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5)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5)(2/2)

目录

顾昭哭笑不得,将他俩甩开:“哪里这么夸张的,我自己来。”

宋泽也没好意思,跟着顾昭一起往马车上爬。

“哥哥,快喝炖好的鸡汤,哥哥肯定饿了吧。”木头围着顾昭团团转,齐云飞根本插不了手,于是只得将满腔热情投向了宋泽。

顾昭很惬意地享受木头的侍候,虽说木头的来历有点麻烦,但看他现在殷勤地侍候着自己,顾昭觉得将这孩子留在身边并没有错,有鸡汤喝着,有点心水果吃着,顾昭美得冒泡。

宋泽看顾昭安心地享受木头的投喂,只觉好笑,齐二少的热情可是让他大感吃不消。

到了家用备好的热水洗了个澡,将自己从头到脚收拾干净,再美美地吃上一碗鲜美的鸡汤面,两人就爬上床唿唿大睡万事不管了,在考场里关上两天其实还好,但精神饱受折磨,夜里也没办法睡好的,所以出来后需要补眠。

一夜好眠,第二天一早顾昭又生龙活虎了,跟往常一样在院子里晨练,宋泽也加入进来,发现蹲了两天的考场的确需要一个好身体,因为往后的考试需要蹲考场的时间会更长。

考完后两人也不去讨论考试内容以及考得如何,将府试完全抛开了,顾昭先拉着宋泽去探了探齐家酒楼,发生跟开张那日一样宾客盈门,依旧有不少老饕前来点佛跳墙这道菜,两人带上木头也进去吃了一碗还有其他美食。

也就放松了两日顾昭便和宋泽一起继续手不离书,府试完了,还有院试呢,远没到能放松的时候,同时顾昭也很关注外面的消息,齐家酒楼正好是收集消息的好地方,跟齐二哥一提,齐二哥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好处,做生意的人很清楚消息的重要性。

在这期间顾昭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认认真真地写了封家信回去,向二老报平安,同时提了提他跟高家之间的情况,顾昭故意避重就轻,免得让二老过于担忧。

但凡有可能,顾昭都不希望二老这么大的年纪还要经受波折,只希望二老平平安安跟着他一路享福就好了,奈何高家老太太屡次三番的下手,让他知道这就是颗不定时炸弹,不是他躲着避着就可以避免爆炸的,到时二老同样要受牵连,那本《小娇妻》中二老的下场就非常凄惨,还要被书中女主角奚落一番,说他们有这样的下场是他们活该,谁叫他们偏心顾昭这个小叔的。

反正与女主角不对付的,书中统统没有好下场。

因为他的缘故此刻清河县肯定都在传扬他和高家之间的种种是非,现在顾记豆腐坊肯定开了,生意肯定不会差,来往的人也会增多,迟早会从别人口中得知他和高家之间的这场官司,与其让他们从别人口中知道还不如由他亲口来说个清楚,否则二老只怕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可能马上就收拾了行李跑来府城找他了。

信写好后,顾昭托齐家的人尽快将信交到他爹娘手中。

如顾昭所料,此刻清河县酒楼茶楼,街头小巷都在八卦顾昭和高家的种种,不少人只是道听途说,但说得好像自己亲眼看到的一样。

“不会是假的吧,高家什么人家,那姓顾的听你们说好像是个农家小子,高家犯得着出手对付一个农家小子吗?”

“呸!什么犯得着犯不着,可就是他高家出的手,连那高家老爷都被府城来的官差带走了,许多人都亲眼看到的,难不成府城官差是请高家老爷作客去的?你们还记得那田山之前闹出的笑话么,听说啊那田山就是被高家收买要对顾书生下手的,却不想自己倒了大霉丢了大丑,还被关进牢里蹲着。”

“对,对,我小姨子的三叔的堂侄儿告诉我一个消息,那日抓田山的时候其实还在他身上发现一个小抄,你说田山大字不识一个混子,身上带小抄干什么?还不是想要栽赃陷害那日考试的书生,那时还不明白他想要陷害谁,现在一看可不分明了么,就是想要陷害顾书生啊。”

“可高家高门大户的,干嘛要出去害一个农家出生的书生?”

