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新玉箫英雄传 > 第一百零八章 沙场鏖兵铸丹心

第一百零八章 沙场鏖兵铸丹心(2/2)

目录

皇太极的兵马在夜色中如鬼魅般将德胜门围得铁桶相似,却出人意料地按兵不动。这一夜,唯有朔风呼啸与战马偶尔的嘶鸣划破死寂。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满军营中突然号角长鸣,层层铁甲如潮水般缓缓推进,在晨雾中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面对这必死之局,十二骑相视而笑。使宣花斧的汉子率先解下酒囊,朗声道:“既然要杀个痛快,须得先喝个痛快!“众人纷纷取出随身酒具,烈酒的醇香顿时在肃杀空气中弥漫开来。

那位一直沉默的琴师忽然取出胡琴,枯瘦的手指轻抚琴弦:“临别在即,容某献上一曲陈无斡的《进酒吟》,为诸位壮行。“

琴音乍起,如金戈铁马破空而来。他嘶哑的嗓音在晨曦中回荡,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气吞山河: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欢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寸后飞花知底数,醉里赢取自由身......“

一位满面风霜的老骑士举碗痛饮,大笑道:“好个'臭味要须我辈人'!能与诸位同饮同战,马革裹尸,老夫此生无憾!“

在这刀剑环伺的绝境中,众人击节而歌,笑傲生死。欢唱声直冲云霄,连围城的满军都为之动容,面面相觑,不知这些明人为何在生死关头还能如此纵情高歌。

正当此时,城头上突然传来一声颤抖的呼唤:“城下那位......可是岳少冲岳指挥?“

歌声戛然而止。

那首领缓缓摘那日他从昏迷中醒来,眼见满洲铁蹄踏破山河,当即立下血战明志的决心。在遵化城中,他跪在总兵萧士仁面前:

“皇上知遇之恩,臣尚未报万一。今蒙不白之冤,唯愿血染沙场,以死明志!“

更令他动容的是,老父岳之洋闻讯赶来,执意从军:“为父曾教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今日见你身体力行,老夫欣慰之至。上阵父子兵,你既要做英雄,为父岂能作狗熊?“

而后,南宫破及铲平帮三位堂主来投,少林同嗔大师携棍僧助阵,逃亡中的锦衣卫千户龙百一、白莲教刀梦飞、货担翁相继归附,连曾经的对手贯忠也冰释前嫌,共组义师。十二位豪杰日夜操练,终成令满军闻风丧胆的“燕云十二飞骑“。

琴师重新拨动琴弦,将最后一句唱得格外苍凉:“醉里赢取自由身......“

岳少冲举碗向城头致意,酒水在晨光中漾出粼粼金波。十二骑纷纷举碗,在万千敌军环伺下,完成了一场最悲壮的誓师。

晨曦微露,岳少冲抬手缓缓揭,右眼裹着渗血的纱布,唯有左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他朝着城头拱手,铁甲铿锵作响:

“正是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我军已断满军粮道,焚其粮草。太师若此刻出兵,必可大破敌军!“

孙承宗闻言,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城垛。他何尝不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战机?可城中精锐尽失,剩下的尽是残兵败将。老将军强忍悲痛,转身疾步走向崇祯:

“陛下!燕云十二骑的首领竟是岳少冲!此人曾千里传图、诛杀魏阉,如今又奇兵破敌。老臣以为,通敌之罪恐是遭人构陷......“

话音未落,朱华凤已扑跪在地:“皇兄明鉴!少冲本可远走天涯,却甘愿投身军旅,正是要向陛下证明清白啊!“她早已查清十二骑的来历,安置好岳夫人后便日夜兼程赶回京城。眼见心上人在城下血战却不得入城,她心如刀绞。

崇祯闻言动容:“他真是岳少冲?朕确实说过可以赦免......“

“陛下三思!“曹化淳突然插话,声音阴冷如毒蛇吐信,“十二骑乃袁崇焕旧部,若知袁督师下狱,岂不生变?况且满军能直取京师,必有人带路。这番苦肉计,恐怕就是要赚开城门!“

朱华凤勃然变色,玉指直斥阉竖:“尔等谗佞小人!害了岳指挥,又害袁督师,如今还要自毁长城吗?“

曹化淳躬身谄笑:“奴才只是提醒陛下圣裁。“

崇祯眼神变幻,最终冷声道:“朕可赦十二人之罪,但袁崇焕通敌案未明,此时开城不妥。况且皇太极口口声声此次兴兵就是要救岳少冲......传朕旨意:若岳少冲能取皇太极首级,朕不但既往不咎,还要在皇极殿为他庆功!“

