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1/2)
第 120 章
刘家的这个金疮药方子一开始就是刘大郎君发现了三七的特效后研制出来的, 虽然在确定药方的过程中有刘大夫参与其中,但无论怎么说,没有刘大郎君就不会有刘家的金疮药, 就是刘大夫是做人阿爹的, 也不能抹除这一点。
所以进太医署这个名额,刘大夫主要是跟刘大郎君商量。
听闻自家人有机会进太医署,刘大郎君自然是高兴得很的, 他们刘家,总算有人能进太医署了。
且不说对个人医术的精进有莫大的帮助,就是进去做个小小的医士,对刘家的地位来说也是极大的提升。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刘家宫里有人了,再与外人道刘家的医术, 能被选进太医署, 就是官家跟圣上对刘家认可的意思,那可是可以写进族谱, 千秋万代传颂的光辉事迹。
所以对这个名额, 两父子相当慎重。
“阿爹,您进太医署吧?”刘大郎君第一时间道。
刘大夫心动吗?当然很心动。
想当初,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因是疡医, 甚至为人所看不起, 还曾经被京城里大名鼎鼎的济安堂辞退过。
那时候生活拮拘, 一度沦落到给球社做社医。
就是现在大受欢迎,还被朝中看中的金疮药, 也无人问津, 哪里会想到这方子还有被宫中重金买下的今日呢?
更不会想到今日自己这个疡医也有机会进入太医暑。
若自己拿了这个名额,不日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太医了, 刘大夫自然雀跃兴奋。
但他忍住了。
“方海,还是你去太医署吧!”
首先这方子一开始就是自家大儿郎研制的,他这个做人阿爹的也就是从旁辅助,朝廷这般看中这金疮药,其实最大的功劳在于大儿郎。
刘大夫是个拎得清的,自然不会鬼迷心窍以父身为尊。
其次是他们刘家跟蝉太医合作开的这个药铺,可是有三成的利润分成,药铺现在主要管事的事他,自然不能丢下不管。
再次是他如今亦在药铺里有自己的小小一间诊室,平时也积累了不少病患,若是进太医署,那就意味着要将这两年来积累的主顾散了,他不太舍得。
最后,他如今年纪大了,有这个机会,自然是要让更年轻的刘大郎君去精进医术才好的。
更何况这功劳首先就是大儿郎的,理应给他。
“阿爹,我如今进太医署也不适合。”刘大郎君无奈道,“你看看,咱们京城外头桃园庄那么大片拿来栽种药材的田地要我打理呢,还有每个月在朱芦街我都得负责老大一批药膏的熬制,扩建后我就抽不开身来,另外每年我还得去剑南道收购药材啊,实在是不得空。”
“这些,都可以教其他人接手。”
“是,能接手,问题是……”刘大郎君这个时候不免露了怯,“问题是,阿爹,咱们家现在才算慢慢起来,钱银一定是要握在手里的,我现在拢着这么多营生,赚到钱银我可以占大头,但若是我进了太医署,这些营生,日后赚的钱银,可就不是我的了。”
“你怎么钻钱银去了?”刘大夫无奈。
“当然得钻钱眼了,没钱,我们能过活吗?空青还有苓娘,能读书认字?”说到这个,刘大郎君更理直气壮了,“我小时候,不就因为家里穷,没钱银供我上学,只能够阿爹你手把手教我么?所以我现在进太医署,认字不多,跟太医署里头的其他生员比,肯定是差一大截的,就是学个三五年,也未必能学出个什么出来,那这名额可不亏了?”
“那你是觉得自己比不过太医署里头的其他生员?”刘大夫心里头一阵愧疚,可也不满,“你怎么一点儿大志也没有?”
“阿爹啊,空有大志,不谈现实,也是不行的。”刘大郎君实话实说,“我幼时读书认字不多,进太医署跟别的生员竞争,那是竞争不过的,但若是我在外头,还跟着蝉太医做这些营生,倒是可以说,那里头的生员没几个能比得过我的,做人,得多看看自己的长处,我若是进太医署,就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比了,肯定比不过,让我进太医署,亏了。”
也就是说,刘大郎君进太医署,可是可以学医药知识,但最终学成的话,比医术比根基比人脉,也未必能跟其他生员竞争到留京的资格。
“再说,我已经成婚了,有媳妇儿子了,到时候不能留京,派到天南地北哪个旮旯去的话,我总不能跟自己媳妇儿子分开吧?”刘大郎君老大不情愿,“我带着媳妇儿子上任,那花销多,可在地方医署赚得又少,哪里有像现在住在京城里头舒服?”
就这样还非要他进太医署的话,那这么多赚钱银的营生也没了,实在不划算。
刘大夫想想,觉得自家大儿郎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再想了想,确实,很多医学世家都是自小就培养的,他们以前穷的时候没讲究,不似走正规路子一步步提拔进太医署的那些生员,让大儿子进去,也不太妥当。
“要不,叫空青去?”
二儿子年纪小,如今也送去京城的书院念书了,那跟太医署里头的其他生员比,不差了吧?
刘二郎君下学回到家,听闻阿爹跟大哥得了进太医署的名额,都很高兴,但听闻想叫自己进太医署,原本笑开花的脸色一变,吞吞吐吐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