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良田喜嫁:锦绣农女山里汉 > 第一百五十四章卖菜六人行(二)

第一百五十四章卖菜六人行(二)(1/2)

目录

李恬一把拍开她的手,“就这点钱还用数?我都记着呢,我算给你听!”说着,一边看着前方的街道,一边口算起帐目,“水芹菜十斤,四文钱一斤,这是四十文;香椿和刺头菜一共二十斤,五文钱一斤,这是一百文;野葱蒜六斤,一斤三文,这是十八文;槐花和诸葛菜一共三十斤,两斤三文钱,这是四十五文;算下来,咱们这一笔卖了六十六斤的菜,一共得了二百零三文,人家取了个整,统共是二百文整!”

悦姐儿可不信她口算就能算得这么清楚,找了个避人的地方,到底把钱袋扒出来,几个小丫头凑在一起数了数,二百文一文不差!

一脸崇拜地看着她二姐,“二姐你算得真准!”

李恬得瑟,“帐目都算不准,那能叫生意人?”说着一把钱袋子拽过来塞到怀里,示意几个小丫头赶紧的往前走。

几个小丫头忙乐呵呵地跟上。

走在人群最后的三丫头李静,看着背着最大的竹篓走在最头的李恬,眼中不觉带了一抹深思。

从前家里的事多,算是一桩接一桩,李恬的做事风格明面上也比较温和,李静当时并没有觉得不妥。可是这些日子闲下来之后,再回想一下,就觉得二姐和从前的不一样来。

就算是从前再没遇着事儿,她的性子不显,也不该一下子就变成这样。

这会听她口齿清晰地算着帐目,中间一点磕绊都没打,显见是算熟了的,愈发疑惑了。忍不住快走了两步,追上她问道,“二姐你啥时候学会算帐目了?”

她这个见天跟她二姐在一块的妹子怎么一点不知道?

李恬就暗暗撇嘴,瞧瞧,瞧瞧,这就是她不怎么喜欢和三丫头凑作一堆做什么事的原由,不太好糊弄啊!

但是这事儿该遮掩也得遮掩,就道,“就是看大哥算多了,也跟着记了一些呗!”

做木匠活,不仅要有经验有手艺,还得会算数,要不然,那些精巧的物件儿只靠经验可是做不成的。

当年李长明为了学好木匠手艺,在算数上可是下了苦功夫的。那一阵子,不管下地还是在家,只要得了空子,就在地上写写算算的。

这事儿李家的几个孩子都知道。

虽说这个由头也说得过去,可是李静还是觉得有些疑惑。大哥算数她当然也瞧见了,可是她一点没学会,当时二姐和她一样,也是一点不上心,咋比自己记了这么多?

不过她也没再问,她没学会没记住,指定是没二姐有心呗!

先前月牙虽说和李家也打过交道,李好没回来前,也在李家吃过几顿饭,到底接触的时间短,也是有时有晌的,在李家人面前就有些放不开。

不过经昨儿一下午再加一晚上的闹腾,小心思里自觉就和李家人又亲近了一层,听见这话,忍不住接话道,“我大哥也会算数,算得也很好呢!”

李恬略略知道这小丫头的心思。农家里除了家里遭了事,吃喝不上,或是家底子特别厚,天天穿金戴银的之外,其实明面上家家的日子都差不多,不过是粗茶淡饭而已。娃子们也很少在这上头攀比,或者自觉不如人。

而宋家虽然有些钱,却要到旁人家吃饭,虽然是出了钱的,可能在月牙心里头却是一样不如人处。

这会儿见她略略带着几分小显摆提到她大哥,显见得是想找回些面子,就从善如流地笑,“真的呀?那你大哥还挺有本事的!”

小月牙脸上不觉添了几分光彩,小胸脯不由自主地往上挺了挺,又道,“我大哥还认得好多写,还会写。写得比我三哥四哥都好呢,也比我三哥四哥认得多!现在有时候得了空子,我大哥还会拿着书本考校我三哥四哥呢!”

这下李恬倒真有些讶异了。她倒是听何明家的说过,宋大海回到家乡也上了两年学。不过后来因为家事艰难,宋留山一个人做工日子太紧巴,宋大海就下了学跟着他爹后头学木匠手艺。

原是想着,上了两年学而已,估摸着也和银山差不多,强强不算是个睁眼瞎,没想到他竟然还能考校大河和梦生这俩小子。

要知道这俩人,一个读了四年的书,一个也读了三年了。

朝着月牙真心赞道,“那你大哥可真了不起!”

同时也有些小小的紧迫感,人家土生土长的古代人,都能在忙碌之余,还指点敦促下弟弟们的学业,做为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现代人,她怎么着也不能比人家做得差呀!要不要赶明儿借个什么由头,先把认字这一关给快速打通了,好光明正大的敦促家里的那俩小子?

月牙自然看出她的真心,愈发得意了,“是啊,我大哥懂得可多了。我爹说,要是家里头不紧巴,能供我大哥上学的话,他指定比我二哥三哥四哥学得都好!对了,我大哥跟着我爹就学了两年木匠手艺,就能自己个单独做活了。后来我爹身子不好,那木匠坊子里的管事,就让我大哥接了我爹的差事,统领着好几个人做活呢,那些人个个年纪都比他大!”

李恬又一个讶异。宋留山没病之前是个小管事她知道,却不知道宋大海接手了他爹的差事。说起来,因为宋家家里俩最大的都是男人,宋明月也瞧不起下河村的街坊,很少出来闲逛。大家对宋家在绵阳的情形,仅限于那些大面儿上的,至于更细的事儿,人家不说,近邻们也不好紧着追问,并不知道。

就又赞许地向月牙点了点头。

春晓就好奇地问,“那你们怎么不留在绵阳,为啥要回来呀?”

李恬其实也好奇来着。就算和宋家老宅的人相处得不和睦不愉快,可是绵阳那边现今的商机可比下河村多多了,来钱的门路也多。留在那边未必比下河村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