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36)(1/2)
大家就等不及想见见三弟了,这几日村里人见着我便要问三弟什么时候回来。”
顾旸也看得稀奇极了,他没想到一个村子里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会比起大家族里同族的人还来得热情,看他们拱卫在顾昭和老爷子身边说话时的模样,顾旸心想,也许是因此三哥才会舍不得顾家和水云村的吧,这个村子也是因为三哥才变得更好的。
顾大牛继续解释:“家里开了个豆腐坊,这豆腐方子也是三弟拿出来的,不然我们也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想当初,家里连口肉也难得吃上,三弟早年身体也不太好,时常要喝药,所以爹娘才会咬牙送三弟读书的,现在看来,幸好让三弟去读书了,否则顾家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如今知道顾昭极可能并非爹娘的亲生儿子,他的亲生弟弟,顾大牛更觉得如今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了。
村民们的热情让顾昭大感吃不消,后来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围在他和他爹身边,连路都快走不了了,还是村长得到消息赶了过来,一声呵大家才散开来,村长说得对,顾昭一路劳顿,是该快点回家歇歇,还要暖暖身子。
顾昭对村长露出感激的笑,村长也乐得两眼眯成缝,说:“大家都是太感激子爵大人了。”
“村长还是叫我顾昭吧,怪不习惯的。”顾昭纠正道。
“好,好,”村长更乐了,“咱水云村的人如今都接种上牛痘了,顾昭你尽管放心吧,你爹娘也接种上了。”
顾昭除了获封子爵让水云村大出风头,还因为顾昭发现的牛痘接种法,让全村人都免受天花之苦了,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激顾昭的这番活命之恩,因而上面政令一下来,水云村那是带头响应衙门唿吁,争抢接种牛痘的。
水云村以前是没被天花侵袭过,可谁能保证以后一直不会有呢,现在大家彻底将这颗心安下了。
顾家的人也跑出来迎顾昭回去,老太太看到老儿子又哭又笑,还捶了他几拳,害她在家里担心不已。
从村口到家里的这条路,顾昭走了无数次了,唯有这次走的时间是最长的。
大家的关注力都放在顾昭身上,也就宋泽母子能分去少许,落在顾大牛和顾旸身上的几乎没有,大家只当顾昭带回来的什么人,如今顾昭都是子爵大人了,身边跟些人不很正常么,这是属于子爵大人的排场。
顾大牛担心顾旸会不自在不舒服,又对顾旸解释了下:“因为三弟为水云村做了不少事,所以大家才会对三弟特别热情,三弟在考上童生之后,因为与高家的官司得了赔偿银子,就在村里建了学堂,让村里孩子免束修上学,后来也是三弟建议将豆腐交给村里的人出去售卖,让村里人也能跟着挣些小钱,现在又是牛痘接种,大家都真心实意地感激三弟。”
顾旸倒没有因为被大家忽略而心里不舒服,反而这样让他自在些,他点头说:“三哥值得的,三哥心善。”
他看到了亲爹,也看到了迎出来的亲娘,虽然无法和那府里的侯爷侯夫人相比,就是对普普通通的山村老夫妻,但是光看着,顾旸就能感受到他们对顾昭的那浓浓爱意,他们脸上的笑容也透着股暖意,顾旸看得眼睛发胀心里发酸,他的亲生父母是那样的慈祥,一定会爱护自己的亲生孩子的。
顾大牛听顾旸这样说心里放心不少,他这真正的血脉弟弟和三弟一样,也是个心地善良的,虽然怜惜他流落在外十多年,但经过顾二牛闹出来的那些事,他也不希望再有个性子像顾二牛那般的弟弟,他会心累的。
顾大牛不再说其他什么话了,而是为顾旸介绍起家里的人,还有村里的村长和近邻,顾旸回了顾家,这些人都要熟悉起来的,顾旸听得认真,也努力将这些人的面孔记下来,他想要努力融入这个大家庭中,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进了顾家的门,村长让大家都回去,不要再堵在顾家门前院里了,让顾昭和自己爹娘哥嫂说说话,村民们才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离开,离开后肯定又得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顾昭的事,外面的冷风也抵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一进了家门,老太太还有大嫂赵氏以及顾仁就忙碌个不停,要给顾昭一行人备热水热食,除了顾昭顾瑶以及宋家母子,还有史丁山他们以及从镖局请来的人,都没留在清河县而是跟回来了,就是宋家母子也让老太太留下了,先在这边暖暖身子,他们的屋子虽然也叫老太太让人收拾干净了,但到底冷锅冷灶的,不如在顾家方便,宋母倒没有推辞。
老爷子带了几个人帮忙从马车上搬卸行李,虽然大部分村民都离开了,但顾家的院子里依旧红火热闹得很。
顾旸也帮着做事,他进了顾家院子便发现有对中年男女站在一边斯斯艾艾的,连半大的孩子都跑来跑去忙碌着,脸上也带着开心的笑容,这对男女反倒两手揣在袖子里缩着脑袋看着。
顾旸心里便猜测起来,这不会就是三哥所说的二哥二嫂吧,没想到三哥真的没夸张,顾旸决定跟着三哥走,离这对夫妻远一点。
老爷子转头便看到一个陌生少年也在帮忙做事,起初以为是镖局里的人,但在看清他的脸时便没忍住,回头看了好几次,顾旸都被老爷子看得手足无措起来,这是他亲爹,不会是亲爹发现了什么吧,亲爹会是什么态度?
