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新的小财路(1/2)
李恬眼下确实如何明家的猜测的那样,并没有关注婚嫁的心思。并不仅仅是到此间时日尚短,而是她觉得婚姻太麻烦了。
这种麻烦并不是指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亲戚之间的麻烦,想反,如果夫妻齐心,自己的生活顺顺溜溜的,她还是愿意和亲戚们多走动走动,说说话乐呵乐呵。
而是怎么说呢,人活着总得有个目标吧,而这个世界上哪怕心灵再契合的人,也不可能所有的想法都一致。她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保证自己全力朝着自己即定的目标前进,却不能保证别人也和她一样。
在这种情形下,不是她妥协,就是别人妥协。而让她妥协的话,她未免觉得憋屈,而让别人妥协呢,别人也肯定不干!即便是能说服另一方,又哪有自己想干什么就立马上手去干来得自在?
大概是自小少人关心,她习惯了有什么事儿自己拿主意,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长成这了么一个性子。
有时候,她对自己这脾气这性子也很无语。可长已都长成了,现在再掰也晚了!
所以,比起和另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和自己心灵契合,或者在人生路途上,不知道会有多少分歧的人,一起往前奔的不确定,她还是更愿意做那些结果更确定的事儿。
比如说赚钱。
于是何明几个走后,她草草吃了饭,就抄起铁锹到东边的荒地上忙活开了。
原李恬想着,这七亩多的荒地,五百多棵枣树苗子,咋着也得忙活小两天。哪料到,何明、大牛、李守成三家,家家带着孩子们来了之后,不多会儿老李头和李老三也扛着铁锹过来了。又过了不一会儿,老三媳妇王氏带着老三家的大丫头十一岁的燕子也来了。
又有李长亮一见家里忙活,就死活要告假,李恬拗不过他,也是因种树这事儿紧急,就妥协了。
长亮和长安这俩小子不去学堂,大河和梦生这俩小子干脆也不去了。
十来个成年汉子妇人们,又加上各家的孩子,足三十多号人。这边虽说是荒滩地,可是杂草杂树不多,石头也少,枣树苗子又小,只挖尺圆深的坑就成了。
大人们挖坑种树,娃子们就跟在后头抬水浇树,进度推进极快,到了第二天大半晌午,七亩的枣树苗子就都种下了。而阴沉了几天的天空也飘起了雨丝,等到吃过午饭,细如牛毛的雨丝,已变作密密的雨帘,远的山近的树,不远不近的田野都笼在一片迷蒙烟雨中,抬眼望去,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氤氲秀美。
春雨直直下了一整夜,到了第二天早雨停,李恬跑到新栽的树苗子那里转一圈子,又拿铁锹往底下挖了挖,见泥土足被洇透了两尺来深,且雨后气息冷凉,正好适合缓苗,想来她这一批枣树苗子的折损率应该不会太高。
李恬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眼下已是四月初二,她已穿越到这个时空整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来忙叨叨的,总算是把家里该安置的事安置妥当了。她站在那里思量了半晌,一时竟然想到还有啥正事可干,就决定进山一趟去瞧瞧。
不止李好担心枣子树长成了叫人眼红,惹得大家哄抢,她也担心来着。
正好没事儿去山里瞧瞧,看看有没有适合移植的蒺藜丛什么的,等得了空子就围着枣子园密密地种上一圈儿,等到枣子树长到足够让人眼馋的时候,这些蒺藜丛也长大了,只要不怕扎,到时候他们只管抢!
顺带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换换心境。说起来也是悲催,初春的时候,正赶李清河一家三口的五七,她只顾着这个,到了野桃杏花盛开,山野间的景致最好的时候,她又忙着赚钱并担心李好,甭说看景散心了,就连清明节七七这样的大事儿,也是忙叨叨地到了坟头摆了几个供碗烧了几把纸,眼下家里的事儿差不多都算安定了。也该犒劳犒劳自己了。
拖着铁锹回到院子里,到厨房找了个篮子,抄上一把小铲子,和李好打了个招呼,就出了家门。
这场雨下得不大不小,刚刚好。地面上并没有多少存水。李恬先顺着东山下的小道往南去,她记得东山和南山的相交处有一个开阔的山谷,那里长满了各式各样长刺的树木。有刺利、野蔷薇、刺老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