“这分明是强人所难!“朱华凤泪如雨下,“十二骑已是强弩之末,如何能在万军之中取敌酋首级?“

崇祯冷笑:“他岳少冲不是能耐很大吗?刺魏阉、闯敌营、越天牢,哪件不是惊天动地?取个首级有何难?“这话里带着积压已久的怨气,分明还在计较当日越狱之事。

朱华凤还要再谏,却被锦衣卫死死按住。她挣扎着望向城下,只见岳少冲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孤寂。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声嘶力竭的呼喊被淹没在渐起的战鼓声中。

城下,岳少冲静静听着传令官宣读圣旨,裹着纱布的右眼隐隐作痛。他缓缓戴回面具,举起长枪指向满军大营。

孙承宗颤巍巍扶住城垛,望着城下浴血奋战的十二骑,老脸涨得通红。他身为三朝元老,平生最重气节,此刻却不得不传达这般凉薄的圣意。他深吸一口气,扬声道:

“岳指挥!擒贼先擒王!若能取皇太极首级解京师之围,当记首功!“

这话一出,连他自己都觉齿冷。城下众骑士闻言,无不心寒如冰。唯独岳少冲仰天长笑:

“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且不知是置我等于死地,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看我‘燕云十二骑’会不会轻易被打垮。要解京师之围,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眼下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日我等若能以残躯换得京师安宁,虽死犹荣!“

说罢翻身上马,银枪直指满军中军大帐。其余骑士相视一笑,纷纷策马相随。十一骑如离弦之箭,在万军之中倏忽变幻阵型:时而如双龙出水,时而如八卦流转,时而如星宿移位。满军何曾见过这等精妙阵法,顿时阵脚大乱。

然而兵力悬殊终究难敌。岳之洋因腿脚不便,很快陷入重围;姜公钓年事已高,在乱军中被长枪刺穿。远处观战的皇太极正自疑惑,忽见岳少冲身影一闪,竟从马腹下消失不见。

“保护大汗!“亲卫惊呼未落,但见一骑快马如闪电般直冲御帐。贯忠纵声长啸,任由刀枪贯体,鲜血如瀑喷溅,硬生生用血肉之躯撞开防线。

就在这电光石火间,一道灰影如鬼魅般掠至。南宫破剑光如练,怒天剑出鞘的龙吟声震四野。皇太极只觉喉间一凉,已被岳少冲扣住命门。

“大汗可识得此剑?“岳少冲声音冰冷,“此乃怒天剑,天若发怒,纵是九五之尊也难逃一死。“

皇太极望着眼前这个独目染血的将军,苦笑道:“岳少冲,你究竟是人是神?“

“大汗非要兵戎相见,杀得血流成河,岳某只好得罪了。”

少年将军环视战场,目光在父亲和两位战友的尸身上稍作停留,强压下喉头哽咽。七名幸存骑士缓缓聚拢,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深可见骨的伤痕,却依然挺直脊梁,如七尊浴血修罗。

皇太极感受到颈间利刃传来的寒意,却仍强自镇定道:“将军息怒!本汗听闻你遭昏君陷害,心急如焚才率军南下,不想竟误伤了诸位好汉。不知将军是何时脱困的?”

岳少冲手中怒天剑纹丝不动,冷笑道:“岳某何德何能,劳大汗兴师动众。若真要报当日救命之恩,就请即刻退兵,立誓永不再犯我疆土!”

“将军安然无恙,本汗便放心了。”皇太极话锋一转,“此番前来,原是想向大明皇帝求一个正式封号。若能如愿,自当与中原永结盟好……”

“休得妄言!”少冲剑锋微颤,在皇太极颈间划出一道血痕,“速速下令退兵!”他目光如电,时刻警惕着四周可能射来的冷箭。

这刀梦飞、鲁恩、同嗔等人已杀透重围,迅速在少冲四周结成圆阵。满军见大汗被制,只得步步后撤。豪格在远处急得双目赤红,却不敢轻举妄动。

少冲挟持皇太极退至一处高坡,环视渐渐合围的满军,沉声道:“实话相告,皇上要我取你首级。若你立誓永不再犯中原,今日尚可留你性命。”说罢举掌作势欲劈。

谁知皇太极竟闭目长叹:“要杀便杀!我女真男儿,从无贪生怕死之辈!”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灰影如苍鹰般掠过战场,转眼已至坡顶。群豪立即变阵相迎,却见那人身形飘忽,在刀剑丛中穿梭自如,与南宫破对掌时竟震得四周尘土飞扬。

“岳将军掌下留人!”灰衣人稳立阵中,朗声道,“诸位都是当世豪杰,老夫完颜洪光佩服之至!”

