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1/2)
火锅店
正月初七, 是个晴朗的好天气,永靖坊的庆延街早已恢复了往常的热闹,过年期间打烊的许多店铺食肆都重新开了张, 将紧闭了多日的窗支起, 让和煦的阳光洒落进来。
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而最引人注目,当属前方不远处被人群围得挤挤挨挨的一家店铺了。
路过的一位行人见这情景,一时颇为好奇,忍不住挤进重重密密的人堆里, 探着头透过肩与肩只见的空隙往里面张望。
原来这被团团围住的铺子, 是一家小小的食肆来着,门面不大,上头挂着个写了“食”字的方形招牌, 倒是挺别致。
他拍拍边上一位郎君的肩膀, 问道:“这位兄台, 你可知这间食肆所卖何物,有何玄妙?为何竟有如此之多的人等在此处?”
“这可是有间小食肆,你竟不知道?”被拍肩膀的这位明显是食肆和江杳杳的粉丝, 诧异地回过头来,“这店家小娘子做饭手艺一绝,她卖的吃食,可是放眼整个长安也找不出第二份来的。今儿个是这边这间食肆重装完新开张, 里头卖的是火锅,你闻闻这香味, 呼——”
他闭眼满脸憧憬,想起什么又赶紧补充道:“不过这位仁兄, 你现在这个点,已经来晚了,今天的号都已经取完了,要是想吃的话,只能等明天提早来取号了。”
“取号?”问话的这位一头雾水,取号头一次听说,这是啥意思?
“这取号呢,就是取上一只号牌。”已经取了号的郎君将他的那只号牌展示给问话的这位看,只见这号牌是用木板做成的一只小方牌,上头刻着数字,顶端还穿了个孔,用细绳系了个绳圈,可以挂在手腕上,或者系在腰带里头,不容易丢失。
他这只木牌上刻了个“贰拾”,代表他排在第二十位,店内统共有十张桌子,差不多要等到第二次翻桌,才能轮到他。
“要等这么久?”问话的郎君端详了这块木牌,听说要等上近两个时辰,不禁“嘶”了一口气。
“这已经很不错了,每天总共放号五十个,我这还是在前一半呢!”
“那这么久时间,你们就在这等着?”
“哪能啊,取了号牌后,自可以去做别的事,估摸着时辰,待到快排到号再过来便成。若是不小心过了号,也不必担心号码会作废,只在原先号码的基础上,往后顺延三个号码就行了。”
展示完他好不容易今早排上的号码牌,他又热心补充道:“看你这样子,不是住在本坊里的吧?你瞧,对面那家食肆也是那小娘子开的,里头卖些现做的吃食,可以在店里头吃,也可以打包带走,这火锅今天你是肯定吃不着了,但对面还有许多别的新鲜吃食,千万别错过了。”
那路过的郎君的确住得离这儿隔了好几个坊,今天是来拜访住在这儿的朋友,才顺便来这庆延街上逛逛的。
“有间小食肆”的名字他听着有那么点耳熟,现下想起来,原来是曾听朋友提起过,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他虽也存了几分好奇,但总觉得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头,毕竟只是一家小食肆,又不是什么东西市的大酒楼,今日一间,这食肆两间门面都不算大,特别是这间说是什么吃火锅的,门头的招牌都写不下几个字,就孤零零的一个“食”字写在那里,能比东市的吴家酒楼味道更出众?
而且这火锅,还得取号排队,早晨取的号,说不定得等到快要暮食的时候才吃上,辛辛苦苦等这么久,就为了吃上一口火锅,这不是有些傻吗?想吃火锅,自己去搞个铜锅放点食材进去煮煮便是了,用得着这么麻烦?
他没想到的是,这有间小食肆在多年之后,还真是名声传遍整个长安城,比吴家酒楼也不逞多让,更是在长安的几座热闹坊市里开了几家分店,拥有一席之地,而他将来也会为了吃上有间小食肆的一口烤肉,排上好几个时辰……
*
此时正在有间小食肆里,涮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的食客,都是赶早就来食肆门口等候开张的,在排队等候的客人们羡慕的目光中,他们进去落了座,马上就有店员拿着菜单上前,为他们推荐店里主打的锅底。
“菌菇骨汤锅底,有着香菇、金针菇、口蘑三种类型的菌菇,配上大块的筒骨棒和老母鸡,小火慢炖而成,再加入枸杞和红枣,汤色浓白鲜醇,口感鲜美。
“香浓番茄锅底,则是用饱满多汁的番茄熬煮而成,汤底鲜红浓稠,口味酸酸甜甜,最是清爽开胃,适合涮些肉类和鱼虾,您若是点番茄锅底,本店还会送上一碗牛肉芹菜碎,帮您调成番茄牛肉汤来喝。
“其余的还有猪肚鸡锅底,花胶鸡锅底,补中益气,健脾养颜,不过每日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而本店最特别的,当属麻辣鲜香锅底了,您一听这名字便知道,这锅底主打一个‘麻’和一个‘辣’,用了本店的独门秘方,将茱萸和花椒,与另外八种香料一同炒制,香辣可口,爽麻鲜美,若是您喜欢吃辣,不妨试试。”
遇到选择困难,犹豫不决的,江杳杳多半会为其推荐最不容易出错的菌菇骨汤和香浓番茄锅底,至于碰到一桌朋友一起来吃火锅,有人爱吃辣,也有人不爱吃的,不怕,店里还有鸳鸯锅,铜锅从中间一拦为二,可以点上两种锅底,只需比单种锅底多付上一半的价钱,就能够同时品尝到两种风味。
而对于“菌菇汤不喜欢放枸杞”啊,“番茄锅想要更多一些番茄”啊,“麻辣锅想要辣但不想要麻”啊之类的要求,只要能够做到,江杳杳基本都会满足,不过类似“猪肚鸡不要猪肚”、“花胶鸡不要花胶”这种要求,江杳杳微笑着表示,您还是换个锅底吧。
火锅好不好吃,一看锅底,二看食材,三看酱料。大益朝的人们偶尔在家中自己煮的火锅,基本都是清水中加点盐加点清酱,也不蘸什么酱料,就用点蒜泥葱花芫荽之类的增香,喜欢吃辣的再来点茱萸,食材大多也就是些普通的肉类和蔬菜,切成片或者块状,煮熟了捞起来就吃。
而江杳杳的火锅店里,食材种类极为丰富,市面上能买到的食材基本都有,除了牛羊鸡鸭这些肉类,还有各种剁成蓉状或捣碎成颗粒,揉搓或汆滑而成的丸滑类,以及切成极薄片状的毛肚,去了刺的鱼片。
食材都是今晨刚刚送到的,开了火锅店的江杳杳,对于食材送达及时性的要求更高,毕竟之前的食肆,哪怕送得晚了些,总能变着花样利用米面干货等先做出点吃食来,但火锅店要是没有食材,那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于是江杳杳年前就选了几家最合适的铺子,与他们签了契书,双方约定了每日送货的时间,因着火锅店每日食材需求量格外大,这些供应食材的铺子也求之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