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2/2)
“阿爹,大哥,那,太医署,还是你们商量着去吧?”
“怎么,你也不愿意去?”刘大夫跟刘二郎君愣了。
“进太医署固然是好,但我看太医署品级不高,里头都没个三品的官儿,咱们就是进去做到四品五品,也就是给人治病的命,上不得朝会,在百官中还是让人看不起的。”刘二郎君道。
“哟,你可厉害了,眼睛看天上了呢?还三品,六品七品你都挨不着边呢!”刘大郎君白了自家弟弟一眼。
刘大夫因为在药铺跟太医署的不少太医打过交道,又跟蝉太医熟,倒是知晓自家二儿郎说的是事实。
同样是官,朝中无论在那个衙门,便是七品末流的官,手里也是有点儿小权的,但太医署的官儿不一样,太医署的官儿就是做到三品,如葛太医,也就是替贵人看病的,于朝政或于地位上说不上话,地位确实比同品级的官要低。
“所以,空青你的意思是?”
“我要考科举。”刘二郎君看自家老爹居然没有嘲讽自己,更有勇气了,大着胆子道。
“你考科举?”刘大夫跟刘大郎君愣了。
“没错,我夫子说,我学问做得不错,日后可以试试下场春闱。”刘二郎君骄傲道。
“你夫子当真这么说?”
刘二郎君点点头,“不信,阿爹你可以亲去书院问问我们夫子。”
刘大夫一直都以为自家郎君都是从医的,当初送二儿子去书院,也想着是便于他学习医术,倒是没料到,二儿子还能走科举这一条路。
“而且,阿爹,大哥,你想想,我要是当真能科举出仕,以后不管你们是从医还是做太医,但凡有事,我也能成为你们的依仗。”刘二郎君乐滋滋道,“届时咱们家有太医,也有朝官,彼此扶持,互相照应,那谁也不敢看不起咱们刘家人。”
刘大夫不说话。
刘大郎君沉默了半晌,还是问:“你现在倒是有信心,可你看看,每年参加春闱的人这么多,你当真能考得过别人吗?”
“考不了进士考明经,实在考不上,那我也有条后路,回家从医呗!”刘二郎君道,“总比现在咱们几个都指着那太医署的一个名额好。”
刘大夫刘大郎君没话说了。
到就寝时,刘大夫的媳妇听夫君在榻上幽幽叹息,才知晓他们为一个太医署名额的事操心。
“原本以为有个太医署的名额,是件大喜事,不曾料,咱们家的儿郎,可都瞅不上。”刘大夫苦笑着摇摇头。
“可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大郎他底气不足,但在外经营药材买卖却是拿手的,至于二郎,他能有试试科举的路子,自然不能拦着他的,那算是咱们刘家的第二条出路。”
刘大夫媳妇道,“咱们家也不比以前了,手头宽松,有银子了,而且我看蝉太医稳着呢,我们跟她做的药铺的营生,能长长久久做下去,就不怕日后缺银子,让家中出息的儿郎去拼一拼自己的路,实在不行,回头我们也能兜个底儿了。”
刘大夫点头。
“既然都决定不了,要不,找蝉太医问一问,看看她的提议,也行啊!”刘大夫媳妇道。
那蝉太医多厉害的。
在他们家认识蝉太医之前,刘家可是穷得很,家中花销都只能靠夫君跟大郎赚回来的银子撑着。
可都不多,大郎那每年在租来的田里头种的药材,每每只能卖个三瓜五枣的,主要靠的还是夫君做大夫赚到钱银,能有多少?
也就最多五六两罢了。
他们一家八口人,也就过得比寻常百姓好一些,还是因为祖辈都在京城里头,有间小房子。
这房子可是实在的小,所以当初公公跟婆婆带着小叔子一家才要服从济安堂的分配,去苏州分堂上值的。
可现在,不说大郎每次批量售卖药材赚到那些银子,单说从小神医药铺分成得来的利润,每个月都能拿回来百多两银子,这比以前多赚了多少啊?
眼下都能说再攒一攒,在京城里头买个更大的房子这种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刘家日子能过得这么好,不就是因为跟着蝉太医做上了买卖么?
可见蝉太医是个聪慧的。
如今难得一个名额,自家人看不清形势做不了决定,问蝉太医,准没错。
于是刘大夫翌日就去找林幼蝉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