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沙场鏖兵铸丹心(1/2)
荒漠的黎明被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一骑探马冲破晨雾,直抵萧士仁马前:
“报——!满洲大军绕道蒙古,已破龙井关!济尔哈朗岳托率四旗攻大安口,另一路取洪安口,两关尽失!皇太极亲率四旗精锐,直扑遵化而来!”
萧士仁脸色骤变。他深知辽东有袁崇焕坐镇,满军难越雷池,却不料对方竟出其不意转攻西北——此刻边防空虚,若让铁骑长驱直入,京城危在旦夕!当即拨转马头,率军疾驰回防。
这骤变的军情挽住了少冲求死的剑锋。岳夫人扑上前抱住儿子痛哭失声,朱华凤惊魂未定——若非军情紧急,此刻少冲已然血染黄沙。
正当众人心神激荡之际,孟婆师倏然出手,一记掌刀劈在少冲后颈。见他软倒,老道姑沉声道:“你们带他先走,老身断后。”
“打架岂能少了我老不死?”空空儿纵身而出。
祝灵儿银铃般笑道:“三爷孙同进同退!”
岳之洋横剑而立:“岳家的事,不敢劳烦诸位。老夫虽残,对付这些鹰犬尚有余力!”
几人争相断后之际,已与贯忠部下接战。朱华凤趁机与岳夫人将少冲扶上马背,朝着龙井关方向疾驰。沿途但见明军溃败如潮,旌旗委地,显然满军兵锋锐不可当,龙井关至遵化一线营垒尽数陷落。
行不过数里,三骑满洲游哨横刀拦路。当先一人盯着朱华凤狞笑:“兄弟们,今日运气不错!”纵马直取岳夫人。
“找死!”朱华凤娇叱一声,纤足在马鞍轻点,裙袂翻飞间已将那人踢落马背。另两骑尚未近身,剑光如电闪过,俱已身首异处。
忽闻地平线上战鼓震天,黄尘蔽日中现出遮天旌旗。万千铁甲映着塞外孤日,满洲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朱华凤失声惊呼,与岳夫人伏鞍急走。
奔出数里后,岳夫人突然勒马:“冲儿不见了!”
朱华凤回首望去,马背上果然空空如也——想必方才慌乱中,昏迷的少冲已被颠落马下。她急忙调转马头沿原路寻找,却见满洲大军正浩浩荡荡经过,来回搜寻数遍,始终不见少冲踪影。
“都怪我……”朱华凤泫然欲泣。她历经大风大浪,却因关心则乱,竟将最珍视的人遗失在乱军之中。
岳夫人反而镇定,轻抚其背道:“冲儿福缘深厚,定会逢凶化吉。或许已然苏醒自行离去,或许被满军所掳。你我在此忧心无益,不如尾随大军探听消息。”
此后数日,二人远远跟着满军行进。夜幕降临时,满军在三屯营驻扎,朱华凤便趁夜潜入营寨暗中查探。偶尔窃听到的谈话,尽是“明军不堪一击”、“直取BJ”等狂言。
直到某夜,她听见士兵谈及一桩奇闻:明军中有员猛将,率十一铁骑,号称“燕云十二飞骑”。这些骑士青面獠牙,人马皆披重甲,如天神下凡,又似阴兵出世。遵化城下,十二骑自辰时杀到日落,身陷重围却越战越勇,斩敌数百而自身毫发无伤。若非城中火炮误伤主将,尚不知要葬送多少八旗勇士。
朱华凤心中一动,自此格外留意这“十二飞骑”的踪迹。或许在这乱世烽烟中,这条线索将成为找到少冲的唯一希望。
八旗铁骑摧枯拉朽,纵是燕云十二飞骑也难挽狂澜。遵化城头烽烟尽处,萧士仁以下文武百官尽数殉国。不及一月,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相继陷落,满洲大军如洪水决堤,直逼北京城下,在城北土城关以东扎下连营。每日战鼓震天,箭雨蔽日,这座百年帝都迎来了最危急的时刻。
明廷急诏四方勤王。山海关狼烟先起,袁崇焕奉旨遣赵率教、满桂为先锋,自率祖大寿、何可纲两总兵星夜驰援。待他赶到京畿,赵率教已血染三屯营,满桂身负重伤,勤王兵马损折近半。袁崇焕当即在沙河门外立营树栅,深挖壕堑,与满军形成对峙之势。
皇太极闻报,眉宇间凝起阴云。他之所以绕道蒙古,正是要避开这位明朝柱石。如今见袁崇焕又如影随形而至,不禁叹道:“明朝有此人在,气数未尽。“
额附恩格德尔按剑请战:“袁蛮子岂有三头六臂?如今他劳师远来,正可趁其立足未稳,劫营破敌!“