“谁知道这有钱人家是怎么想的?我跟你说啊,这高老爷不是有个得宠的小妾怀了身孕了么,哈哈,等那孩子生下来不知该叫高老爷亲爹还是祖父。”

这话题就更劲爆了,走过的路过的也忍不住停下脚步加入进八卦,到最后传言都变了质,被老百姓自发增添了不少香艳话题,最后就连走过高家大宅门前的人,都忍不住朝高家宅内探头探脑地张望,高家出来一个人都要指指点点。

大家八卦高家的事当然是避着高家当事人的,这就导致高家人知道外面情况时,各种传言谣言已满天飞了,一个个也顾不上在外面寻欢作乐了,赶紧回府向老太太问计。

那日府衙来人问询并将高老爷带走的时候,高老太太对其他并不是很担心,只叫人快马加鞭送封信到京城,就只剩下对儿子的关切,虽然自信高家不会有什么事,但儿子这趟去府衙,总比不得在家舒服。

在府衙差役面前,高老太太就将京城永宁侯府搬了出来,在她看来,有永宁侯府当靠山,便是府城的知府大人也不敢拿高家如何的,儿子去府城就权当出去游玩一番吧,叫她气恼的是那顾家小子居然一次两次地从她手里逃脱,不仅逃脱还敢将事情闹到官府,到底叫高家跟着丢了回脸。

这顾家小子不识好歹,真以为他一家农家小子能靠科举出人头地?他做梦。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虽然不知道人在京城的外甥女因何知道顾昭的存在,又为何让她紧盯着顾昭不让他出人头地,但高老太太对顾昭这个农家小子很看不上眼的,并不太将他当回事,以为外甥女让她办的事轻而易举。

她自从嫁进清河县的高家,就日日梦想着再回到京城那个繁华和天下最富贵的地方,只可惜高家除了她生的嫡子外,其他都是庶女,唯一的儿子也不是个争气求上进的,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孙辈上。

这儿子倒没辜负她的期待,什么香的臭的都拉进屋里,使得老太太的嫡孙庶孙没少,在她看来,这些孙辈中总能挑出一个好的,帮她实现重回京城的梦想,因为打着培养孙辈的主意,打小就将看着聪明机灵的孙儿高金恒抱到身边教养,将高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想一想孙儿如今人在京城又背靠永宁侯府,高老太太乐眯了眼,她这宝贝孙儿肯定会有大出息的,跟身边侍候的下人说:“天气要热上了,让府里给恒儿添几身夏衫,找个时间给恒儿送过去,再带些银两,京城那权贵之地没有银子寸步难行。”

正唠唠叨叨地交待着,高家人就冲进来了。

“老太太,不好了。”

“祖母,外面人都在议论咱府上跟那穷书生的事,还说、还说……”说儿子跟父亲的妾室搞在一起,他们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说出来。

“老太太,现在满县城的人都在议论咱家的事,老太太我们该怎么办?”

老太太听得气愤地捶旁边的桌子:“该死的,谁在败坏咱们高家的名声?快给县太爷那边递个话,这些贱民太不像话。”

“老太太,也不都是那些贱民在议论,连怡红院的姑娘恩客们都在说咱家的事。”好家伙,这个高家人是刚从怡红院里出来的,这可是大白天的就往怡红院跑。

“有县太爷发话怕什么?我看县太爷出面后,还有谁敢非议我们高家的事!”

