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新玉箫英雄传 > 第一百零七章 诏狱面壁凝碧血

第一百零七章 诏狱面壁凝碧血(1/2)

目录

崇祯闻报岳少冲手刃魏阉,携尸还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将魏忠贤尸身置于午门外暴晒三日。是日天光惨白,那具曾经权倾朝野的躯壳在汉白玉石阶上投下扭曲的阴影。崇祯亲临午门,执鞭笞尸,每一下都带着积年的恨意。鞭声在宫墙间回荡,既震慑了阉党余孽,也宣泄了帝王心头积郁。

待传见少冲时,乾清宫内熏香袅袅,崇祯端坐龙椅,冕旒下的目光明灭不定。听闻玉玺下落不明,天子指尖在扶手上轻轻一叩,良久方道:“岳卿诛杀国贼,功在社稷。锦衣卫指挥使一职空缺已久,便由你接任罢。“

少冲伏地叩首:“阉党大势已去,臣请解甲归田。“

“哦?“崇祯眉峰微挑,“可是嫌指挥使官阶太低?那五军都督府都督如何?“

这话惊得少冲再度跪伏:“臣万死不敢!臣以为魏阉之所以祸乱朝纲,全因东厂、锦衣卫权柄过重。臣斗胆恳请陛下裁撤这两处衙门。“

“裁撤之后,卿欲何往?“天子的目光如利剑般刺来,在少冲脸上逡巡。

少冲只觉脊背生寒,此刻方真切体会到何为伴君如伴虎。他稳住气息回道:“臣本布衣,蒙陛下不弃,已感天恩。如今只想回乡侍奉双亲,粗茶淡饭,尽人子之责。“

崇祯面色稍霁:“正因卿淡泊名利,朕才更要委以重任。若再出个魏忠贤,谁人能制?“

“既知权柄易生祸端,不如从源头上削其权柄,防患于未然。“

“卿言有理。“崇祯微微颔首,“然阉党余孽未清,朝局未稳,东厂、锦衣卫尚有用处。至于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卿就莫要推辞了。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此事也需卿一力追查。“

当内官捧上箭袖袍、绣春刀时,少冲眼中浮现的尽是石康、丁向南等义士浴血的身影。他再三叩首,终是接下了这烫手的恩赏。

原想急流勇退以消帝王猜忌,岂料圣意难违。此后月余,他坐镇镇抚司,整饬卫所,严束下属,一改往日锦衣卫的嚣张气焰。虽有阉党名单在手,办案事半功倍,但玉玺始终杳无音信。

京城暗流涌动,关于他的流言甚嚣尘上。或说他恃功骄纵,或说他私藏玉玺,甚或说他勾结外邦。少冲深知木秀于林之理,只盼早日寻回玉玺,求个功成身退。

这日奉召入宫,崇祯在御花园中负手而立,池中锦鲤曳尾,荡开圈圈涟漪。

“朕知你与晋宁两情相悦。“天子随手撒下一把鱼食,引得群鱼争抢,“姑姑当年许嫁的杨公子福薄早夭,后来与武名扬又生变故。如今看来,你才是她的良配。本月十八便是吉日,朕亲自为你二人主婚,务必风光大办。你在铲平帮的弟兄,白莲教的朋友,还有你那位结义大哥,都该请来同庆。“

少冲心头一凛,这些江湖豪杰皆是天子心头大患,如今却要请他们齐聚京城?这喜宴之下,莫非暗藏刀兵?他略一沉吟,躬身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只是阉党余孽未靖,镇抚司公务繁杂,此时完婚恐太过仓促,可否容后再议?“

崇祯捻着手中的鱼食,淡淡道:“爱卿所言极是。“目光却已渐冷,池中锦鲤倏尔散开,留下一池碎影。

过了几日,少冲踏着暮色回府,却见厅堂烛火通明,双亲竟端坐其中。他心头一热,疾步上前:“爹、娘,孩儿正打算公务稍闲时回杭州探望,怎料二老竟先来了京城?“

岳之洋与夫人相视一眼,诧异道:“不是你遣人接我们进京的么?还说皇上赐婚,五日后便是你与公主的大喜之日?“岳夫人执起儿子的手,眼角泛着欣慰的泪光:“你与公主之事,原本我与你爹尚有顾虑。如今既有皇上做主,那是天大的喜事,我们都替你高兴。“

