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掌柜的,这单我拒了(2/2)
他在下一盘比生死更大的棋。
三日后清晨,薄雾未散。
顾家工坊仓库大门洞开,阳光斜照入内,尘埃浮动。
三百匹深褐色“防火韧帛”整齐叠放,层层堆叠如山,表面泛着桐油特有的哑光,远看与正品毫无二致。
脚步声由远及近。
顾承砚缓步而来,一袭藏青长衫,外罩呢子礼帽,手持乌木拐杖,俨然一副旧派商人模样。
他唇角含笑,神情从容,仿佛真要完成一笔天大的买卖。
他推开仓库铁门,目光落在等候已久的掮客身上,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
“赵先生,您要的货——三百匹,全在这儿。”清晨,黄浦江雾未散。
顾承砚立于外滩北端的了望塔上,风从江面卷来,带着咸湿与硝烟未熄的气息。
他手中那柄乌木拐杖轻轻点地,目光却如鹰隼般穿透薄雾,锁住远处几艘缓缓驶离码头的货船剪影。
那些船身低矮、吃水颇深,表面看去不过是运送棉纱杂货的民船,唯有他知道——每一块甲板之下,都藏着三十七批分装的“韧帛甲片”,那是用桐油、蚕丝与芦苇压合七十二道工序制成的军需之物,轻便坚韧,遇火不燃,足以支撑前线三个月的防护补给。
苏若雪悄然登上塔梯,手中捧着一盏粗瓷茶碗,热气袅袅升腾,在冷雾中划出一道微弱的白线。
“他们走了。”她轻声道,声音像落在水面的一片叶,不起波澜,却已知深意。
顾承砚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指尖在望远镜边缘轻轻摩挲。
他的思绪早已飞越江流,落于千里之外的嘉善前线——那里有伤兵蜷缩在战壕里等待防弹衬垫,有运输队冒险穿越封锁线只为运一口药、一袋粮。
而今日,这三十七艘船,便是暗夜里悄然点燃的星火。
“你真不怕?”苏若雪忽然问,“万一赵掌柜察觉异常,中途开箱查验?”
顾承砚唇角微扬,笑意却不达眼底:“他不会。”
他放下望远镜,转身面对她,眸光沉静如古井:“一个人被贪欲蒙住双眼时,最怕的是怀疑自己。我们给了他‘胜利’的幻觉——天价收购、现金结算、民间抢售……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向川崎请功,怎会想到,自己正替敌人把劣质品送进实验室?”
他说着,语气平淡,仿佛在讲一桩寻常账目错漏,可字字如刀,剖开了人心最幽暗的缝隙。
就在这时,青鸟的身影从塔下疾步而来,黑衣紧裹,肩头犹带夜露寒霜。
他抬头望了一眼顾承砚,眼神锐利如刃。
“货已登船,路线按计划分散走北支流,每船间隔两刻钟,伪装成渔获与米粮运输。磷粉夹层已植入完毕,剂量极微,遇潮气缓慢释放,七日内必显异状。”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但马文昭起了疑心——昨夜他派人查了瑞士银行账户,发现所谓‘国际汇兑’根本是空头承诺。”
顾承砚眉峰不动,只淡淡一笑:“正中下怀。”
“什么?”青鸟一怔。
“我要的就是他查出来。”顾承砚踱至栏边,俯瞰江面,“一个汉奸买办,发现自己被骗了,第一反应不是上报,而是掩盖。他会怕川崎怪罪,怕丢了饭碗,更怕暴露自己贪污定金的事实。所以他只会咬牙认下这笔‘交易’,把假货当成真宝献上去。”
他眼中寒光一闪:“等他们用这套劣质配方投产,前线日军穿上的不是防弹衣,而是纸糊的棺材。”
话音刚落,远处江心一艘运输船忽然剧烈晃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青鸟瞳孔一缩:“出事了?”
“不是事故。”顾承砚凝视片刻,嘴角浮起一抹冷意,“是信号——第三号船已成功接入接应艇,密印模具转移完成。”
苏若雪心头一震。
那套模具,是“防火韧帛”的核心压板结构,也是顾家祖传工艺与现代材料学结合的结晶。
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今,它非但未失,反而成了诱敌深入的饵。
“你早就算到了。”她看着他,声音轻颤,“从拒绝真卖那一刻起,你就没打算守住秘密——你是要让他们抢,要他们仿,然后……自取其辱。”
顾承砚沉默片刻,抬手摘下礼帽,任江风吹乱额前碎发。
他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声音低沉却坚定:
“商人守财,谋士布局,而我想赢的,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他们以为金钱能买断中国人的骨气,殊不知,真正的火种,从来不在工厂里,而在人心中。”
就在此时,青鸟忽然低声开口:“东侧水道有异动——一艘无旗渔船正在调头,航向租界英段。”
三人同时转头。
只见浓雾深处,一叶小舟悄然偏转船头,帆影微动,似不经意地滑入一条隐蔽支流。
船尾舱板严密封死,唯有细微水痕显示它曾短暂开启。
顾承砚眼神骤然锐利。
还有下一个局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