少冲定睛一看,来人果然是风雪堡堡主,当即还礼道:“完颜堡主别来无恙?”

皇太极如见救星,急呼:“先生救我!”

完颜洪光抚须长叹:“当年将军随尊师做客风雪堡时,尚是体弱少年。如今竟能在万军之中生擒大汗,老夫自愧不如。”他环视严阵以待的九骑,又道,“今日既然难以取胜,不知诸位可愿听老夫一言?”

南宫破冷哼一声:“既知难胜,还有何话可说?”

残阳如血,映照着坡上众人凝重的身影。九骑虽已疲惫不堪,却依然挺立如松,等待着这场生死博弈的下一回合。

完颜洪光将两个黄布包袱缓缓展开,夕阳余晖下,一对玉玺泛着温润光泽。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岳少冲脸上:

“老夫今日不是来论武,而是来论道。将军若要取大汗性命,易如反掌。但试问:明金两国就此能化干戈为玉帛否?”他声音陡然转沉,“没了皇太极,还有多尔衮、豪格、阿敏。尤其那多尔衮向来主战,若失了约束,为祸更烈。”

说着将玉玺托在掌心:“老夫愿以此物交换大汗性命。此物不仅将军看重,便是贵国天子,也当视若珍宝。”

岳少冲目光一凝——那黄布包袱何等熟悉,正是大内失窃的传国玉玺!

“此物怎会在前辈手中?”

“魏忠贤身边早有满洲细作。”完颜洪光淡淡道,“老夫受托鉴别真伪,暂存此物。今日愿以此换大汗性命,将军意下如何?”

皇太极急道:“先生不可!此乃国宝!”

“陛下!”完颜洪光声如洪钟,“臣闻'宝器非宝,民心是宝'。若以苍生为念,行仁政得万民,岂不胜过区区玉玺?为一死物而丧性命,岂是明主所为?”

皇太极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便依先生。但不知岳将军可愿交换?”

岳少冲原本只想逼其立誓,此刻见传国玉玺失而复得,当即道:“交出玉玺,立誓永不犯明,便放你归去。”

“将军信我会守誓么?”

“大汗若违誓,纵千里之外,万军之中,岳某必亲临取命!”

皇太极苦笑:“本汗今日认栽。但只能答应休兵一年。一年后是否再战,要看崇祯是否愿与我平起平坐。”

“玉玺真伪,我一验便知。”岳少冲剑锋微颤,“若敢以假乱真,莫怪岳某无情。”

“将军慧眼如炬。”皇太极亲手捧过玉玺,“这一对玉玺真伪难辨,将军若识得真品,可否将赝品留作纪念?”

“赝品亦属国宝,岂能外流!”

皇太极只好作罢,从完颜洪光手中接过玉玺,亲手交给少冲。两人击掌为誓,然后与完颜洪光并肩下坡,招呼众部下驰回营去。满军见大汗脱险,顿时欢声雷动。

众人看着二人离去,南宫破忽道:“此人不可轻信,脱身之后定然反悔,不如我跟上去,亲眼见他退兵百里之外,兄弟们也安然回城,才可放心。”

岳少冲知他与皇太极有夺妻之恨,郑重道:“大哥务必全身而退。事成后德胜门下,不见不散。”

南宫破朗笑一声:“贤弟太小看为兄了!”纵马如飞,追着满军而去。

残阳如血,岳少冲命人收殓了贯忠、岳之洋、姜公钓的遗体,八骑在渐浓的暮色中缓缓向德胜门行去。每一步都踏在血染的土地上,每一步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忠魂。

城下尸横遍野,硝烟未散。崇祯望着满军溃退的方向,又回头看看空荡荡的城楼,忽然感到一阵虚脱。这一天之内,他先经历了城破之危,又目睹了袁崇焕下狱,最后见证了这一支神秘骑兵的力挽狂澜。

“陛下,“孙承宗轻声提醒,“该回宫了。“

崇祯点了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战场。夕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城墙上,将那摊尚未干涸的血迹映得格外刺眼。

暮色四合,满军如潮水般缓缓北撤,战场上只余下断戟残旗和来不及收拾的尸骸。孙承宗急令部将率兵尾随,趁机收复失地。

少冲等人在德胜门下一直等到残阳尽没,才见南宫破单骑而归。这位向来豪迈的汉子此刻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郁结,少冲心下了然——此行必是又触及了那段关于海兰珠的伤心往事。二人相视片刻,忽然相拥大笑,笑声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藏着难言的怅惘。

