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2/2)
姜婉宁并非那等木讷的,她跟陆尚待得时间长了,也知道什么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若是有心哄人,准能把人哄得高高兴兴。
便是谢夫人折腾了两个月,到最后也没能达成目的,也只是心里遗憾,临走还答应帮姜婉宁宣传她的学堂,再是惋惜半天:“你说我那侄儿怎就不能晚出生几年!这可好,可是错过好时候了……”
不管怎么说,谢夫人这边的事算是了了,也了却了姜婉宁的一桩心事。
至于之前同谢夫人一起过来的那些人家,她们本就是被谢夫人推动着,心里对姜婉宁如何看法还未可知,这谢夫人一放弃,她们自也不会往姜家凑了。
姜婉宁难得清静了几日,随后便是紧锣密鼓地招起先生和学生来。
学堂里的先生也非头一次招,像之前在松溪郡府城时,由于私塾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姜婉宁实在顾不过来,便托曲恒等人给找了好些先生,又一一考校后,留了三位德才兼备的,在后面两年里可是帮了她大忙。
再来还有原先在私塾里念书的姑娘们,也有不少留在私塾任教,便是后来姜婉宁搬家,那私塾也还开着,尤其是近几年女学生越来越多,姑娘们反成了最受欢迎的夫子。
如今她就是想延续松溪郡的私塾,除她教书外,也有旁人任教。
只可惜她离京太多年,幼时相熟的那些小姐们也早嫁做人妇,姜婉宁回来这么长时间,也未能与她们见上一面。
而她又打听过,京城还没有一家女夫子开的学堂,至于大家小姐们,最多也是把夫子请去府上,根本不会出来上学,更别说抛头露面做夫子了。
多番约束下,她只能先降低要求,只要有来应聘的,又不介意女夫子和女学生,都可以纳入考量。
可是即便如此,她也是等了半个多月,才等到两个结伴找来的书生。
她一问才知,原来这两个书生都是从外地过来赶考的,然路上丢了盘缠,好不容易抵达京城,仍是错过了这次的春闱。
两人一商量,决定现在京城找个活儿赚点银子,暂且住下,等后面手头宽裕了,再专心念书,以为下一次科考做准备。
可他们一介贫苦书生,只能做些抄书账房的活儿,前者赚的太少,后者又太浪费时间,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听说兴盛街开了一家新学堂,正在招夫子呢。
他们已是举人身,正满足姜婉宁设下的最低要求。
然等两人循着地址找来,才发现那家新学堂幕后的主人,竟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就说如今的学子中,有谁不晓得姜之源姜大学士的名号。
而姜府在京城虽算不得多显贵,可这都到了家门口,断没有认不出的道理。
便是知晓学堂的主人并非姜大学士,而只是姜大学士的女儿,他们也没有失望,板板正正地作了揖,复讲明来意。
姜婉宁没有多问,确定了他们身家清白后,紧跟着便是考校学问。
因着是给幼童启蒙,她的问题也不算难,且这两人学识还算不错,便是稍微深奥一点的,也能答得大差不差,叫她甚是满意。
而对面两人同样心底波涛不断,打起一百个精神方将这些问题应付过去,同时心底更是钦佩,不愧是大学士家的小姐,真论学识,他们两人加起来也是赶不上的,难怪能以妇人之身开办学堂。
问题的最后,则是他们对女夫子和女学生的看法。
初听这话时,两人皆是一愣。
而在他们怔愣之时,姜婉宁也将新学堂的教授对象讲出去,顿了顿道:“或许日后学堂里还会出现女学生为主的情况。”
片刻沉默后,二人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或做不到坦然接受,但也不会有什么歧视轻蔑,亦能做到公平相待。
而这些,已然达到了做学堂夫子的要求。
姜婉宁最后道:“那二位若是没有其余问题,今日便算定下了,待学堂开学,二位便是学堂内的夫子,月钱按照每月四两来算,我记着二位尚没寻到落脚的地方,若是不嫌弃,可在学堂后的内院里暂住。”
两人一下子露了喜色:“夫人是说,我们吃住都能在学堂?”
姜婉宁微微颔首:“善,只学堂内尚无下人,二位要是在其中吃饭,恐要自行开火,不过院里有一个小厨房,素日做饭也还算方便。”
其中一人又问:“那敢问夫人,我二人吃住的费用又如何算?”