皇太极沉吟道:“此言虽善,然袁崇焕多谋善断,劫营须分兵策应,谨防埋伏。“
贝勒豪格与恩格德尔领兵而出。直至暮色四合,方见残兵败将狼狈归营,二人皆带伤挂彩,连呼:“见鬼了!“
皇太极不悦:“青天白日,何鬼之有?“
恩格德尔心有余悸:“奴才中了埋伏,若非豪格贝勒相救,几不能生还!那隘口中突然杀出十二骑明军,为首者勇不可当,徒手夺刃,杀人如刈草。臣自负勇力,竟接不下十招!“
豪格续道:“臣见地势险恶,特率军策应。谁知转过山隘,但见木石断道,号炮连天。那十二骑占据狭道,个个身怀绝技:有百步穿杨的神箭手,有出神入化的刀客,有神出鬼没的枪师。我军马战不得施展,肉搏又非其敌,死伤惨重方才突围。“
皇太极击案而起:“又是燕云十二飞骑!可看清面目?“
“皆戴青铜鬼面,涂彩纹身,难辨真容。“
“南朝果然藏龙卧虎。“皇太极踱步沉思,“袁崇焕招揽这些江湖奇士,意在疲我军心。传令:生擒十二骑者,赏千金,务要以礼相待!“
他环视帐下文武,声音转沉:“袁崇焕坚壁清野,遣奇兵骚扰,意在拖垮我军。诸位有何良策?“
帐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主张强攻的:“我军士气正盛,当趁其援军新至,一鼓破之!“有建议缓攻的:“明京固若金汤,宜从长计议。“更有主张退兵的:“粮草不继,岂能久持?“
皇太极皆不称意。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范文程:“范先生可有良策?“
范文程捻须轻笑,趋前密奏:“陈平间范增,周瑜戏蒋干。“
八字入耳,皇太极豁然开朗,抚掌大笑:“先生真吾之子房也!能除袁蛮子,攻下明京,先生当居首功。“笑声在军帐中回荡,众将面面相觑,唯见帐幔上投映的烛影,如暗潮般起伏不定。
自此皇太极按兵不动,每日只遣哨探巡视营寨。沙河门外的对峙,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正酝酿着一场更为凶险的暗战。
皇极殿外,旌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汉白玉丹墀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崇祯端坐龙椅,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些勤王保驾的将领——三朝元老孙承宗、蓟辽督师袁崇焕、巾帼英雄秦良玉、浑身战疤的满桂……他们如同大明朝最后的擎天玉柱。
内官手捧金盘,盘中羊酒蒸腾着热气。崇祯亲自执壶,首先来到孙承宗面前。
“太师年逾古稀,本该颐养天年,奈何社稷危难,只得劳动老臣。“崇祯声音低沉,“通州之失,非太师之过,实乃诸路援军贻误战机。“
孙承宗颤巍巍接过御酒,老泪纵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愿效死力,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行至袁崇焕面前,崇祯面色转沉:“袁督师曾许朕五年复辽,如今辽东未复,满军已兵临城下。“
袁崇焕急忙躬身:“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但请陛下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驱逐胡虏!“
崇祯脸色渐霁,亲自斟满金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袁督师便是朕的岳飞,且满饮此杯,替朕收拾山河!“