少冲心头一沉,暗忖:“赐婚之事我早已婉拒,这接二老进京的,又是何人?“

正思量间,门外传来小黄门的通传:“皇上有旨,宣岳将军即刻入宫。“

岳之洋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执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道:“冲儿,你如今官居要职,手中绣春刀关系着千万人的生死。切记不忘初心,以为国为民四字为念。我与你娘能照顾好自己,你不必挂念,尽管去做该做之事。“这番话意味深长,分明是看出了天子以二老为质的心思,暗示儿子不必受制于人。

少冲会意,表面上应承下来,暗地里却派人传信给潜伏在京城的铲平帮兄弟,嘱他们暗中保护二老。安排妥当后,这才随小黄门入宫。

乾清宫内烛影摇红,少冲静候多时,不见天子驾临,却等来了十余位锦衣卫。领头的正是副指挥使唐放,他按刀而立,面色冷峻。

“岳少冲,你可知罪?“唐放声音在空荡的殿宇间回响。

见少冲面露困惑,唐放又道:“既然如此,得罪了!“挥手命人上前拿人。

众侍卫皆知少冲武功盖世,彼此交换了个眼神,方才小心翼翼地围拢过来。唐放心知若真要动武,便是百名锦衣卫也奈何不了他,急忙补上一句:“若查清指挥使是被人诬陷,我等必定亲自护送岳大人回府。令尊令堂还在府上等候呢。“特意提及“爹娘“二字,正是要让他投鼠忌器。

少冲此刻方彻底明白所谓“赐婚“的真正用意。心下冷笑,觉得皇上未免太小觑了他——即便不以父母相胁,他也断不会在宫中动武。当下坦然伸出双手,任沉重的铁链锁住周身要穴,被押往北镇抚司诏狱。

初入囹圄,阴湿之气扑面而来。石壁上水珠滴答,与远处隐约传来的惨叫声相和。少冲虽感冤屈,却问心无愧,想着其中或有误会,待水落石出之日自当昭雪。

数日后,掌刑官提审。刑具在火光下泛着幽光,摆满了整间刑室。

“岳指挥是诛杀魏阉的英雄,皇上的红人,莫要让我等难做。“掌刑官声音低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能认罪悔改,皇上仁德,或可网开一面。“

少冲昂首道:“岳某无罪,何错之有?“

“这天牢固若金汤,任你有通天本领也插翅难飞。既然横竖都是死,何不痛快招认,免受皮肉之苦?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等人的下场,你是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少冲声如金石,“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一个向阉党屈膝的懦夫!你们还想用这等手段对付天下忠良?尽管将这些刑具在我身上试个遍,看我能否扛得住!待我气绝,你们只管报个暴毙。当年未能救他们于水火,我常自愧疚。今日若能与他们同列,死而无憾!“

这番话掷地有声,反倒让掌刑官生出几分敬意。此后数日,非但未用刑,反而好酒好菜招待。

少冲虽不惧死,却怕死得不明不白,更怕连累双亲遭难。想到二老此刻定是忧心如焚,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他便如坐针毡。铁窗外月色凄迷,映着诏狱阴森的石壁,也映着他心中难以排遣的忧思。

诏狱深处,光阴仿佛凝滞。少冲为排遣这漫漫长日与心中块垒,只得重拾内力,潜心练功。他曾听师父铁拐老提及,当年文天祥被囚于元大都狱中,所修的正是这“正气功”。彼时,文丞相面对威逼利诱,威武不屈,终杀身成仁,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少冲默运玄功,只觉一股浩然之气在胸臆间流转,恍惚间与古之忠魂产生了某种共鸣,心境也渐渐沉静下来。

