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 第321章 海的馈赠

第321章 海的馈赠(1/2)

目录

参园的新绿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了草北屯所有人的心神。每日清晨和黄昏,总有不少社员会不自觉地溜达到参园边,哪怕只是看着那一片片在晨露晚霞中愈发精神的嫩苗,心里也像喝了蜜一样甜,干活都格外有劲儿。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在参园顺利起步的鼓舞下,也进行得更加井井有条。

就在这充满希望和干劲的氛围中,一个熟悉的、带着海腥气的轰鸣声,再次由远及近,打破了草北屯清晨的宁静。那辆经过改装的、军绿色的“辽渔二号”,如同一位守信的老友,披着渤海湾的晨雾与风霜,再一次稳稳地停在了合作社大院门口。

驾驶室门“哐当”一声打开,郑卫国那铁塔般的身影利落地跳了下来。他依旧黑壮,嗓门洪亮,但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眼角的皱纹似乎也比上次深了些,显然这趟出海并不轻松。

“曹支书!各位老少爷们儿!俺老郑又回来啦!”他挥舞着蒲扇般的大手,声音带着海风般的爽朗,瞬间吸引了院里院外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的目光立刻被他身后船斗里那堆积如山的收获所吸引。这一次,除了常见的冻带鱼、黄花鱼外,还多了许多稀罕物。有一筐筐外壳粗糙、却肉质肥美的海蛎子(生蚝);有用海草绳串着的、张牙舞爪的梭子蟹,虽然经过运输已经不太活跃,但那巨大的蟹钳依旧威慑力十足;还有几大包用厚实油纸严密包裹、散发着浓郁咸腥气的海米(虾米)和淡菜(贻贝)干。

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用木条加固的箩筐,里面铺着湿海草,上面密密麻麻地躺满了还在微微翕动贝壳的文蛤和蚶子,显然是精心准备,力求鲜活。

“郑队长!你这……你这是把半个渤海湾都搬来了啊!”刘二愣子第一个围了上去,看着那堆满船斗的海货,眼睛瞪得溜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的海货。

屯里的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围着船又蹦又跳,好奇地指着那些奇形怪状的海鲜叽叽喳喳。妇女们则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测着这些东西该怎么吃。

王奶奶拄着拐棍,小脚颠颠地凑到那筐文蛤前,用拐棍头小心翼翼地戳了戳一个文蛤微微张开的贝壳,那贝壳立刻“啪”地一声合拢,吓得老太太一哆嗦,引得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郑卫国看着这热闹的场面,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他顺手从筐里抓起几只肥硕的梭子蟹和一大把文蛤,塞到刘二愣子和栓柱手里:“拿去!让伙房中午添个菜,给大伙儿尝尝鲜!”

他又拿起一个油纸包,这次没有递给曹大林,而是径直走到了站在人群外围、脸上带着温柔笑意的春桃面前,语气格外和气:“春桃妹子,这是海月那丫头特意嘱咐俺捎给你的。是俺们那边最好的金钩海米,还有她亲手晒的淡菜干,最是补身子,你怀着娃,多吃点有好处。”

春桃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曹大林鼓励的目光下,还是接过那沉甸甸、散发着浓郁海味的油纸包,轻声道谢:“谢谢郑队长,也谢谢海月妹子惦记。”

郑卫国摆摆手,又转向曹大林,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带着几分郑重:“曹支书,咱们……屋里说话?”

曹大林点点头,他知道,郑卫国这次归来,绝不仅仅是送海货这么简单。

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依旧是那间略显简陋的屋子。曹大林、郑卫国、曹德海、老会计几人围坐在炕桌旁,桌上放着郑队长带来的、用搪瓷缸子泡的浓茶。

郑卫国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茶水,抹了把嘴,这才切入正题,语气带着海员特有的直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曹支书,德海叔,老会计,咱们上回说的那个‘山海联运’,有门儿了!”

他详细说道:“上次俺带回去的那些山货——椴木香菇、猴头菇、还有那些品相一流的松子和榛子,在大连、天津那边的码头,可真是抢手货!尤其是那猴头菇和椴木香菇,味道正,品相好,几家做外贸的公司和高级宾馆都抢着要,价钱比咱们这边供销社的收购价,翻了两倍还不止!”

他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记着一些数字和符号,递给老会计:“这是上次那批货的明细和卖出去的价钱,刨去船队的油钱、损耗和必要的打点,剩下的利润,俺都带回来了,是按咱们说好的三七分成算的。”

老会计戴上老花镜,接过本子,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动起来,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他抬起头,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声音都有些发颤:“这……这么多?郑队长,你没算错吧?这比咱们自己零卖,多了快三倍啊!”

曹德海也凑过去看了看那数字,浑浊的老眼瞬间亮了起来,拿着烟袋锅的手都有些微微发抖。

曹大林虽然心中也颇为震动,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沉稳。他更关心的是合作的长远和稳定:“郑队长,那边的销路,能长久吗?还有,这次你带回来的这些海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