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 番外四

番外四(1/2)

目录

番外四

重启学堂这事,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

姜婉宁倒是没什么,毕竟也是教了十来年的书,免去了备课等繁琐工作,只要学堂装修好,学生也招来,这学堂也算开起来了。

许是习惯了这阵子的悠闲生活,她甚至还有两分抵触,总归不像前些年那般积极了,一切顺其自然,虽然也有准备着,但放在上面的心思却少了许多。

就说自打决定了重启学堂,转眼过去了十来天,她还没定下选址。

最后还是姜父看不过眼,拖学生给找了个闹中取静的宅子,两进两出,里外用隔断隔开,外面用来做学堂,里面也可以住人,碰上来不及的时候,也好就近有个住处。

再来这座宅子离着姜家和陆家都不远,乘马车只要半柱香时间就能到,左右多是些私塾学堂,再起一家也不算扎眼。

现成的宅子有了,姜婉宁再拖延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她只好打起精神,在陆尚的陪同下去了趟南巷,找了两家能打隔断修房子的工程队,讲明白要求后,即日便要动工。

这时候陆尚便少不得想起被他留在松溪郡的建筑队:“我这段日子瞧着,京城的房子也都是中规中矩,要是在京城再组一支建筑队,肯定也能赚大钱。”

就说松溪郡的那支小建筑队,这些年不怎么接活儿,平均半年接一家,还只给熟人家做工,就算这样,几年下来也赚了不少,尤其是碰上那种要求繁多的,盖上一幢小洋楼,整套房子连搭建带装修,少说能赚三五百两。

而京城的消费能力可远非松溪郡能比的,凡有稀罕物件儿,有的是富贵人家争抢,管他是不是物有所值,只要与众不同,拿出去有面子,就完全不需要担心有没有市场,自有人上门相求。

姜婉宁琢磨了片刻,也觉此举可行。

只是建筑队的房屋图纸多有新意,从头组建建筑队,少不了花费大量时间来熟悉磨合,倒不如从松溪郡调十来个人,先来京城做上一段时间,等把新人教好了,这边的人也能独当一面了,再叫他们回去。

姜婉宁建议道:“我听说大宝和中旺这几年越做越好,在物流队也颇有威望,并不比陆启和詹大哥差,不妨问问他们的想法,要是愿意出来闯荡一番,就叫他们来京城,这建筑队也好,中转点也好,有他们看着,你也能省心。”

“这个好!”陆尚喜道,“等回去了我就给他们送信,哪怕有一个愿意过来的,也能帮我好大忙了!”

说起大宝和林中旺,当年原只是想叫他们念几个字,来日好做个小账房的,却不想识字是识得了,最终的结果却比最初预想的好一百倍。

尤其是姜婉宁在巷子里学堂教出的那一批孩子,无论男女,到头来都反哺到了陆氏物流上,全然是一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架势。

男孩们跟着物流队四处跑,一应规章落实得明明白白。

姑娘们则留在镇上拢账,定期还要结伴去仓库里盘点货物数量,确保了物流队账目的准确无误,年底总账时都少了许多麻烦。

陆尚暗暗戳了戳姜婉宁的手:“阿宁还要再招些小孩子吗?我还想着把京城的物流队做起来呢,等这批孩子长大了,又可以招进物流队做工了。”

话是如此,姜婉宁也不好保证:“学堂还没开起来呢,谁知道之后如何。”

“便是招来了学生,也没法保证他们日后还愿不愿意去陆氏物流做工,万一人家就喜欢在京中找个小商铺,稳稳妥妥地做个账房呢?”

“不着急,且等之后再看嘛。”

从南巷出来的时间还早,两人便拐去了新宅那边,主院收拾得差不多了,仔细看上一遍,又添了一些新的桌椅和花草摆件儿。

姜母为了方便他们装修新宅,还给调了两个下人过来,两人便跟在小姐姑爷身边,凡有补充的,皆仔细记下。

且他们都是自幼长在京城的,对各大商铺的位置了熟于心,往往姜婉宁和陆尚刚提出所需,他们就给出了建议。

有这两人跟着,姜婉宁和陆尚的效率也是大大提高,等傍晚从新宅出来时,主院那边的装修基本算是定下,只等最后一次采买,主院就能收拾妥当,也就可以考虑搬来住了。

另外两处偏院一个包给了装修的工人,一个只抹了墙打了家具,外包出去的早就收拾好了,原是打算留给陆念安和陆奶奶住,哪成想小姑娘最近可喜欢跟外祖母出去玩,根本没想跟爹娘一起。

陆奶奶也要陪着曾孙女,一向是安安在哪她在哪,依着如今的情况,那明显是要跟陆念安继续住在姜家的。

如此,便是真要搬家,只怕到头来也只有陆尚和姜婉宁二人。

好在两人想得很开,一点没有被多余出来的纠结,转头又商量起新宅的下人问题,其中一小部分可以从姜父要,但更多还是要去牙行找的。

姜婉宁问:“要直接买死契的下人吗?还是跟之前一样,按着长工来招?”