数日后,铁门哐当开启,新任东厂提督曹化淳在一众番子的簇拥下缓步而入。他拂了拂袍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尖细的嗓音在牢房中显得格外刺耳:“岳指挥,圣上顾念旧情,不忍对你用刑,但你须得明白,若无真凭实据,万岁爷又岂会轻易治你的罪?”说着,他自袖中取出一封信函,在少冲眼前缓缓展开,“圣上早有耳闻,只是先前不肯深信。近日截获此密信,乃是有人写给那满洲国主皇太极的。”

“信上所言何事?又是如何截获的?”少冲目光如炬,直视曹化淳。

曹化淳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写信之人与满洲密约,欲里应外合,献出山海关,直取京城。数日前,五城兵马司缉捕盗匪,擒获几名行迹可疑之人,从其身上搜出此信,连夜呈报东厂。老奴既掌东厂,自是不敢怠慢,已遣探子前往满洲核实,确有其事,方敢禀明圣上。这信中笔迹,经多方比对,确系你岳少冲亲笔。此外,在你府中也搜出了皇太极写与你的信件。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纵使有人想为你开脱,也是回天乏术了。”

少冲沉声道:“我确曾收到过皇太极的来信,但从未回复。那几个送信之人何在?我要与他们当面对质!”

曹化淳嘴角泛起一丝诡异的笑意,摇头叹道:“说来也巧,那几人昨日竟在狱中暴毙。岳指挥,你说……这会是谁下的手呢?”他目光如毒蛇般紧盯着少冲,言下之意,分明是暗示少冲的亲信为灭口所为。

少冲闻言,不禁纵声长笑。笑声雄浑激越,在狭窄的牢房中鼓荡回旋,震得曹化淳与一众狱卒耳中嗡嗡作响,纷纷掩耳不迭。

笑声戛然而止,少冲朗声道:“有人模仿我的笔迹,再杀人灭口,行此栽赃陷害之举!嘿嘿,那幕后之人若真想取我性命,何须如此大费周章?给我一刀,岂不更加直截了当?”

曹化淳听出他语带讥讽,暗指皇上,顿时怒道:“圣上待你恩重如山,是你自己不知好歹,心怀怨望!你若早日交出传国玉玺,何至于此?你私藏玉玺,究竟意欲何为?是想进献满洲,还是想效仿魏忠贤,他日自己黄袍加身?”

少冲凛然道:“岳某早已言明,玉玺被魏忠贤藏匿,如今死无对证,教我向谁问去?”

曹化淳冷哼一声,语气稍缓,却更显阴险:“你当初救过爷,又助爷铲除阉党,可以说爷能顺利继承大统,你居功至伟。因此,若说你通敌叛国,连老奴起初也难以相信。但你当初为何要救皇太极性命?有机会杀他时又为何手下留情?皇太极对你惺惺相惜,奉若上宾,同游边塞,并辔驰骋,难道其间就未曾有过任何隐秘勾当?”

少冲心中一凛:“皇上猜忌我,原是为此!”慨然答道:“我救他、不杀他,是为助袁巡抚顺利回城!更何况,杀一个皇太极,满洲国还会有另一个‘皇太极’崛起,根本无法阻挡其强盛之势。有些事,单凭杀戮是解决不了的!”

“还在狡辩!”曹化淳厉声打断,“老奴大胆揣测,你背叛爷,根源在于你那结义大哥南宫破!你是想借满洲之力,助他造反,是也不是?”

听到“南宫破”三字,少冲心中猛地一凛:“我被囚于此,皇上若要杀我,早该动手……迟迟不动,莫非真是要以我为饵,引南宫大哥前来,好一并诛杀?”他深知南宫破最重义气,得知自己入狱,绝不会坐视不理。还有铲平帮、白莲教那些热血兄弟,也定会舍命相救。皇上此举,竟是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意在将他们一网打尽!这“一石数鸟”之计,当真狠辣无比!自己一人赴死,不足为惧,但若连累这许多肝胆相照的兄弟,他万死难辞其咎!眼下最紧要的,便是设法阻止他们前来营救,免遭毒手。

曹化淳见他神色变幻,却始终不肯就范,知再多言也是无用,只得悻悻拂袖而去。沉重的铁门再次关上,将少冲与他的重重忧虑,一同锁回这片阴暗的天地之中。

铁链声响,牢门再开。朱华凤疾步而入,昔日明艳的容颜此刻憔悴不堪,一双妙目肿如桃核,分明是哭了许久。她扑到栅栏前,声音哽咽破碎:“岳大哥,你怎么样了?你还不明白吗:不管……不管你能不能找到玉玺,他都要杀你!当初不听我劝,偏要回来,如今……如今可怎么是好?”

