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成炮灰后和反派he了 >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5)

第029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5)(1/2)

目录

跳墙。”

“佛跳墙?好名字!不落俗套,连佛听了也会跳墙过来品尝吧,真是太妙了。”他们刚刚的举动不正应证了这道菜的名称么,他们相信没一个老饕能抵挡得住佛跳墙的美味的。

两人尽管还想吃,但都没脸继续留下来,虽说人家是在试菜,但光是吃进嘴里的这些食材,就知道这道菜用材多讲究,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无一不精,花费绝对不小,还是等开张之日带上银子再来继续品尝。

问清开张的日期,两位老饕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出了酒楼速度就快了,直奔和那些老饕们碰头的地方,将今日吃到的美味好好宣传一波,等开张那日定要带上这些老饕们给酒楼捧场。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齐家酒楼顺利开张,第一日便宾客爆满,热闹得很。

顾昭和宋泽原本想给酒楼增添点人气,结果还没走到酒楼便看到如此热闹的景象,两人带上木头赶紧熘了,哪里还有他们什么事啊,他们还是不要去添麻烦了。

这天齐云飞作为少东家也忙得老晚才回家,跟顾昭和宋泽没有碰上,到第二日吃早饭时才会面,齐云飞尽管没睡多长时间,依旧精神奕奕,边吃早饭边向二人描述昨日的情景。

“昨日连那位宋夫人都来了,对佛跳墙也很捧场,这位知府夫人来头不小,据说娘家也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她自己也是个能干的,在城内也开了几个铺子,其中一个铺子就是做点心生意的,跟吃食也算搭得上边。”

顾昭听得挑了挑眉,齐二哥不会是通过糖霜生意跟这位宋夫人搭上关系的吧,齐云飞笑着向他点头,正是如此,但昨日宋夫人亲自来捧场也是很意外的,这让他对顾昭的那场官司多了几分信心。

之前从顾昭这里拿到的糖霜都让他用来走门路了,也因此才能打通这庆凌城的关卡,顺利让齐家酒楼开起来,想想正是跟顾昭结识后,他和齐家的运气就一直好得很,齐云飞也越发看中顾昭。

“还有今日去清河县的人也该回来了,还剩两日你们就在参加府试了,事情都堆到一起去了。”

“不怕,这一两日工夫也耽搁不了什么事。”顾昭很有信心道。

果然近午时分,有衙门差役前来传人,叫顾昭前去听审,宋泽也赶紧放下书本和顾昭一起前去。

木头以一副守护的姿态跟在顾昭身边,他要保护好哥哥。

衙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一些当地百姓外,还有部分人看他们的着装就知道身份不低,应该是本城的读书人,很可能是举人秀才,看到顾昭出现,人群自动给他让出了一条路,顾昭进去后和宋泽一起先给知府大人行礼。

“高洪昌,你先来认一认,他们当中谁是事主顾昭?”

顾昭朝跪在一边的中年男人看一看,一副油腻样,眼神发虚眼下青黑一片,不用说,他正是高老太太的儿子高家老爷了,知府大人的用意也猜着了一两分。

他和宋泽差不多的年纪,穿着打扮也没相差多少,用同样的眼神看向那高洪昌,四周人群也议论纷纷,如果在不认得事主的情况下,辨认这二人谁是顾昭还真不好办。

果然高洪昌的目光就不停地在顾昭和宋泽两人身上转来转去,同时脑门上有汗珠渗出来,没一会儿整个人更加发虚,恨不得晕过去的模样,最后咬咬牙狠心指向站在一边的宋泽,因为他觉得宋泽的气质更接近他娘的描述。

“是他,他是顾昭。”

在场有不少人是围观过那日的情景的,自然分得清谁是顾昭谁是旁人,顿时“嗡”地一声炸开了,连人都认错了,显然之前说的都是煳话,竟敢煳弄知府大人。

也有读书人问周围人:“二人谁是顾昭?”

“哈,旁边那个看着有几分孩子气的才是顾昭,连人都认错了,还敢说是因为顾昭得罪了他才会让下人动手报复的。”

“呵,果然没一句实话。”

四周人的反应高江洪昌也听到了,身形晃了晃,脸色发白,再一狠心咬牙道:“我刚刚看走眼了,是他!旁边那个才是顾昭!”

知府大人怒拍惊木:“好一个高洪昌,竟敢在本官眼皮子底下煳弄欺骗本官,来人啊,大刑侍候!”