来到秦良玉面前时,崇祯眼中泛起异彩:“秦都督战功赫赫,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他略一沉吟,朗声吟道:“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御诗一出,满朝动容。秦良玉单膝跪地,铁甲铿锵:“臣妾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最令人动容的,是满桂解开战袍的那一刻。古铜色的胸膛上,新旧伤痕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悲壮的疆场图。崇祯轻抚一道最深箭疤,指尖微颤:“将军辛苦了。待天下太平,朕定要送你去西山静养。“
这一杯杯羊酒,以肥羊配以党参、枸杞、红枣,佐以客家老酒炙制而成。暖流随着皇帝的勉励,在每位将领的血脉中奔涌。
酒过三巡,袁崇焕忽然趋前奏道:“陛下,此次勤王,还有一伙义士功不可没。“
“哦?“
“燕云十二骑。“
崇祯眼中精光一闪:“可是那让满军闻风丧胆的十二飞骑?朕倒要见识见识,是怎样的豪杰。“
袁崇焕低声道:“这些人或出身江湖,或来自行伍,皆因戴罪之身,愿以战功赎罪。恳请陛下先赦其罪,方敢面圣。“
“只要能退敌卫国,纵有天大的过错,朕也一概赦免!“崇祯大手一挥,“速请义士上殿!“
然而内官去了许久,独自返回时面带难色:“启禀陛下,十二骑称军情紧急,已匆匆离去。只留下一句话,说明日午时,要送陛下一份厚礼。“
“什么话?“崇祯倾身向前。
内官深吸一口气,字字铿锵: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胡虏未灭,何以家为!“
十六个字如惊雷贯耳,在皇极殿前久久回荡。崇祯举杯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望向远方烟尘滚滚的战场。
“既然如此,这杯酒便暂且记下。“他将杯中酒缓缓洒在丹墀之上,“待破敌之日,朕与诸位,一醉方休!“
皇极殿赐宴的豪情尚未散尽,崇祯回到深宫,心头却始终萦绕着那神秘的“燕云十二骑”与袁崇焕语焉不详的承诺。他命近侍王应朝前往军营探问,得到的回复仍是那句:“届时自知。”
翌日,几番催促后,袁崇焕终于传来消息:“请陛下移驾德胜门。”
崇祯闻言蹙眉,立召曹化淳商议。这位东厂提督低声道:“奴才听闻,袁督师在辽东只知筑城屯田,鲜少主动出击。更有人见他曾单骑出关,与皇太极密会。前番擅杀毛文龙,如今又按兵不动……恐有王敦、李怀光之志。”
王应朝适时补充:“德胜门守将满桂,正是袁督师旧部。”
崇祯指节发白,沉默良久后忽然拍案:“朕便亲临德胜门,倒要看看他袁崇焕究竟要演哪出戏!”
当玄甲金盔的天子仪仗出现在德胜门时,满桂跪迎的掌心尽是冷汗。为防不测,崇祯命王应朝立在城头显眼处,自己则隐在角楼暗影中,眺望满军连营。
但见敌寨绵延数里,旌旗蔽日,战马嘶鸣声随风传来。崇祯心头一紧:单是德胜门外便有如此军容,其他城门情势可想而知。
突然战鼓震天,满军营门洞开,一队精骑驰至城下一箭之地。藤牌兵护着几个骂阵手,污言秽语如箭雨般射向城头:
“崇祯小儿!取你首级者赏万金,封万户侯!”
“缩头乌龟!躲在龟壳里一万年也别出来!”
从太祖到熹宗,明朝列祖列宗被骂得狗血淋头。
崇祯面色铁青——他秘临德胜门之事,满军何以知晓?
曹化淳趁机进言:“奴才举荐的武僧申甫正在军中,可派他出城退敌。”
只见申甫率军出城,前列车阵,后随步卒,口中念念有词。不料推车民夫见满军势大,竟弃车而逃。顷刻间箭雨倾泻,刀光闪动,明军如刈草般倒下。申甫尚未念完咒语,已被拦腰斩作两段。
崇祯在角楼里看得心惊肉跳,急令满桂出战。满桂跪谏:“敌势正盛,当避其锋芒……”
曹化淳尖声打断:“陛下圣谕也敢违抗?莫非真要天子沦为俘虏,贻笑千古?”
崇祯一脚踢翻箭垛,怒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尔等贪生怕死,是要断送大明江山吗?”