燕云十二骑如今只剩八人。少冲终于跪倒在父亲遗体前,压抑许久的悲痛如决堤般涌出。众人默默围立,任他痛哭。良久,少冲拭泪起身,将真玺郑重交到南宫破手中:

“大哥暂管此物,带诸位兄弟先行撤离。待我面圣复命后,自当来寻。“

南宫破浓眉紧锁:“你带假玺复命,又不曾取得皇太极首级,崇祯岂能饶你?“

“大丈夫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少冲目光坚定,“纵使他负我,我亦不负君臣之义。“

龙右一急道:“满军既退,何不就此归隐?“

少冲摇头:“袁督师尚在狱中,朝中恐有满军细作。待我肃清奸佞,救出忠良,再完璧归赵,方算功德圆满。“

他转向南宫破:“大哥日后有何打算?“

南宫破从怀中取出一支干枯的海兰花,望着天边残霞黯然道:“这名利枷锁,误我半生,更累得珠儿香消玉殒。如今......“他轻轻捻动花茎,“江湖虽大,何处不可为家?“

少冲会意颔首,与众人拱手作别,独自踏入幽深的城门洞。

乾清宫内烛影摇红。崇祯得知满军退兵,本自欣喜,可见到少冲呈上的玉玺,脸色又沉了下来:

“朕听说皇太极是为你才兴兵南下?“

少冲伏地叩首:“此乃满酋借口,陛下明鉴。“

“既得玉玺,为何不取他性命?“崇祯声音转冷,“跟这等国仇讲什么江湖道义?“

少冲从容应答:“杀一皇太极,还有多尔衮等虎狼之辈。与其树此死敌,不若争一年喘息之机,厉兵秣马以图后效。“

崇祯神色稍霁:“爱卿深谋远虑。立此大功,想要什么封赏?“

少冲突然再拜:“臣有密奏,请陛下屏退左右。“

殿内烛火噼啪作响。崇祯盯着这个能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臣子,沉吟片刻,终只留内侍王应朝在侧。

“启禀陛下,“少冲压低声音,“此玺实为赝品。满军细作潜伏大内,臣不敢令真玺再入险地。请陛下肃清宫闱,尤其是司礼监......“他抬头直视天子,“袁督师忠贞为国,乃遭奸人构陷。待肃奸毕,臣自当完璧归赵。“

崇祯指节发白,几乎要拍案而起,却强压怒火温言道:“爱卿忠心可嘉。且回府静候佳音。“待少冲退下,他盯着那方假玉玺,眼中寒光闪烁,对王应朝使了个眼色。

宫灯将皇帝的影子投在朱墙上,扭曲如蛰伏的凶兽。

少冲从乾清宫出来,正好遇到进宫的曹化淳,曹化淳与少冲炯炯的目光一接,顿时低下头匆匆而去。此人是魏阉余孽,但不在《天鉴录》中,曾侍奉过魏忠贤,如今掌握东厂这等要紧机关,在司礼监也是掌印,种种迹象看来大有嫌疑。少冲决定暗中调查此人,以此为突破口,定能有所收获。

他到街上买了酒肉,到镇抚司探望袁督师。这里曾经是他坐镇的衙门,也在这里坐过牢,熟稔之极。但镇抚司的人又换了一茬,一个也不识,说到探监袁崇焕,衙门主管以“钦犯”为由拒他于门外。

以他之武功要潜入天牢面见袁督师实是轻而易举,但通敌案尚在调查,未查明前私自见面会授人以口实,便打消了念头。

月华如水,洒在岳少冲暂居的赐第庭园中。这座曾经车马盈门的府邸,如今只剩断垣残壁间的蟋蟀鸣叫。他独自坐在布满蛛网的正堂内,指尖轻抚案几上厚厚的尘埃,忽然听见一阵细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岳将军安好。“内侍王应朝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前,身后跟着四名小黄门。他们手中捧着的鎏金酒壶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立冬将至,陛下念将军戍边辛劳,特赐御酒暖身。“

少冲目光扫过众人,见小黄门们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王应朝亲自执壶,琥珀色的酒液注入夜光杯时,泛起不同寻常的泡沫。

