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一百五十四章卖菜六人行(二)

第一百五十四章卖菜六人行(二)(2/2)

目录

就眼带疑惑地看着月牙。

月牙并不想说和宋家老宅的事儿,虽然大哥没叮嘱过她,可她莫名地觉得这是自家的事儿,不好和外人说。

想了想就道,“我大哥说,这边也是我们的家乡,街坊近邻们都和善得很,头几年可能要苦一些,不过等我们安定住了,赚到钱了,也就好了。我大哥还说,这边有山有水的,比我们那头地界强,还说,等赚了钱,买些田地,还要赁一座山头呢!”

啥?正怕哪个人突然醒悟过来,也打上附过这些山头,还有那一大片荒滩地的主意的李恬,不由得一惊,难道宋家老大就是她一直暗里担忧的隐藏对手?

正要发问,春燕已好奇地问起来,“赁山头干啥呀?”

下河村周边的山头,已矗在村边多少年没人管没人问了。在春燕看来,这就是长杂树的地方,可想不出来,赁下它能干什么。

月牙笑了起来,“说是将来山上种些果子树,我们在山边边上再盖一座院子,喂些鸡鸭,再养些蜂子!对了,我大哥还会养蜂呢!我们那镇子的北边也是一大片荒滩地,滩地上长着好些刺槐树和野酸枣树和红荆,一到春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刺槐花,有好些赶蜂的人会在那边落脚。我大哥还在上学的时候,一放学就爱去那里转悠,和那个赶蜂的老头也学了好一阵子这手艺呢,他自己个还会做蜂箱,会引蜂子呢!”

李恬听月牙这话处处往蜂子蜂蜜上使劲儿,略微放下心来。心知宋大海这话,大概是给几个娃子划的最理想的大饼,果子树应该是捎带。

又因她的话好奇绵阳那边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就问月牙。

月牙就小小地叹了口气,那边虽说新疏通了河道,有江有码头,其实在月牙看来,可没下河村好。

镇子外头,到处都是荒萧萧的沙滩地,说是早年发水冲留下的痕迹。春上风一起,就是漫天的黄沙,到处灰不突突的。放眼望去,又是一马平川,哪有有山有水的下河村景致好。

就把这话和李恬说了。

单凭想像,李恬也想像不出来,绵阳那边的情形,不过听月牙的话头,应该和前世她见识过的黄河下游两岸的情形差不多。

滩地多,沙地多,种不了多少庄稼,因为常发水,也没什么大树植被,只有那些耐旱,生命力又顽强的几样植物肆意生长。

虽然月牙一脸嫌弃,可这在这些天一直琢磨着,这个家将来以何为生的李恬看来,这可是一块宝地啊!

要是有钱的话,大手一挥把那地划拉自己口袋里,都种上枣子树,用不了几年,就是一块源源不断往家里划拉银子的聚宝盆!

这正是李恬这种,没什么钱,还想快速发家,置上好大一份家产的人的上上选!

可惜太远了,她也只能隔空流流口水而已。

再说了,眼下她还没拿定主意,这一辈子是要卯足了劲儿赚钱,可着劲发家的路子上走,还是小富即安,就这么安稳和乐地过一辈子。

所以念头一闪而过,也就放下了,贾记饭庄也到了。

其实像镇上这些大酒楼小饭庄,差不多家家都有固定送货的人。只不过野菜这东西是个贱物,便是能赚几个钱儿,也卡着时节。这个固定并不像蔡记肉铺子那样,是两边早说好的,几乎和签了契子差不多的生意伙伴。

这种固定不过是习惯了某个人来送,不多说闲话不闲打牙而已。若是这个人真个不来,人家还会是收旁人送来的。

不止贾记这样,就连才刚的赵记也是这样。

赵记是因为申小哥儿带了她们去,且去的正是时候,那赵记的管事也就顺手收了。

贾记是因为这些天一直给他们送货的人,昨儿就没来,今儿又没见人。李恬几个正好到了。

这些都是饭庄酒楼里必备的山野菜,贾记的掌柜的也没多说多问,见那几样野菜,样样新鲜干净,也就可着自家酒楼所需,一样留了一些。

就连赵记瞧不上的扫帚苗,也留了十五斤。

这一笔买卖过后,李恬几个今儿带来的野菜,差不多全卖空了。只余下几斤的槐花和十来把扫帚苗。

出了贾记,李恬就又带着人去了菜市街边上摊摆叫卖。

已是辰末时分,正是妇人们买菜的时候,也就在路边立了不一会子,余下的菜就卖完了。

春晓原见自己出主意挖的扫帚苗没其它的菜受欢迎,还有些小郁闷,不想到了街边儿,不一会儿就卖空了,看样子还挺抢手,兴致这才又高涨起来,一边跟着李恬往家走,一边兴奋地嚷着回到家再去挖菜。

原本只是临时起意想赚个小钱的小买卖,这一趟足卖了三百多文,虽然累,也繁琐,可只要有钱赚,李恬也不会推。更何况,带几个小丫头可比她自己个出来卖菜乐呵多了。

笑着一口应下,几人飞快回到家,也不顾得歇息,就又抄着篮子背着竹篓往山谷去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