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1/2)
第 87 章
有了韩甚这句话, 江叔珩便有由头可以堂堂正正地去刑部复查此案了。
杨尚书见到他,也略一惊,意外:“江大人何时回京了?”
不见着人还不知, 见到人了, 才反应过来,江叔珩回乡丁忧,原来一年期已过了。
不过, 他才回京多久?
既是江大人返京的消息都还没传到他刑部来,那便是才刚刚回来没几日,怎么忽然就来刑部了?
为的是哪桩案子?
“两日前的,歇息了两日,便去见圣上了, 而后, 受圣上所托,想要查一查流民暴乱那件案子。”
江叔珩是带着韩甚的手谕过来刑部找人的, 杨尚书见此, 也不阻拦,在公务房喝了一句:“黄令史!”
江叔珩随着杨尚书一声喝, 朝公务房望了过去,那原本埋案的黄大勇听得杨尚书的声音, 擡起头来, 刚好与江叔珩的视线碰上, 咧嘴笑了笑,而后起身朝他们大步走了过来。
“杨大人, 江大人!”黄大勇先朝两位大人行礼, 而后看着江叔珩,“两位大人有何吩咐?”
“江大人奉圣上之命, 来过问流民暴动一案,你是查办此案的人,便劳你跟江大人交代清楚,可明白?”杨尚书叮嘱。
“明白,明白!”黄大勇笑着朝杨尚书频频点头,而后又笑着跟江叔珩道:“劳烦江大人稍等,我且将此案的卷宗找出来,悉数呈上与大人过目,江大人再有不明之处,下官再知无不言?”
“可。”
黄大勇当即又大步回到自己的案桌前,手脚麻利地将几卷案牍文书给翻找出来,全捧到手上后,才请江叔珩与自己进了公务房旁边的小间。
请江叔珩坐下,再逐一将这些案宗分册说与他听时,脸上的笑意便没有消减下来过。
当初他揪出这些在京城暗中伺机作乱的人时,就已经接受过皇帝老子的觐见了,那时候他说自己办案得力,劳苦功高,待结案后,会重重有赏。
那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这流民案,还会拖到江大人回来再行处置。
不过,既然是皇帝老子叫江大人来彻查此案的,也就是说,这案子按章办案,已经走到最后了,皇帝该是心里有所定夺了,恰逢江大人回京官复原职,便叫这中书令再复查一遍,算是正式将此案了结。
他可是就等着将姜朔这些人该杀杀,该埋埋,而后升官发财啊!
江叔珩按照黄大勇的意思翻看卷宗,不时瞥一眼黄大勇,每次相视,那黄大勇都笑得矜持。
他倒是没想过,这黄大勇,竟然这般本事。
应该是凭借此案,在韩甚跟前露过脸,而且印象深刻,否则不会说起此案时,一口一个黄卿。
“黄大人可真能干啊,我不过不在京城一年而已,黄大人就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了。”江叔珩道,“我今日去宫中觐见圣上,圣上对黄大人可是赞赏不已,夸你来着。”
“哪里哪里!”黄大勇嘴巴上谦语着,神情却得意得很,“比起江大人,还是差得远呐!”
“我当初便以为黄大人非池中物了,你看看,今儿这案子了结了,黄大人怕是得高升了。”
江叔珩微微做了个恭喜的姿势,黄大勇更是喜上眉梢,“那还得江大人给圣上复命时,多给我黄某美言几句。”
“当然可以!”江叔珩阖上了卷宗,再翻阅下一卷,“看来,为了逮住这姜贼一伙人,黄大人是下了不少苦功夫!”
“应该的,应该的。”黄大勇依旧在笑,那腰杆子竖得挺直。
黄大勇是怎么发现姜朔等人是流民暴动的幕后黑手呢?