“并无多余花销,这也算学堂给先生们提供的一点便利了,只希望日后学堂开课,二位能一如今日所言,待所有学生无有偏颇才好。”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拱手:“谨遵夫人教诲。”
随着学堂里的夫子定下,启蒙的书册和纸笔也皆准备齐整,只待招收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学堂也就真正办起来了。
原本姜婉宁只在学堂外面张贴了告示,最初几日实是门可罗雀。
却架不住姜父姜母连着陆尚都帮她宣传,就连那日的谢夫人都帮着找了四五个孩子,全是她远方亲戚家的子弟,五六岁的也有,十三四岁的也有,皆是普通人家出身,或是家境尚可,想看看能不能在仕途上寻摸一条路出来。
后者暂且不谈,光是姜父姜母的号召力,就叫姜婉宁很是惊讶了一番。
前后不过两日,新学堂前面就排起了长队,全是仰慕姜大学士名声,特意过来求学的。
姜婉宁却不在意他们的来意,只在记录名字前先给他们讲明白:“我知你们是奔着姜大学士的名声来的,我却要提前给你们说清楚,这学堂是我要办的,之后教书的多是我和另外两位先生,若是全图姜大学士的偶尔授课,还请诸位再考量考量,毕竟我也说不清,大学士多久会来一次,是一月还是一年。”
这番话传出去,排队的人顿时少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也多有踌躇,犹豫了好久,才在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又是一天下来,学堂只招到了十来个学生,但让姜婉宁高兴的一点是,这十来个学生里有两个姑娘,虽是看着她告示上的“学成可留任夫子”来的,但好歹是迈出的第一步,已经好过太多人家。
有过几日,那些被陆尚宣传来的也到了门口。
这些人则是通过物流队喊来的,物流队在京城多有活计,送货时提上一嘴,再道一句:“想三年前的那位状元郎,就是从松溪郡来的,听说也是这位女夫子教出来的,还是商户呢!”
这下子,可是叫许多商贾动了心,抱着试探的态度送了一二孩子来,男女皆有,男孩想着能念念圣贤书,女孩再不济了学学算账,日后嫁了人,才好帮持帮持家中生意,不会被底下掌柜蒙骗了去。
且不论这些学生从哪来的,总归半个月后,新学堂总计招到了四十二人,其中女孩十二人,年纪皆在八到十二岁。
男孩们的年纪就宽泛了些,最小的只有五岁,最大的足有十九岁。
最大的那个是跟他娘一起来的,那位夫人衣着简朴,眉眼却属精致,便是双手也不似寻常妇人那般粗糙,反是白皙细嫩,一看就是精心养护的。
夫人给她家孩子登了名,只说是京郊的农户,孩子浅学过几个字,听说城里又开了新学堂,束修又低,才送孩子来深造一番。
姜婉宁看着那有些不对劲的夫人,心里差不多明白了。
但她最终也没说什么,只记下了谢金鳞的名字,又告知了开学的日期,以及那日需要携带的东西。
学堂束修每季收一次,一人一季三两,包含了一顿晌午饭,因着京城物价高昂,就不包含书册和笔墨了。
即便如此,这个水平的束修,在周围一圈的学堂中也算最低。
那些本担心学费太贵的普通百姓算是彻底放了心,回家琢磨了几日后,等开学那天,又送了七八个孩子来,男女皆有,都是想来识识字。
姜婉宁将所有学生按学识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年纪最小,大字不识一个的,第二部分则是简单学了一点,但多有含糊的,最后一部分才是已受过启蒙,可以直接从四书五经讲起的。
其中第二部分的人数最多,由外招的两位夫子中的柳夫子教授,年纪最小的那部分则由脾性更温和的杨夫子教导。
姜婉宁暂只给最后一部分授课,其中有两个商户家的女孩,还时常在下学后被留下,开一开私人小灶。
转眼又是一月过去,新学堂步入正轨,京城却是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是出海整整一年的两艘破浪号在近海行驶两月有余,终于靠岸了!
破浪号靠岸那日,陆尚早早就起了床,又匆匆唤醒姜婉宁,一定要带她一起去看过恢宏大船才是。
最近更新比较缓慢orz小伙伴们可以攒一攒哈~
预计下周就全部完结了,还有个四五章(主要是还想再走一个榜QwQ
明后天都更新,笔芯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