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关于亲事的讨论(2/2)
虽说弟妹多,家里也没地,可宋家也不是一点家底子没有,宋大海本人又出挑,亲事应该也不难寻。
说亲说上一半年,到了秋后成亲,往后一家人再不用这么凑合着过日子了。可是见他一副不上心的样子,这话在心里翻滚了好几个来回,到底还是没说出口。
何明也知道宋家老这么凑合着不妥当,可是……他略想了想和妻子笑,“你甭光想这个呀,你得想想,咱当初说亲的时候,要不是相互看对了眼,咱能顺顺溜溜乐乐和和地过这么些年?”
虽说时下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只要不憨不傻,心里但凡有一丝主意的,谁不想嫁娶个合心意的?要知道人这一辈子还长着呢,要是为着一时的难处,急慌慌地娶个自己不老中意的,那岂不是得憋屈一辈子?从这点上来说,何明挺理解宋大海的想法的。
何明家的叫他说笑了,笑呸了他一声道,“谁和你看对眼儿了?还不是你见天的往我们村儿上跑,死缠活缠的?”
何明就笑了,“这就对了,当初咱说亲那会儿,我前头也相了几个咧,我一个没瞧中,就是不上心。不但不上心,还觉得烦。后来我一眼瞧中你了,哪还顾得上烦啊,天天盼着早点把媳妇娶回家呢!”
听丈夫提到年轻时那会儿的事儿,何明家的觉得有些羞,心里也有些甜,要说她这辈子着实过得比一般人的都顺心如意。可是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替宋大海发愁,可往哪里找那么一个和他般配,又叫他上心的人呢?
一念未完,脑海里猛地撞进一双灵动含笑的大眼儿。
何明家的一怔,忙伸头朝院子里瞄了眼,见娃子们都聚在厨房里吃饭,收回目光压低和声音,带着点点兴奋和丈夫道,“旁的人大海兴许瞧不上,有一个人他指定瞧得上!”
何明听她说得笃定,倒好奇了,“谁啊?”
“能有谁?”何明家的笑道,“恬姐儿啊!”
何明一听就笑了,“我才刚正想和你说呢,你甭光愁大海一个,还有一个更叫你发愁呢,你就说上了。”
要说这俩人凑作一堆儿确实怪好!反正这俩分开来,都够叫人作难的。要是他俩能凑作一堆儿,正正是人家常说的那个一举两得!
俩人为人都正派,又都争干,为人处事样样没得挑,模样也都是上上选,还个个都挺有本事。
李恬那头是点子多,劳力少。宋大海这头是沉稳干练有担当,要是能作了亲,夫妻俩齐心,这日子不愁不红火!
再有,他老早就暗愁李家的事儿呢。虽然好姐儿回来了,可是她没恬姐儿那个冲劲儿。家常的事能操持是能操持,就是外头赚钱的事儿,没恬姐儿脑子活。
可是恬姐儿年纪也不小了,便是再在家里多留,也不过留个三四年。何明可没想着为着家里这几个小的,就叫李恬舍了一辈子往里填。
到了她该婚嫁的时候,也得婚嫁!若是嫁在外村儿,那个时候长亮小子才十四,长安才十二。到了那会儿静姐儿年纪也到了,也不能多留。便是好姐儿不打算再嫁,也不如恬姐儿嫁得近近的,就在边上照应着,这日子好过。
再说了,将来她嫁到什么人家,也难说。万一相看的时候好好的,结果成了亲却不是那么回子事,自己个糟心不说,也难顾上家里一半丝。
若是和宋大海凑作一堆儿,这些担心统统都迎刃而解了!
何明越想越兴奋,磨拳檫掌地道,“要不,等大海把郭家的事儿办利落了,我先探探他的意思?”
何明家的说归说,其实心里也没底儿。除了上回和何嬷嬷嘀咕的那些之外,更重要的是李恬在这上头比宋大海的心思更难琢磨,把这话和丈夫说了道,“大海这头吧,我倒不担心。”虽说日常他也没表露出来什么,可是就凭这些日子,但凡李恬那里需要有帮衬的事儿,他一点磕绊都没打过,就知道他最起码对李家人是不抗拒的。
“就是恬姐儿……”她把上回和何嬷嬷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道,“一来是我瞧着她眼下还没那个心,二来是,我怕她瞧不上大海。”
何明一听这个也犹豫了。虽说李恬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关于婚嫁之类的想法,可是莫名的,何明就是觉得她不像是那种会随随便便就找个人嫁了的。
宋大海虽好,可她也不一定非得嫁啊。
心里翻腾了半晌,也没拿个准主意,干脆把腿一伸,和何明家的道,“那这事儿咱们先存在心里,先别往外说。这些日子也留心瞧瞧,看看有没有这种可能。要有呢,咱就伸这个头!要没有,一句话也没别往外透。省得将来街坊们见了面尴尬!”
何明家的早先就是因为这个,才在心里翻腾了又翻腾,也没往外透一个字儿。听丈夫这么说,就重重点了点头。
见外头几个娃子都吃过饭了,银山正那里忙着找铁锹什么的,准备去李恬家里挖坑种树,夫妻俩也赶紧的打住话头,从堂屋出来,随便扒了几口饭,叫上上回吃酒的那些人并家里的娃子们,扛着铁锹锄头抄上拉线的绳子什么的,一道往李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