“是,祖母,孙儿这就找县太爷去。”

老太太还不知道外面的话传来越来越难听,但她也清楚让人知道她高家对付一个穷书生是很掉价的事,她老太太还是要这个脸的。

县太爷得到高家传来的话都气乐了,连府衙都过问这件事了,是他这县令能管得了的?不过他也装模作样一番让人劝阻外面百姓的议论,于是公开场所几乎听不到有人谈论了,但私底下你官家越是阻止他们谈论得越凶。

县太爷其实也气呢,现在查下来县试那日差点闹出来的乱子就是高家派人做的,要是真逮出个作弊的考生,他这县太爷又有什么脸面?还有他也指望治下能多出几个考到功名的读书人,他要靠这个出政绩,偏偏这高家跟他对着干。

再说了,他也查清楚了,这顾昭虽是穷书生,却跟齐家的齐二少关系很不错,也是随着齐二少一起去府城的,就算齐家酒楼和齐家豆腐坊跟他夫人抢生意,县太爷也没想要得罪齐家,毕竟齐家的大少爷人在京城做官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在县城的顾老二和顾珍,很难不听到这样的消息。

顾老二向来是个胆小的,这回敢带全家搬到县里,那也是银子壮的他的胆,再说想要出人头地让人刮目相看的欲望太过强烈,所以跨出了这一步,但这回一听外面的传言竟跟顾昭有关系,当即就赶紧跑回来找顾珍商量。

因为做桃花粉生意的缘故,顾老二对县里的大户人家也有了一定了解,传言中的高家那可了不得,听说京里都有人的,还有高家的金孙如今就在京城,顾昭得罪了高家那还能落得好?顾昭没落得好不要紧,他担心会将他一家子也牵连进去,让高家对他们二房也喊打喊杀。

“珍儿,你说这下该怎么办?你那小叔真是该死,跑县里来考试,竟会得罪那高家,高家是他一个穷小子能得罪得起的?都是你爷奶将他宠坏了,到了外面也不知轻重,早知道爹当初就该打断他的腿,让他没办法出来还得罪人!”

顾老二气急败坏,口中对顾昭就没一句好话,哪里还记得顾昭是他幼弟,只晓得顾昭将他害惨了,他和顾珍在县里的生意正做得好呢,断他财路跟要他性命没两样了。

顾珍对此事倒是一点不惊讶,但有一点奇怪,上辈子顾昭和高家的事也闹得这般满城都是吗?还有为什么只听到高家跟顾昭闹开的事,为什么没听到顾昭受伤回转的消息?

“爹你先别着急,这高家摆明了就是针对小叔一人,到现在也没连累顾家其他人?人家高家也知道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跟小叔那种人不一样。爹你听我说,外面都是怎么传高家跟小叔事的,爹你仔细跟我说说。”

顾珍心想,也许是因为上辈子她这时候还待在村里,就没来过县城,所以对县城里发生什么情况一无所知,也许上辈子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了呢。

“好,好,爹说。”顾二牛将传言中跟顾昭有关的说了出来,比如顾昭抓住高家婆子告到衙门,府衙派了官差到清河县高家问案,又将高家老爷带走,等等,反正在顾二牛看来,这件事肯定是顾昭的错,否则高家高门大户的,好好的为啥要对付顾昭?还不是顾昭自己太过招摇了。

顾珍傻眼,连忙抓住她爹胳膊:“爹你是说顾昭现在人在府城,他没断手断脚还好好地跑去衙门告人了?”

这不对啊,上辈子根本就没有告到衙门这回事,甚至顾昭连是谁指使人打得他残废的事都不知道,只是因为变残了不能再参加科举颓废了好长时间,算算时间,这时候应该回来了啊,之前她忙着开铺子的事一时没顾得上,再说在她看来是不会改变的事,她管不管也没影响。

可怎会没发生的?