陆尚犹豫着:“在京城找活契的下人是不是不太好找?”

姜婉宁说:“也不能这么说,只是多数人家还是喜欢用死契的,毕竟捏了对方的身契,吩咐做什么事也放心,活契也有,但多是负责外围的洒扫。”

无需解释太多,陆尚很快明白。

他点了点头,复道:“你且叫我再想想,等我想明白了再给你答复。”

“好。”

后面几日,姜婉宁多数时间还是留在家里,但隔三差五也会去新学堂看看,不时做些改动,也方便日后招生授课。

她借鉴了之前的经验,学堂中另添了两间宿舍,给那些离家远中午不回的学生住,每间宿舍并排放十来张床,再在门口放一张摆放琐碎物件的小桌。

因着这宿舍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二方便,并未用作长期居住,也就省了许多心思,只要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也就足够了。

至于上课的那四间屋子则是面朝南紧挨着的,按着年纪来分,从小到大,桌椅也有所变化,两侧另有书架,课堂所需一应俱全。

因是学堂,也不用装饰得如何精致华丽,朴朴素素的,不显破败就好。

至于内间从姜家寻两个管事来,也是简单收拾收拾,至于日后会不会住人尚说不准,以后真住进来了再打理也不迟。

转眼又是半个多月过去,期间谢夫人又来姜家找了两趟,姜婉宁借口不在家,皆被姜母出面给忽悠了过去。

直至这日下午,姜婉宁回家时被谢夫人堵了个正着,四目相对,终还是叫她没处躲,只好无奈跟谢夫人对上。

谢夫人抓着姜婉宁的手就不肯放了,开门见山道:“陆夫人啊!我可是听说了,你在兴盛街上置了新宅子,还往里搬了好些桌椅,都是为了办学堂准备的吧?你说你啊,咋这般见外,这些小事交给咱们大家伙给办不就成?”

谢夫人话音一转,又问:“陆夫人的学堂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有没有什么要求啊,束修几何?你看谢姨可是第一个找你的,你招学生,可千万要记着谢姨家不成器的侄儿啊!”

姜婉宁几次开口都被打断,好不容易才能插上句话:“谢姨谢姨,我想你可能是误会了——”

“嗨呀!还能误会什么!好侄女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办不妥的?没事啊,你跟谢姨说,谢姨找人给你办好了!”

姜婉宁面带难色:“都不是,就是学生的事……”

“学生怎么了?”

姜婉宁稍稍敛目,继而说:“谢姨说的办学堂这事,我仔细考虑过,也跟爹和夫君商量过,我们却是一致觉着,办学堂可以,招学生却是要多多谨慎了。”

谢夫人还没太反应过来:“谨慎、谨慎好啊,但这跟谢姨那不成器的侄儿?”

“我们是想着,我水平有限,恐教不好京中的青年俊才,倒不如找些年幼的孩童来,最好是出身寻常百姓家,只给孩子们做个启蒙罢了。”

话音一落,谢夫人面色大变:“这怎么行!”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你看小孩子们最是顽皮,何况还是些寻常百姓家里的孩子,你教起来岂不是太累心?”

“你看像我那侄儿,今年刚刚十九,已认识了绝大部分的字,又在国子监念书,多少也是通些知识的,陆夫人你教这样的孩子,肯定要轻松许多呀!”

这个时候她也不说自家侄儿如何如何蠢笨了,只将其与四五岁的稚童做比,说要比那等小儿听话,也比小儿识很多字,最重要的是——

“我知道陆夫人之前的私塾束修不菲,就说这是京城吧,那些平头百姓,肯定也是没法月月拿出那么多钱的,可要是换做咱么这些官宦之家就不同了,莫说只是十来两,只要陆夫人教得好,再多也是不成问题的!”

姜婉宁笑道:“谢姨也说是教得好了,可万一我没能教好呢?”

“啊?”

“就说您那位侄儿,我只怕本事有限,到头反耽搁了人家,我好不容易才有了您这样的姨娘,若真坏了您侄儿的学业,咱俩之间的情谊岂不也坏了。”

“当然我也知道。”姜婉宁面有忧色,“谢姨您是好说话的,就算我真没教好,依着您的和善,肯定也不会拿我如何,可万一碰上那等不好说话的人家……谢姨也理解理解我,我是真不敢招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呀。”

谢夫人被架得高高的,便是想当场冷脸都做不到,只能干巴巴接了一句:“好、好像是这回事……”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谢姨您看的没错,我是准备在兴盛街开学堂了,估摸着再有半月一月就开始招生,您要是认得些寻常出身的孩子,又碰巧不嫌弃的话,还请您帮我推荐推荐,新学堂的束修虽还没定下,但肯定不会跟从前那般昂贵,就是正常学堂的水平,还有我爹和夫君偶尔过去授课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