满桂重重叩首,铁甲铿锵。当他起身时,眼角掠过角楼暗影,那里隐约可见天子袍角。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待命的将士举起长刀。
城门在绞盘声中缓缓开启,城外满军的嚎叫声如狼群般涌来。
满桂受此君命重责,胸中郁气翻涌,却在瓮城中激起一腔悲愤。他振臂高呼,将兵马分作数队,亲率精锐率先冲出城门。初时如利刃破竹,直插敌阵核心,八旗兵阵竟被撕开一道血口。
然满洲铁骑岂是易与之辈?但见恩格德尔挥旗变阵,方才散乱的骑兵瞬息合围,将明军困在垓心。满桂挥刀如轮,银甲早已染作赤红,自辰时战至正午,从东门杀到西垒,刀下亡魂不计其数。可满兵如潮水般源源不绝,身边的亲兵却一个个倒下。
八旗军仗着马骏弓强,战法变幻莫测。箭雨方歇,铁骑已至;盾阵才合,长枪又出。明军虽持精良兵刃,在这等雷霆攻势下竟如浪打浮萍。
城头有将领见满桂孤军深陷,急请鸣金。崇祯却夺过鼓槌,龙袍翻飞间战鼓震天:“朕亲为将军助威!”鼓声激得满桂热血上涌,挥刀再突敌阵。不料乱箭如蝗,他拨开数支,终被一箭贯胸。踉跄间又有长枪刺入肋下,血如泉涌。
这员猛将浴血杀回城下,抬眼望去,城楼旌旗与天边残霞皆化作赤色。天子击鼓的身影在血色中晃动,那鼓点声声催命。他不愿背负“贪生怕死”之名,长啸一声,返身再入重围。
刀锋卷刃,铁甲尽碎。满桂终是力竭坠马,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轰然跪倒。嘶吼声穿云裂石:“臣尽力矣!皇上保重!”横刀掠过脖颈,一缕忠魂随风而逝。
恰在此时,满军后方又拥来无数兵马,中间竖起一面大纛,旗下兵卫层层环护,拥着中间马背上端坐一人缓缓而出。那人状貌奇伟,衣饰华贵,一看即知是满主皇太极。金甲耀目,遥望城楼竟含笑意。崇祯指其怒骂:“那人可是皇太极?满洲建奴安敢窥朕!可惜红衣大炮未置此门……”话音未落,城下突响震天炮声。
箭雨倾盆而至,数支流矢擦过天子衣冠。崇祯慌忙躲入鼓架之后,听得曹化淳疾呼:“贼兵攻城,请陛下速速回銮!”
年轻皇帝紧攥剑柄,指节发白:“不取皇太极首级,朕绝不退兵!速传孙承宗!”最后三字几乎是嘶吼出声,在箭矢破空声中显得格外凄厉。德胜门上下,血色黄昏正在降临。
满军如潮水般冲破层层防线,顶着倾泻而下的箭矢与炮石直抵城下。云梯架起,喊杀震天,战况瞬息万变。几名满军精锐竟突破至角楼,吓得内侍们魂飞魄散。崇祯却陡然生出一股血性,仗剑迎敌,在武骧卫与锦衣卫簇拥下,竟将来犯之敌尽数歼灭。
经此一役,年轻皇帝胆气顿生,竟要亲自出楼杀敌,被群臣慌忙拦下。城头已化作血肉磨坊,崇祯强压着颤抖的双腿,握剑的掌心沁满冷汗。他暗自咬牙:既能为天下诛杀魏阉,又何惧塞外蛮夷!
待城头敌军暂退,崇祯臂上已添了一道血痕。他任由小太监包扎,反而朗声笑道:“朕今日方知战场滋味。太师常说的十二车骑阵,何不就此演示一番?”
孙承宗须发微颤:“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犯险地?满军锐气正盛,当避其锋芒……”
曹化淳尖声插话:“太师没见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吗?”
“阉竖安敢妄议军机!”孙承宗怒目厉喝,唾星直溅对方面门。
崇祯摆手止住争执,目光灼灼:“皇太极欺朕太甚。太师若败,朕绝不加罪。”随即调拨神机营两百精锐,配以三眼神铳。
孙承宗长叹领命。城下硝烟未散,他已点齐千余人马,战车列阵在前,骑兵隐于其后,火铳火炮错落其间。这套耗费心血所创的战阵,此刻却显得如此单薄。
满军显然识得厉害,不待明军阵形成形,万箭破空而至,铁骑随即席卷而来。炮火轰鸣中,两军轰然相撞。新募的明军士卒何曾见过这等阵仗,战阵转眼溃乱。任凭老将军如何嘶声指挥,八旗铁骑仍如热刀切蜡般撕裂防线。残阳如血,映照着十二车骑阵最后的悲歌。
当此千钧一发之际,德胜门外忽闻杀声震天。西北方向烟尘滚滚中,但见一队白杆兵如银龙出海,当先一员女将红袍银甲,正是石柱都督秦良玉。她纵马如飞,玉手拈弓搭箭,弦响处必有一名满洲骑兵应声落马。待迫近敌阵,她将画戟舞得如银蛇狂舞,所过之处血肉横飞。那五百白杆兵紧随其后,长枪如林,生生在满军铁阵中撕开一道缺口。
几乎同时,东南方传来震天呐喊,“袁”字帅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袁崇焕一马当先,祖大寿率关宁铁骑紧随其后。满兵见了无不色变,纷纷惊呼:“袁蛮子来矣!”竟自觉让出一条通路。贝勒豪格催马迎上,在马上抱拳道:“袁都督别来无恙!我主屡次遣使议和,都督何故置之不理?今日不得已率十万雄师,特来与贵国天子面谈。”
袁崇焕勒住战马,声如洪钟:“休得妄言!尔等既敢犯我疆土,今日便叫你有来无回!”说罢与秦良玉合兵一处,且战且退,终于将孙承宗及其残部接应回城。
城楼之上,崇祯远远望见这一幕,脸色阴晴不定。待袁崇焕拾级而上,他冷然问道:“适才见你与满酋交谈甚久,所议何事?”