“爹,你说顾昭是怎么去府城的?”她连小叔都不叫了,直唿其名,顾二牛竟也没觉出问题。

“听说是跟着齐家的车队一起去的府城,没听说他有断手断脚啊。”顾二牛再厌恶这个弟弟,也没想要看他断手断脚的,他想要的是顾昭过得越来越落魄,然后眼看着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看顾昭羡慕讨好他。

顾珍脑中顿时嗡嗡一片,怎会这样的?上辈子她可没听说顾昭跟齐家关系走得这么近,连去府城都捎带上他们,怎么这样的?到底哪里发生了改变?

顾二牛叫了几声才将顾珍唤醒,顾珍头疼地摆摆手:“爹我先出去看看,要是怕高家会对付我们,那我们在外面千万不要说跟顾昭间的关系,反正我们现在也离开了水云村。”

“对,还是珍丫头你聪明,我不说你不说,谁知道咱们跟水云村顾家的关系。”顾二牛自欺欺人道。

顾珍心中不屑,但也没去纠正顾二牛的话,她连忙走出去,走到市井中,想知道别人都在说些什么,想要知道得更多。

一直到天黑才回来,然而并没有打听到她想要得到的消息,虽然添加了许多东西,但都没有跟她爹说的相差太多,顾昭真的人在府城,跟齐家二少也走得很近,至于断手断脚,倒是有歹人想做呢,可惜被顾昭当场抓获并送到衙门,这才审出背后的指使者是高家的下人。

顾珍回来的时候,两个妹妹顾来娣顾招娣,一个被柳氏指使着做晚饭,一个被柳氏指使着洗衣服,看到顾珍,来娣招娣眼里闪过羡慕的眼光,来到县里她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多少,她们承担了家中全部的家务,还要被柳氏指使得团团转,整日不得闲,跟她们原来想的生活差了许多。

她们也想像大姐一样穿漂亮的裙子,可只提了一回就被她们的娘揪着耳朵骂了个狗血淋头,再也不敢生出贪念了,可她们不明白,为何同是女儿,大姐就能得到爹娘的看重,也许是她们没有大姐能挣银钱的本事吧。

顾珍一回来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连晚饭也没出来吃,当第二天再出房门时她又坚定起来,她就不信顾昭真能斗得过高家,高家背后还有更有权势的人家呢,官官相护,顾昭哪里能跳出人家的五指山?

所以还是那句话,顾昭他就没这个命,她就等着顾昭落魄的时候再去落井下石笑话一番。

水云村的消息到底闭塞了些,虽然顾大牛夫妻俩常去镇上送豆腐,但镇上议论此事的人并没有将顾记豆腐坊跟传言中的顾书生联系起来。

老爷子和老太太先一步接到顾昭让齐家人送回来的信,信是由顾仁顾义还有顾珍三人一起努力念完的,就算有不认识的字,跳过去后也能将整封信写的内容理解了。

三个小辈合力念完信后,老太太两眼迷茫道:“昭儿说的是啥意思?这信里的什么高家到底是怎回事?”

“娘,我听着怎感觉这高家是对咱小叔不利啊,瑶儿,娘没理解错吧?”

顾仁点头:“娘你没理解错,小叔在信里就是说了他跟高家之间的矛盾冲突,高家人不想让小叔顺利科考,想坏了小叔的前程,这高家怎这么可恶?幸好信里小叔也说了,他告到衙门后,高家不敢再做的,因为县里府城里的读书人不会放过高家的,高家这事做得影响太坏。”

“真的?”老爷子也终于有了声音,“你们给我把这信再念一遍,我再仔细听听。”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第二遍读信时,三小就流畅多了,不认识的字也大概能猜出是什么意思,老爷子听得更认真,同时眉头中间拧出一个深深的印痕。

读完后,老太太听得更心慌了:“老头子,要不我们去府城将昭儿接回来?”

科考再重要,也没有老儿子性命来得重要,外面人都要断老儿子手脚了,那还是赶紧回家保平安吧。

老爷子摇摇头:“不,昭儿写这封信的意思是跟咱们提个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