少冲望着她,目光平静中带着一丝怜惜:“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一人赴死倒也罢了,只怕皇上意在赶尽杀绝。你需传话给南宫大哥、姜堂主、鲁堂主他们,万勿前来救我,枉送性命。或许……你可放出风声,便说我岳少冲已瘐死狱中。至于我爹娘……”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就烦请公主,多多照拂了。”

他心知崇祯或以双亲为质,逼他就范,倒不如自己先行了断,绝了皇帝的念头,也保全二老。

朱华凤闻言,泪水更是止不住,泣道:“你还知道有爹娘?世上有哪对父母,愿见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定要爱惜性命,莫做傻事!我……我定会想法子救你出去!”她语声哽咽,几乎难以成句。其实她何尝不曾竭尽全力?连番求见崇祯,却屡屡被拒之门外,天子铁心已定,她亦深感绝望无力。

一旁狱卒连声催促,惹得朱华凤勃然作色。动静惊动了外间锦衣卫,几人上前便要架她离开。朱华凤死死抓住冰冷铁栏,被拖行之际,奋力将一物掷入牢内,喊道:“这是铁老前辈寄存在朱相国家的遗物!你是他徒弟,理当……理当交还给你!”

少冲俯身拾起,乃是一本纸质泛黄、边角磨损的旧书,封面并无题签,正是师父铁拐老的读书札记。他将书端放于地,整肃衣冠,恭恭敬敬伏身三拜,方才珍重捧起,细细翻阅。

书中是师父铁拐老数十年读书心得,摘录经史子集之精华,旁加评点,字里行间满是修身养性的警世箴言。虽满篇文言,“之乎者也”遍布,幸有铁拐老蝇头小楷的注解与篇末评语,尚能读解。

少冲年少习武,读书不多,行走江湖后更与笔墨疏远。如今困于这方寸囹圄,面壁终日,反倒有了大把光阴,静心参悟这些关乎人生的大道理。

铁拐老在书中纵论“英雄”,洋洋万言,旁征博引。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司马光《伶官传序》,从《荆轲刺秦》、《信陵君窃符救赵》讲到《张中丞传后序》,读来只觉一股浩然之气沛然胸间,酣畅淋漓,令少冲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些文章如明灯照亮迷雾,使他顿觉眼前困苦实不足道,反是砥砺心性的磨刀石。自身境遇,恰似被俘不屈的文天祥,又如龙场悟道时的王阳明。当邪气充斥,唯有蛰伏隐忍,涵养体内那股沛然正气,静待时机。

待读到北宋宰相吕蒙正那篇《寒窑赋》,更觉字字句句,皆如为他而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少冲掩卷长叹,自己此刻身陷图圄,纵有绝世武功,又如何敌得过皇帝的遮天之手?更难违冥冥中那无常的命运安排。

文中又道:“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其意乃是,虽知命由天定,却不可就此屈服,务须初心不改,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读至此处,少冲不禁汗颜。回想狱中数次意志动摇,患得患失,险些向崇祯低头妥协,比之文中倡导的超然境界,自己实在相差甚远。

师父宦海沉浮数十载,却能始终超然物外。他便如文中的吕蒙正,未遇时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仍不忘发奋苦读;一朝位列朝堂,“衣有罗锦千箱,食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亦未得意忘形。待到辞官归野,重为丐帮长老,依旧能自得其乐。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师父乃一代大儒,亦是一代大侠,允文允武,实为自己毕生楷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