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掌柜的,这单我拒了(1/2)
上海租界,外滩三号洋楼。
欧式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映得川崎正雄的脸半明半暗。
他手指轻敲红木桌沿,目光死死钉在那份加急简报上——“浙北乡间出现耐燃防水布料,疑似用于军事防护及水上运输工具制造,来源不明。”
空气凝滞如铅。
“土法压制的东西,也能叫‘新型材料’?”一旁的马文昭干笑着凑上前,油光满面,“不过几层破布糊桐油罢了,烧一把火就成灰。不如我们高价收购,断了他们的财源,让他们自己关门大吉。”
川崎缓缓抬头,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收购?”
他站起身,踱至窗前,拉开厚重丝绒窗帘一角。
黄浦江上货轮穿梭,霓虹灯影倒映水面,宛如浮光掠金。
“你懂什么?”他声音低沉,却像刀刃划过冰面,“中国人最怕穷,最爱钱。给他们一点甜头,就会把祖宗手艺都捧上来献宝。我要的不是买下那块布……”
他猛地转身,眼神森寒:“我要他们——亲手把生产线,送到我面前。”
马文昭浑身一颤,随即谄笑更深:“是是是,川崎先生高见!让他们自投罗网,还感恩戴德!”
三天后,桐乡码头。
一辆黑色老式轿车碾过泥泞村道,溅起浑浊水花。
车门打开,一名穿着绸衫、提着皮箱的掮客走下,身后跟着两名保镖模样的壮汉。
他自称姓赵,是“东亚共荣纺织联合会”特派代表,愿以每匹三十银元的天价收购“防火韧帛”,现金交易,当场结算。
消息像野火般烧遍村落。
三十银元一匹?
这价格翻了十几倍!
有人当场拍腿叫好:“顾少爷造的这布真是金线织的!”更有村民围住工坊门口嚷嚷:“赶紧卖啊!换来的钱能修桥铺路,还能给娃请先生!”
苏若雪站在账房窗后,指尖微微发凉。
她翻出最近三日的库存记录,一笔笔核对原料耗损与成品产出。
眉头越锁越紧——对方报价竟是实际成本的十五倍以上,而那人从不问工艺流程、不查生产设备,只反复强调:“整匹收,不留边角,不要碎料。”
更反常的是,坚持现金支付,拒签合同。
“这不是做生意。”她低声自语,掌心沁出冷汗,“这是挖根。”
当夜,她提灯走进顾承砚书房。
青鸟已先一步抵达,黑衣裹身,肩头还带着夜行露水。
“据前线探报,日军近期在嘉善一带增派宪兵,并秘密调运化学检测设备。”他语气凝重,“他们不是想用这布,是想拆开它,仿制它,然后彻底掐死我们的命脉。”
堂内烛火摇曳,映照三人面容皆沉如铁。
片刻沉默后,顾承砚起身,在屋中缓缓踱步。
他的脚步不急不躁,仿佛丈量着一场无形棋局的经纬。
有人忍不住开口:“三百匹布,就是九千银元!够建两所学堂、买五百担米、配二十支枪!眼下伤员缺药,孩子没书读,百姓饿着肚子,为什么不能卖?”
“因为敌人要的不是布。”顾承砚终于停下,声音平静却如雷贯耳,“他们要的是——知道这布是怎么来的。”
他目光扫过众人:“一旦源头泄露,他们立刻就能批量仿造,反过来封锁我们自己的供应。今日我们赚了九千银元,明日整个江南的韧性纤维网络都会被他们掌控。”
青鸟点头:“而且,这种高价收购本身就是陷阱。他们会借此散布谣言,说我们通敌卖国,动摇民心。”
苏若雪轻轻叹道:“他们用金钱做刀,割的是信任,斩的是人心。”
顾承砚忽而一笑,那笑容清浅,却透着锋利如刃的算计。
“既然他们想要‘真东西’……”
他踱回案前,执笔蘸墨,在纸上飞快勾画一幅结构图,笔锋一顿,抬眼环视四周:
“那就送他们一批‘真外观、假内里’的货。”
众人一怔。
“外表完全一样,染色、纹理、手感分毫不差。但内部夹层,把芦苇秆换成普通棉絮,胶合剂稀释三成,缝线间距加大。看起来结实,实则遇水即软,遇火即燃。”
他说着,眼中精光渐盛:“这批布,撑不了三次航行,泡一次江水就会脱层。但他们不会现在测试——他们只会兴奋地拿回去研究、复制、投产。”
“等他们按这个‘劣质配方’大规模生产时……”青鸟接话,嘴角扬起冷笑,“前线战士穿的防弹衣会碎,军需船会在中途解体——到时候,不是我们败了,是他们的‘胜利’,把自己拖进坟墓。”
屋内气氛骤然炽热。
苏若雪看着顾承砚的侧脸,忽然明白——这个人早已不在商言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