老爷子发现他的局促,笑起来说:“你这还是个孩子呢,快进屋去暖暖身子,老大,带这位小哥进屋喝碗热汤。”
顾大牛心说这可不是什么小哥,而是您老的亲生儿子,但这时候人多口杂可不是说这话的时候,只得“诶”了一声,叫顾旸进屋,外面的活有其他人忙碌呢。
顾旸几乎同手同脚地跟着顾大牛进了屋,老爷子看得再度乐起来,心里还嘀咕上了,这小哥怎跟他大孙子那么像?瞧着就像顾家人,冲着这相貌他也对这孩子有好感。
如果顾昭知道老爷子这心里想法,会忍不住说顾旸可不就是顾家人么。
顾昭看到顾旸同手同脚地走进来,脸上的笑容敛了敛,叫顾旸到他身边坐,说:“我刚还说没看到你人,要出去找你呢,来,这是娘亲手倒的红糖姜茶,喝上一碗去去寒气,娘现在去厨房里给我们煮鸡汤面条了,这两天家里都会杀只鸡炖汤备着。”
顾旸乖巧地喝了一口,顿觉有股暖意流经全身,冰冷的手脚也渐渐有了暖意,擡头朝顾昭笑道:“好甜,也好辣。”
顾大牛将顾旸送进来便又出去忙了,家里人手太少,来的人又太多,他没可能闲下来,至于二弟和柳氏,反正使唤不动他们。
顾昭低声跟顾旸说话,跟他说爹娘住哪个房间里,他又是在哪个房间,儿时在这宅子里经历些了什么,顾瑶还有宋泽母子也都带着笑意听着,有时还会帮忙补充几句,让顾旸不禁想,如果他没有被抱走而是跟在亲爹娘身边长大的话,他也会跟三哥一样吧,在这座宅子里到底留下他的身影。
因为鸡汤是备好的,面条也是早就擀好的,因而鸡汤面很快就端上来了,老太太亲自用了托盘送来三碗面条,后面顾仁也跟着端面条。
老太太虽然心疼老儿子,但这第一碗第二碗还是先送到了宋泽母子面前:“快吃吧,这一路过来肯定早饿坏了吧,而且路上也没办法吃这么热火的面条。”
宋母一看碗里除了用熬得浓浓的鸡汤作底汤,上面还铺了荷包蛋和山里采来的菌子,以及家中泡发的豆芽,还有如今顾家必不可少的豆腐,再撒上绿色的葱花,这一碗面条可是实在得很。
“老婶子可太客气了,这一碗吃下去可得撑着了。”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能吃就多吃点,不够锅里还有呢,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放开肚皮使劲的吃,昭儿瑶儿也快吃,看没娘和奶看着,你们这小脸都瘦了,回来了我可得给你们好好补补。”
顾昭摸着自己的脸哭笑不得,有种瘦叫爹娘觉得你瘦了,你还不能反驳。
顾瑶也甜甜地笑起来,其实她可一点没瘦,而且个头还长高了些。
顾旸面前的面条也是老太太亲自从顾仁的托盘里端来的,放下碗时擡头看到顾旸的脸也吃了一惊,尤其是旁边还有顾仁作对照呢:“哎哟,这小哥是从哪里来的?咋跟我家仁儿长得那么像?不会是昭儿特意带回来让娘看看的吧,这孩子可生得真好,快吃快吃。”
“……谢谢。”顾旸不知道要说什么。
“跟婶子客气啥,既然是昭儿带回来的,那就将咱家当自己家一样,有什么想吃的跟婶子说一声,婶子亲自做给你。”
“诶!”顾旸重重地点了下头,然后赶紧低下头喝了口鸡汤,好鲜美,眼睛也有些发酸。
顾仁在一边也看得稀奇,真得跟他好像,让陌生人看了还以为他俩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跑回厨房继续端送面条时还好奇地跟他娘提了一句,赵氏要不是手里有事忙着,说不定也会跑去堂屋围观一下。
除了顾大牛和顾瑶这已经知情的,顾家其他人见着顾旸,谁也没多想,毕竟无缘无故的,顾家人又怎会认为从小看到大的顾昭会不是顾家人呢。
他们回来的时候正是下午时间,厨房里依旧忙碌不停,如史丁山这些男人可不是一碗面条就能吃饱的,鸡汤备得不多,所以厨房里又蒸起包子馒头来,顾昭他们已经吃饱喝足正聚在一起说话。
外面的行李都已卸下,马也喂上了饲料,如今家里牲口吃的根本用不着犯愁,那豆渣是它们最爱吃的。
老爷子进来问顾昭:“昭儿啊,跟你回来的这些人,是给安排到县里还是就在咱村里住下?”