“不,我是真的认错人了,大人饶命啊,我赔银子,我赔银子给他,小的再也不敢了。”

“先打十大板!”

差役当场将高洪昌扒了裤子打板子,四周人指着那白花花的屁股又是好一番议论,其实顾昭也没指望这高家人真能老实交待,相比起这知府大人,他们明显更不敢得罪京里的侯府吧,而且那侯府是他们的依仗,留着依仗明显比得罪了更为有利。

果然,打了板子后高洪昌也没交待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一口咬死看不顺眼顾昭,还往下人身上推,他只是让下人小小教训下顾昭,结果是下人自己自作主张要断他手脚,他这主子什么也不知道,下人是太害怕了才会往主子身上推。

围观群众哗然,没几个相信他的说法,知府大人其实也不相信,但又弄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矛盾纠葛。

高洪昌明显不认得顾昭,顾昭明显也是第一次见这高洪昌,前去清河县的差役经过调查也证实顾昭所说,身为一个农家子弟,就因为赶考才去过清河县两趟,怎么看都没有跟高家接触进而产生矛盾的机会,但高家的的确确是想要毁了顾昭前程,就连两年前顾昭吃坏肚子无法参加县试这件事也被翻出来,知府大人怀疑那次是真的吃坏肚子吗?

但最后只能收监,继续审查,在场还有举人安慰了顾昭一番,让他不必将这等子小人放在心上,好好准备两日后的府试才是,争取一气能过院试考到秀才功名。

顾昭再三感激,在这些读书人面前表现得很谦虚,让人颇有好感,这些人记下了他和宋泽这位清河县县试的案首。

各回各家后,清河县的县令很头痛,府衙差役过去问话拿人,当然需要县衙配合的,清河县县令没想到他治下会发生这样的事,还曝到府城那边,恨不能将高家人都叫过来训斥一番,这高家干的都是些什么事。

知府大人也很头疼,如今这事在读书人中间扩散开来,他要是处理不好也会受些影响。

宋夫人虽没到现场,但有让下人去看回来再向她描述的,对宋大人说:“依我看,这高家就不是个好的,老爷只需秉公办理便是了。”

宋大人叹道:“哪里啊,前去清河县的人带了话回来,这高家背后京城有人的。”

“啧啧,谁家京城还没人了,本夫人我京里也有人呢。”

宋大人被逗笑起来,说:“听他们的意思,貌似是京里的侯府,话里话外让我放高家一马,此事轻拿轻放过去了。”

“呸!京里几个侯府呢,也不说清楚是哪家侯府,指不定我也认识呢,有这门倒霉亲戚,趁早撇清才是。”

“现在还不知道,如果关系真那么好,指不定这一两日会有信送来。”

“老爷,京里来信了。”

夫妻俩两两相望,说曹操曹操便到了,这信竟来得这么快,莫非关系真的很过硬?

宋大人连忙将人叫进来,接过信打开来便看,看完后依旧带着一脸不敢置信之色。

“老爷这是怎么了?到底是哪家侯府?”

“是京城的永宁侯府,永宁侯本人亲自来信,声称高家老太太是侯府故旧,望本官关照一二。”宋大人也没想到竟惊动永宁侯本人亲自来信。

“这……”宋夫人同样想不通了,“我从未听永宁侯夫人提起这边有什么故旧亲戚啊。”

“夫人你说,此事本官该如何处理?”宋大人头更痛了。

宋夫人也觉得不好办,毕竟是永宁侯本人来信,这面子肯定要给,但她也很同情那个躲过一劫的考生,要让高家得逞,这一辈子都毁了,她对高家做的这些事实在看不过眼,就这么放过他们实在气人得很。

再说跟她有生意往来的齐云飞,昨日还在她面前提起认的这个弟弟顾昭,宋夫人明白他的意思,是想托她关昭下顾昭,原本她觉得是小事一桩,现在才知道牵扯进京城永宁侯,她应承的事只怕不好办了。”

她的点心铺子不止庆凌城有,京城同样有一家,对齐云飞拿出的糖霜十分看中的,还想继续从齐云飞手里得到糖霜,就不好太过偏颇那高家。

“老爷,不如这般……”

宋大人听了后沉思了会儿,也只能如此办:“先等那顾昭考完府试再说吧,免得他考前还要受影响。”

“就依老爷的。”