袁崇焕单膝跪地:“回陛下,满酋声称本可议和,是因我军拒绝方才兴兵。”
“荒谬!”崇祯猛地捋起袖袍,露出包扎的伤口,“你许诺要给朕的厚礼,莫非就是这个?”
话音未落,曹化淳急匆匆捧上一封密报。崇祯展信细阅,但见上面详细记载着袁崇焕与皇太极往来的种种可疑行迹,甚至还有二人密会时的对话记录。他越看越是心惊,突然将密信狠狠掷在地上,厉声喝道:“来人!将反贼袁崇焕拿下!”
锦衣卫应声而上,瞬间将袁崇焕双臂反剪。祖大寿急忙跪地:“陛下明鉴!袁督师镇守辽东时常常衣不解甲,此次千里勤王更是日夜兼程。若说他通敌叛国,臣愿以性命担保绝无此事!”
孙承宗颤巍巍上前:“老臣以为,袁督师主张议和实为缓兵之计。如今边关危殆,我军需要时间重整旗鼓啊!”
秦良玉银甲铿然作响:“满贼最善反间之计,陛下万万不可中计!”
崇祯冷笑一声,指着城外连绵的满军营寨:“若非他暗通消息,皇太极何以对朕的行踪了如指掌?今日他诱朕登城,分明是要与满酋里应外合!”见孙承宗还要进言,他拂袖斥道:“纵无通敌,擅议和约、枉杀毛文龙,已是罪该万死!三军统帅之职,即由太师接任。”
这时城下突然战鼓震天,满洲大军开始了新一轮攻势。夕阳余晖中,袁崇焕镣铐上的寒光与城头血迹交相辉映。孙承宗望着被押下城楼的袁崇焕,老眼中泪光闪烁,最终化作一声长叹,转身望向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
德胜门外,战鼓声、呐喊声、兵刃相交声汇成一片催命的狂响,震得人肝胆俱颤。孙承宗强压下对袁崇焕遭遇的愤懑与忧虑,枯瘦的手指紧握城垛,嘶哑着声音调度守军。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祖大寿与何可纲却领着亲兵逼近前来,铁甲上还沾着方才厮杀时的血迹。
“孙太师,”祖大寿声音沉痛,目光如炬,“我等千里驰援,为的是保家卫国,不是来看忠良蒙冤!袁督师既已下狱,这京城不留也罢!”说罢竟不待回应,转身便率部离去。关宁铁骑的马蹄声如骤雨般远去,在硝烟中留下一道空寂的痕迹。
孙承宗望着他们远去的烟尘,又看向城楼上崇祯固执的身影,心头涌起一阵悲凉。这位三朝老臣仿佛已经看见,阉党乱政的阴魂正借着猜忌与多疑死灰复燃。他原以为新帝能力挽狂澜,此刻却只感到大厦将倾的无力。
突然,城墙剧烈震动!满军如狂潮般涌至,云梯一架接一架搭上城头,披着重甲的八旗兵如蚁附般向上攀爬。城门在巨木的撞击下发出痛苦的呻吟,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虽奋勇抵抗,却如怒海中的孤舟,在层层叠叠的敌兵冲击下节节后退。
“陛下!请速移驾!”孙承宗跪地苦劝,声音已带哭腔。
崇祯却死死抓住剑柄,指节发白:“朕就在这儿,看那皇太极能奈我何!”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承宗突然发现城下的攻势莫名缓了下来。他急忙扶垛远眺,但见一支骑兵如利剑般插入满军侧翼,所过之处人仰马翻。更远处,满军大营方向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显然遭到了奇袭。
此刻德胜门上,崇祯也看到了这惊天逆转。他扶着垛口的手仍在微微发抖,却强自镇定地问道:“这......这便是燕云十二骑?“
“天佑大明!是燕云十二骑!”孙承宗热泪盈眶,几乎要跪地叩谢苍天。
但见那十二骑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当先一骑使狼牙棒,与满洲猛将恩格德尔战在一处。每一次挥击都带着风雷之势,震得敌将虎口迸裂。