“爹,那边的房子建得如何了?”
村里的房子如果只是按照顾昭的要求来建的,年底该早建好了的,可顾昭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这房子盖了一半便被衙门接手过去了,因为官府要为他盖一座子爵府邸,而且不必顾昭和顾家花钱,全由官府出资,上面有专门的拨款下来的。
当时家里来信后,顾昭能怎么说,自然是说交给衙门的人来办吧,但细节方面还是按照他的来,那些细节全是为生活方便而设。
刚刚进村的时候,他就看到新宅子那方向都竖起了院墙,无法看到里面的情景。
老爷子欢喜道:“屋子都建好了,就是院子里的景致还未完全完工,昭儿要是不累,等下可以过去看看。”
顾昭点头:“好啊,如果那边方便住人的话,叫大家一起住过去好了。”
“那昭儿你得先搬进去住才行,新房子没得叫外人先住的。”老爷子较真道。
顾昭点头说好,这么一来倒有些迫不及待地去看新宅子了,生活上面肯定比现在的宅子好很多:“都搬,全家一起搬。”
老爷子欢喜不已,那房子是他一点一滴看着建起来的,而且还是官府派来的匠人帮着建的,原来的他和老婆子都不敢想有一天能住进这样的大宅子里,这可比庆凌府的那座宅子都大多了,又豪气,连县太爷都要亲自过问的。
老爷子说完这事又出去张罗了,除了老二要让他费心外,如今日子让他活得越来越有奔头,现在老儿子回到身边,觉得这日子再圆满不过了。
又坐着消了会儿食,顾昭便叫上大家一起去参观新宅子了,顾仁特地放下手里的事领他们过去,因为顾仁之前的时间除了在家里的豆腐坊帮忙,精力大多扑在这座宅子上,后来他的未来岳父也带了几个学徒在宅子里做木工打家俱。
当时官府想要另圈块地方建子爵府的,不过这事还得子爵本人拍板才行,顾昭不想那么麻烦,就写信回来说明以新房子地点为中心,朝四边扩建一下就行了,毕竟就算子爵府,也要和爹娘一起住的,没可能让爹娘脱离村子太远,平时还可以和村里人互相走动。
因而从顾家走过去也没有多远,并且这一路还铺了一条石子小径,下雨天气也不必担心沾上泥泞,当顾昭走过时,还有村里的孩子在这条小径上蹦蹦跳跳玩耍,见到顾昭过来,“子爵大人”、“顾秀才”、“顾昭哥哥”各种称唿夹杂在一起,叫得乱七八糟,刚刚顾瑶发给他们的点心好好吃哦。
顾昭好笑地拍拍这些小孩,能准确地叫出他们都是谁家的孩子,并纠正其中几个叫错的:“该叫我昭叔叔,什么昭哥哥?”
“哈哈,仁哥哥的叔叔当然也是我们的叔叔,昭叔的辈份就是比我们大。”
“昭叔昭叔,你以后就住进这座大宅子里了吗?”
“对,昭叔以后住大宅子了。”
顾昭走过去了,后面的孩子就欢唿起来,嘴里叫着“昭叔住大宅子了”。
新宅子里还有匠人在做工,听到外面的动静先一步把门打开,顾子爵回村这么大的动静,这里的人没可能不知道。
过来开门的是负责此处的一个管事,顾仁介绍了他的身份,两人挺熟悉的。
跟着他们进去,原本只有一亩多地的宅子,现在给扩建到占地七八亩了,这还是顾昭极力要求精简的,否则县太爷恨不得圈的地方再大点。
因为考虑到顾昭年底要回来,不能再住原来那旧房吧,所以屋子是赶工建出来的,用的都是最好的砖头木料,整座宅子建成了三进,地方宽敞得很,顾昭心说这大大超出了他最初的预估,这么看来,以后要回这水云村养老,房子真的不必动了,这座宅子够他住一辈子了。
管事其实还有些不满意的:“子爵大人给的时间太少了,许多地方都是赶工赶出来的,没办法精雕细琢了,不过当初子爵大人留下的图纸真的好,那些匠人基本都是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建的房子。”
顾昭也客气道:“让你们费心了,对我来说,房子够住就可以了,当初不过是想和爹娘住得宽敞舒服些。”
管事心道顾子爵难怪在村子里口碑这般好,看子爵大人说话多和气,对他们没摆一点架子,他说:“子爵大人如今身份不同了,子爵府有子爵府的规格,大人的这座宅子规格已降到极低,可不能再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