顾昭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心思都放在即将到来的府试上面,齐云飞还有木头都紧张地为顾昭以及宋泽准备带进考场的考篮,齐云飞特地放下生意正好的酒楼回来为两个考生服务。

木头对这些陌生得很,但很努力地跟着齐云飞学,准备好后还一遍遍地检查,听齐云飞说了不少可能被人陷害的情况,木头就怕顾昭再被人陷害,不就有个高家在等着么,谁知道那知府大人会不会秉公处理。

要是知府大人敢不给他哥哥主持公道,木头心说,他的必死名单上得再添加一人,就是那知府大人了。

正在处理公务的宋大人蓦地脖子一凉,却不知为哪般缘故。

终于到进考场这日,为防再出意外,齐云飞是带上李文还有两个小厮,亲自用马车送顾昭和宋泽进考场,让李文还有两个小厮务必眼睛不能离两人和考篮,一定要盯紧了,当然在顾昭和宋泽面前,则是叫他们放松进考场的,说外面一切有他,不必担心。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府试一连考三场,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前两场各一天,第三场策论就遭大罪了,需要在考场里待上两天一夜,就算经受过现代各种大小考试经验极其丰富的顾昭,也觉得这古代的科考太不人道了。

顾昭叹口气,以后的考试只会越加困难,所以为了少受点罪,以后的每场考试都要争取一次通过。

考试期间,他发现那位知府宋大人还在他面前停留了片刻,顾昭稳如老狗,看就看呗,他又不会多长块肉,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宋大人看了会儿,心中带着对顾昭的淡淡欣赏继续巡考,虽然有永宁侯府压着,但他也不希望顾昭因此断了前程,因为他很清楚一个农家子弟想要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其中的难度有多大,顾昭是背负了一整个家族的期待,所以想着在完成永宁侯的托付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顾昭的利益,让他能继续科考。

看顾昭丝毫没有受到那场官司的影响,也不像其他考生因为他的出现会慌乱,顾昭一直沉稳得很,如果成绩不差的话,将来肯定能有个好前程,毁了未免太过可惜。

可依旧有个问题他是想不通的,不论是那王婆子还是高洪昌,包括后来永宁侯的来信,都没有说明高家为何出手对付一个农家小子,派去清河县的差役就差将顾昭的生平翻个底朝天了,可没发现任何可能和高家有瓜葛的蛛丝马迹,但高家既然出手,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那背后肯定有必须出手的原因,只是有永宁侯的面子,他想要撬开高家人的嘴只怕难了。

宋大人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到要跟永宁侯府联系起来,毕竟一个是京城勋贵府第,一个是小山村的农户人家,怎么看都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哪可能产生什么牵扯。

水云村,豆腐生意做得越发兴隆的顾家老爷子老太太,这几日却时常走神,连向来爱数的铜板都唤不回他们的注意力,吃饭时,老爷子差点将饭送进鼻孔里,被大儿子提醒后索性放下了筷子,又念叨起来:“也不知道你三弟现在怎样了。”

因为在老宅做豆腐,所以白天基本都是跟二老一起吃饭的,再说顾昭也不在家,得了他好处的顾老大哪可能放下爹娘不管。

一听老爷子又提起老三,顾老大同样担心得很,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慰二老:“三弟如今越发懂事了,将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三弟是和宋家宋泽一起去的,路上还有齐家少爷照顾,爹和娘就等着三弟的好消息吧。”

小赵氏也附和:“孩子他爹说得是,听说这场考试通过的话,三弟就能是童生了,等到七月那场试再过了,那就是秀才了。”

小赵氏对顾昭这个小叔子的期盼也变得高起来,如果顾昭考得秀才功名,其他好处不说,光是免税一项,就能让家中无形中增添多少进项。

如今豆腐坊才开了一个月,可收入非常可观,小赵氏时常是笑着醒来的,再不用抠抠索索的恨不得将一文钱掰成两半来使,她是真心实意感激顾昭这个小叔子的,所以也真心实意地希望小叔子能考得秀才功名,哪怕没有那些好处。

老太太听得高兴起来,嘴里却说:“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我老婆子只指望他出这么远的门,能平平安安回来就好了。”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顾昭和宋泽半路上碰了头一起出考场,一眼便看到待在外面的木头还有齐云飞,他们同样盯着考场出口,一看到这两人出现便连忙挥手示意,并跑过来想要搀扶他俩上等候在一边的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