事情,还得从去岁的米价哄擡世间说起。
当时查到十里米粮店,黄大人虽然直觉这米粮店有问题,但苦于没有证据,僵持一段时日后,黄大勇自己不查这个案子了,可他叫来了两个帮手,帮忙盯着十里米粮店。
这两个人,就是小宿与阿旦。
如今的小宿与阿旦,依旧万年县当差,手上都有几个帮忙做探子的帮闲,想盯人,自然是找他们最好了。
是昔日的上峰,如今的刑部黄令史的吩咐,又给了卒马费,自然就帮着去暗中注意着米粮店的一举一动了。
当时他们也盯了好长一段时日,没有发现异常。
年节时,十里米粮店跟别的店铺一般,闭店关门,在冬寒救助城中百姓时,米粮店倒是跟其他米粮店看出区别来了。
大概是因为才在米价高涨又急遽跌落的哄擡战中陪了本钱,其他坊市的米粮店响应官府号召时,骂骂咧咧,极不情愿。
但十里米粮店却是爽快得很,掌柜的还以陈东家的名义,开了个粥铺施粥。
估计是因为赚了钱银,所以跟其他米粮店不一样,这十里店里头的掌柜伙计心情都好得很。
到京城也遭遇水患时,其他米粮店忙着收拾店里头的米粮,十里米粮店也同样慌张地转移米粮,省得被水淹没受潮了。
等水灾过去,也就差不多出春了,跟十里米粮店的掌柜与黄大人说的一致,他们派了伙计,找了镖队,载了六辆马车的余粮,说是送往他们东家的老家江南一带,赈灾去了。
到这时为止,他们都没有看出什么不对。
直到大批流民北迁,来到了京畿城中。
朝廷为了安置好这些流民,不得不再向城中的权侯大族募捐,手中有粮的米粮商亦没放过。
这一次,十里米粮店依旧很顺从官府征召,捐出了五十两钱银跟二百斤米粮,之后亦在城内划出给流民的那个区,支灶烧锅施粥。
小宿跟阿旦当时见着了十里米粮店的人,都要慨叹一句好一个遵纪守法良心满满的米粮商,等他们禀告给黄大勇时,黄大勇却疑上加疑了。
“这行商,不管是做金银绸缎还是瓷器米粮,做营生,图的无非一个字,利。”
像十里米粮商这种,这般规规矩矩做事,若是有利可图,也就罢了,可几次查探到的事情,却是无利可图的啊!
哄擡米价时他们运气好,赚了,但赚来的钱银,却是去买米粮了。
而这些米粮,在开春后,大部分都运回了江南,说是给他们遭水灾的东家施援救灾。
“按照他们去岁给官府报的收购的当季新米粮跟余粮数量,我算了算他们在米价哄擡里头赚的钱银啊,大部分又花在了买口粮上,但这么多口粮,都给送走说是赈灾去了。”这不是亏本的买卖吗?
“而且他们还两次捐助,都这般大方。”
这不是很不符合行商图利赚钱的行规么?
“他们还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而是在京城开了这么多年,都这么做,从不行差搭错。”
十里米粮店做得实在太周全,教人找不错破绽来。
“这要么,十里米粮店的东家是个大善人,要不,便是他们图的不是钱银,而是别的什么。”
所以黄大勇反而对十里米粮店更上心了,让小宿跟阿旦继续盯下去。
等进城的流民越来越多,到十里米粮店的粥棚取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发现了经常在粥棚附近出没的几张脸。
“一开始我们还没意识到他们是什么人,还以为也是留宿坊市内的流民,等小宿跟阿旦的人发现,这几个人不仅在十里米粮店的粥棚附近时常出没,还在其他世家大族的管事给搭的粥棚时常出没的时候,便意识到不妙了。”
黄大勇跟江叔珩复盘案件,说到这儿的时候,嘴角干涩,下意识舔了舔。
“因为这个时候,原本还算平和的流民中,传出了不少抱怨那坊务司办事不公道,肆意伤害流民的风声。”
“小宿还亲眼见着那几个京城从流民群里的这头,蹿到那一头的几个面孔,跟当地百姓闹矛盾,还打了几次,差点没伤人,还是被流民劝解下来,他们才作罢的。”
“小宿可是见过大场面的人,马上知道这些来不明的流民包藏祸心,于是便禀告了周县令,打算将这群人先关押起来,只是,指认了这几个面孔押走时,可能官兵动作粗暴了一些,被不少流民抗议,而后巡城司的人出面镇压了下来,这个时候,就这个后来我们才知晓叫姜朔的流民,走了出来,问官府的人,被捉起来的人,何罪之有?”
江叔珩面无表情,眉间一蹙,又很快平复下来。
“周县令如何解释?”
“只能解释说,他们蓄意滋事,挑起事端,先将他们带走,拘上三天五日再放回来。”黄大勇嘿嘿一笑。
“流民允了?”
“当然得允了。”黄大勇道,“不过,我听小宿说了此事后,留了个心眼,叫他带几个人,也假装流民,混入其中,暗中去查这个人,才知道这人叫姜朔。”黄大勇说到这儿,还瞥了江叔珩一眼,“说来,这姜朔的字,也叫叔珩呢,江大人。”
江叔珩冷嗤一行,“继续说。”
“小宿这小子,以前跟在我身边办案的时候就机灵,而且每年那流民进城嘛,作为县衙的人,自然也帮忙安置过不少流民,对于伪装流民,拿捏流民心态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然也不会被上面物色中,做了不良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