“此酒乃西域进贡的葡萄酿,佐以三十六味温补药材...“王应朝的声音带着不自然的紧绷。

少冲接过酒杯,酒香中隐约透着一丝苦杏仁的气味。他仰首饮尽,酒液滑过喉间时带着灼人的刺痛,随即一股热流在腹中炸开,仿佛有千万根烧红的钢针在脏腑间穿梭。

“呃...“他单膝跪地,玉杯在地上碎裂成无数碎片,“鹤顶红...好狠的毒...“

王应朝疾退数步,尖声道:“陛下圣明!早识破你与满酋暗通款曲!私藏玉玺,欺君罔上,今日赐你全尸已是天恩!“

少冲强忍剧痛,眼中迸出血色:“朝中有奸佞...袁督师...玉玺...“话音未落,四周突然火光冲天,浸透火油的梁柱瞬间燃起丈许高的火焰。

“放箭!“

一支淬毒的弩箭破空而来,精准地没入他的胸口。少冲踉跄后退,望着在火光中扭曲的人影,忽然想起那年信王府中,少年信王执着他手说:“岳卿,他日若得登大宝,必与卿共治天下...“

炽热的火焰舔舐着他的衣袍,在意识消散前的最后片刻,他仿佛看见父亲站在火光外,一如儿时那般向他张开双臂。

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将整座府邸化为白地。翌日,九城门张贴的告示上,墨迹淋漓地书着:“巨奸岳少冲通敌叛国,已伏天诛。“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人群中一女子双眼噙泪,抹了抹骑上马背,打马出城。

无人知晓,在最后那夜的火光中,一个灰衣人默默拾起半截焦黑的断剑,对着灰烬深深一揖。月光照在剑身上,“怒天“二字依然清晰可见。

残阳如血,将京城巍峨的城墙染成一片凄艳的绛红。德胜门下,一个身着素衣的窈窕身影驻足回望,正是悄然离宫的晋宁公主朱华凤。她最后望了一眼那座囚禁了她半生的紫禁城,毅然转身,却见官道上一骑绝尘而来。

马背上,龙百一与一个女子共乘一骑。待得近前,朱华凤才认出那女子竟是皇妃萧灵犀。萧妃云鬓散乱,却掩不住眉目间的释然与欢欣。

“公主这是要远行?“龙百一勒住马缰,与萧灵犀相视一笑,那笑意中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恬淡。

朱华凤望着他们紧握的双手,恍然道:“你们这是要携手归隐?“

龙百一点头,目光温柔地看向身旁女子:“在下早有此意,何况如今...“他顿了顿,“何况又有了灵犀。“

原来那日龙百一为萧灵犀挡下崇祯的掌掴,已在美人心中种下情根。此后崇祯性情大变,对萧灵犀时而温存备至,时而拳脚相加。终在一个雨夜,萧妃趁着宫门将闭,毅然奔向龙府,向这个始终默默守护她的男子吐露心声。二人当即决定远走高飞,却在离京途中与朱华凤不期而遇。

三匹骏马并辔而行,踏着暮色向南疾驰。也不知行了多少时日,一行人来到一处荒山深处的茅屋前。但见竹篱疏落,炊烟袅袅,竟是别有洞天。

朱华凤推门而入,一眼便望见那个她日夜惦念的身影。岳夫人含笑立于院中,眼角泪光闪烁。朱华凤扑入她怀中,颤声问道:“他真的还活着么?“

岳夫人还未答话,里间已转出数人。南宫破、刀梦飞、空空儿等故人俱在,个个面带笑意。而在众人簇拥中,那个右眼蒙着纱布的男子,不是岳少冲又是谁?

原来那夜大火中,南宫破早已暗中潜入,以移花接木之计救出少冲。那具焦尸,不过是李代桃僵之计。

数日后,一行人策马扬鞭,迎着如血残阳绝尘而去。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万道霞光,仿佛化作了天边最绚烂的云锦。

荒山深处,四座新坟静静伫立。其中一座墓碑上,深刻着七个苍劲大字:“英侠岳少冲之墓“。坟前鲜花犹新,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此后数年,天下风云变幻:

崇祯三年,袁崇焕蒙冤遭磔,血染菜市口;

十年,汉奸孔有德、耿仲明暴毙沈阳,悬首城头;

十一年,清军破高阳,孙承宗满门殉国;

十五年,洪承畴兵败降清;

十七年,崇祯自缢煤山,明祚终绝。

而野史记载,崇祯九年皇太极所得传国玉玺,后经乾隆鉴定实为赝品。真玺自此杳无踪迹,成为千古之谜。

唯有那首七律,仍在世间传唱:

千古兴亡转眼过,乱蝉吟破旧山河。

兵临鲁地犹弦涌,客过商墟自啸歌。

山气青青余故垒,江声黯黯送寒波。

图王定霸人何在,衰草斜阳一钩蓑。

(全书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