想去。他家老大看样子也是这么盘算的。

于是,虽然心中动了一动,却还是没说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