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分钱(1/2)
有头一天趟出来的路子和经验打底,李恬当然不会再犯懒,那几个小丫头初次操持生意,就顺顺当当地赚了这么些钱,更是兴奋不已。接下来的几天,两大四小六个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背着竹篓往镇上去,从镇上回来,也不舍得歇息一下子,抄上竹篓篮子就又上山下田。
何明家的和大牛媳妇原是想着李恬操持惯了正事儿,怕家里的丫头闹着她,初时还不大放心。哪想到,一说到上山下田,她哪还有半点稳重样?简直比个娃子还兴头!见她天天脸上带笑的带着几个小丫头去镇上,又笑容满面的回来,不仅不嫌弃几个小丫头,反而乐在其中,也就放了心。
反正春上一向没秋上忙,家里也没有什么指着俩丫头做的活计,过来问了两回,就随她们玩闹去了。
李好则是见自打她回来,妹妹一直忙叨着正事儿,好容易得了空子,见她天天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自然也不会拦。不但不会拦,就连田里拨草的活计,也没攀扯她。
自己先带着小妞妞下地,能拨点是一点儿。
对于李恬玩的新花样,长安还罢了,他年纪小些,也比二小子长亮乖巧听话,他二姐说让他好好读书,他就听话地认真读书,且这些日子,他拿着他二姐那个赚钱的理论来读书,读着读着,倒读出兴致了。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从先生那里多学些东西,好把这一天的束脩给两倍三倍的赚回来。
他这一好学,私塾里的老先生自然高兴,见天把夸赞的话挂在嘴边儿上。长安吃了先生的夸,学得愈发起劲认真了。
因心思都叫这些事儿给占据了,对李恬卖菜的事儿,知道归知道,却也没多想。倒是他大姐背着小妞妞下地的情形,他看在眼里,趁着早起傍晚下学的空子,拉着他二哥跟着大姐一道下地。
等拨了几趟草,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兄弟俩再一道往学堂去。
而李长亮呢,大姐下地的事儿他虽然瞧见了,也跟着下地干活帮忙了,可是他的心思却都粘在他二姐操持的这个小生意上。
自头天放学回来听说了这事儿之后,没有一天不眼气眼热外加不忿的!二姐自己个天天往外跑着玩得欢,偏生要把他给死死掬在学堂里!
可他也知道,就二姐之前的表露出来的态度,他要不把爹娘给他交的束脩读完,她肯定不会让自己下学去干旁的。眼下和她说了也是白说!
因为气愤,因为不忿,这几天李长亮往学堂去的脚步都比往常快了许多,好似他这脚步一加快,日子就能快点过去,早点熬完似的。
和李长亮一样心思的,还有宋家老三宋大河。他自小就不怎么爱读书,原先因为大哥掬得紧,大姐和大哥又别着劲儿,他也不想让大哥多生气,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自打和李家做了近邻后,有了李长亮这个一心到外头闯**,没心思读书的做伴儿,原本就没心思读书的宋大河,就更加没心思了。
这回他见李恬带着小月牙天天干劲满满地往镇上跑,每回回到家,月牙都眉飞色舞地说着,今儿在镇上如何如何,宋大河是满心盼着李长亮能说服他二姐,让他跟着去卖菜,顺带自己也沾沾光。
哪想到一直盼到李恬歇了生意,也没盼来李长亮开口,宋大河心里头别提有多郁闷了!
而李恬这头,虽说头三天,也和第一天一样顺,可是从第四天上起,其实也没那么顺了。一来是给贾记送货的那个柳家村人不知道咋的,突然醒过来神来,又开始给贾记送货。李恬本来就是后来的,再不能和人家争抢这个。
二来是赵记原本就是镇上数一数二的酒楼,原先收那些山间野菜,不过是为了应个节景而已。眼下春天已过去了,食客们该尝的鲜也尝过了,也是打第四天开始,便不再收那些寻常的野菜。只收水芹菜和刺老芽这两样。
可是这两样虽说下河村有不少,但毕竟是天生天长的野物,满村又不止李恬这一行人挖,大家便是不卖,也想吃个新鲜。
几天过后,浅山处这些东西也不算多了,要想多挖,就得往深处去。这是其一。
其二是余下的那些野菜赵记不收,她就得沿街摆摊卖,虽然也能卖些钱,可是战线拉得过长。
镇上和村子之间十来里的路,一天跑一个来回,就是二十里的路。回到家一刻也不能歇息,还要再满田满山的跑着找野菜,一两天可以,时间长了也觉得累人。
再者,节气到了,雨后气温骤然升高,不几天,含苞的槐花呼啦啦的一下子全开了。全开的槐花空口吃倒是挺甜,就是用来入菜,可不如半开的好吃。
再有就是,赚钱再重要,也没田里的事儿重要,关系着一季的收成呢。节气到了,番薯苗子也该栽了,只指着李好一个人也不成。
于是乎,李恬强强坚持到四月初九这天,就干脆利落地把这小生意给收了。反正最初她只是想赚个小钱儿,能把卖番薯苗子的钱赚出来,就算成功。若是再能赚一头猪娃子的钱出来,那就是意外之喜。
眼下不但这两个目标都完成了,还大大的超出预期,自己卖野菜这个小生意做得也算圆满。
从镇上回来,把几个小丫头都叫到她家破西屋边上的那棵大榆树下头,把这几天赚的钱从屋里拎出来,往李好的针线箩筐里一倒,开始分钱。
这是李恬头天卖菜回来的路上,和大家说好的。
这回卖菜,大家也不分你你我我的,挖在一块挖,卖在一块卖,等到卖完了,一块算总帐。她和李静两个大的占六成,余下的四成,平分到四个小丫头头上,一人占一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