侧翼一骑士张弓搭箭,弓弦每响,必有三五敌兵应声而倒,箭无虚发。
一个双腿残疾的剑客端坐马上,义肢牢牢扣住马镫,长剑如银蛇吐信,每一剑都精准刺入敌兵咽喉。
更有一个巨汉抡动六七十斤的宣花斧,斧刃过处,连人带甲尽数劈开。
尤其那为首之人,时而策马疾驰,时而飞身下马,一双肉掌开合之间,竟将冲来的骑兵连人带马震飞数丈。偶尔剑光一闪,剑气纵横,数丈之外的敌兵竟齐齐倒地。
满军阵型大乱,伤亡惨重,残兵败将如潮水般向中军退去。孙承宗看得心神激荡,这才发觉自己一直屏着呼吸,掌心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血痕。
就在满军如潮水般退去时,那名为首的骑士突然勒马转身,朝着城楼方向望来。尽管隔着青铜面具,崇祯却仿佛感受到两道锐利的目光直刺心底。只见那骑士在马上微微颔首,随即调转马头,率领其余十一骑如旋风般冲入漫天烟尘中去了。
皇太极在远处高坡上观战,见燕云十二骑如此骁勇,眉头紧锁。他亲眼看见那名使狼牙棒的骑士与恩格德尔交手不过十合,便将这位满洲猛将连人带马砸成肉泥。更令他心惊的是,那名为首的骑士竟在万军之中直取中军大纛,掌风过处,护卫的巴牙喇兵如草芥般倒下。
但他并不打算就此退兵,而是勒令众将士稳住阵脚,唤来亲兵统领,低声吩咐:“换上明军衣甲,混入战阵。专攻马腿,先乱其阵脚。“
片刻后,一队身着明军服饰的骑兵悄然混入战场。他们手持勾马枪、套马索,在混乱中悄然逼近十二骑。起初,十二骑还道是援军,待发觉这些“明军“专攻马腿时,为时已晚。
“小心!是伪军!“首领厉声喝道,但已有一骑战马被勾马枪绊倒。马上的骑士滚落在地,瞬间被数把弯刀围攻,虽奋力格杀数人,终究难敌众手,血染战袍。
“舜堂主!“使宣花斧的汉子目眦欲裂,一斧劈开两个伪军,想要救援却被更多人缠住。
待他们识破诡计,将伪军尽数斩杀时,已是伤亡惨重:一人战死,三人负伤。首领当机立断:“收起舜堂主遗体,退守城门!“
此时满军援兵源源不断,将十二骑逼至德胜门下。夜幕降临,满军不敢贸然进攻,只在远处形成合围。
“城上兄弟!开城门!“一名骑士仰头高呼。
城头寂静片刻,终于传来回应:“敌军将至,城门不可开!“
使宣花斧的汉子勃然大怒:“他奶奶的!乐子为你们皇帝杀敌,连口水都不给喝?“话音未落,城上竟投下乱石。
众人只得退到城门洞内暂避。借着远处火光,他们为伤员包扎伤口,分食干粮。气氛凝重中,姓刀的骑士忽然叹道:“这朱家皇帝如此待我等,难怪天下皆反。南宫兄,若是你坐了龙椅,会不会好些?“
那被称作南宫的汉子淡淡道:“刀兄说笑了。这皇帝,不是人人都当得的。“
刀姓骑士语气转悲:“可惜了我与妻子新婚...连洞房都未曾...“
一旁的老者笑道:“刀兄弟何时这般儿女情长了?成了亲的人,果然少了些英雄气概。“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使斧的汉子拍着胸脯,“乐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首领环视众人,声音沉静:“国若破,家何存?今日我等自愿前来,纵死无怨。只是...“他望向那双腿残疾的剑客,“刀兄,待会突围时,请你护我父亲杀出重围。“
那残疾剑客却道:“老夫虽残,尚能自保。你是一军之首,该当保全的是你。“
夜色渐深,满军营中火光点点,新一轮的围攻即将开始。十二骑在城门阴影中默默整备兵刃,准备迎接最后的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