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3章 绿脉星·根须星人

第3章 绿脉星·根须星人(1/2)

目录

云月号的引擎穿过绿脉星大气层时,像是撕开了一层温润的绿色帷幕。舷窗外的景象彻底挣脱了声能星的银灰与光核星的金紫,被无边无际的“绿色织锦”彻底覆盖——那不是普通的植被,而是覆盖整颗星球地表的巨型植物根系,构成了一片活着的大地。

粗壮的主根是织锦的骨架,直径足有十几米,表皮呈深翡翠绿,布满了沟壑纵横的纹路,像是岁月刻下的痕迹,又像是能量流动的脉络。主根蜿蜒盘踞,有的拱出地面数米高,形成天然的绿色山脊;有的则半埋在腐殖土中,只露出半截厚实的躯干,表面渗出细密的透明黏液,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像是在为根系保湿。分枝出的细根则是织锦的丝线,直径不足一厘米,呈嫩绿色,半透明的表皮下能看到细微的导管,它们密密麻麻地交织缠绕,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绿色网络,密度高到连阳光都只能透过根网的缝隙,洒下细碎的、晃动的光斑,落在地面上,像是跳动的绿宝石碎屑。

更奇特的是,这些根系并非静止不动。主根会随着星球的轻微震动缓缓蠕动,幅度微小却坚定,像是在调整姿态吸收养分;细根则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末端的绒毛状触须不断伸缩,像是在感知周围的环境。偶尔有几株高耸的能源草从根网的间隙中钻出来,灰绿色的叶片在风中颤抖,与下方生机勃勃的根系形成诡异的反差。

“大气穿越完成,环境数据同步至主控屏。”林月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叹,她面前的环境监测仪展开成半透明的全息投影,绿色、蓝色的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最终定格在核心参数上。“空气成分分析:氧气占比28.3%,氮气67.1%,其余为微量二氧化碳和植物挥发物——空气里满是青草与湿润泥土的清香,浓度是M27的3倍,呼吸起来格外舒畅。”

她的指尖在全息屏幕上轻轻划过,调出土壤数据,眉头微微蹙起:“地表平均温度22.8℃,湿度65.7%,数据正常。但土壤肥力指数仅0.31,远低于植物生长所需的0.8临界值,氮含量0.02%,钾含量0.01%,几乎接近枯竭状态——这么贫瘠的土壤,怎么能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根系?”

叶云天握着操控杆,目光紧紧锁定舷窗外的根网。飞船正处于距离地表5000米的高度,从这个角度俯瞰,主根的分布如同大地的血管,纵横交错,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这些巨型根系应该是星球原生植物,适应能力极强,或许能从空气中或深层土壤中吸收养分。”他一边说着,一边操控飞船缓慢下降,引擎的轰鸣声被茂密的根系过滤得格外柔和,“但能源草显然不行,它们的根系太浅,只能依赖表层土壤的养分。”

下降过程中,惊险接踵而至。一根粗壮的主根突然从下方的根网中拱出,像是苏醒的绿色巨龙,顶端的黏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径直朝着飞船的侧翼撞来。叶云天瞳孔一缩,立刻猛打操控杆,同时按下侧翼推进器。云月号瞬间向左侧偏移,主根擦着飞船的能量护盾掠过,护盾泛起一层淡绿色的涟漪,紧接着恢复平静。

“好险!这些根系有自主活动能力!”林月瞳下意识地握紧了安全带,语气中带着后怕。

叶云天缓缓舒了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它们应该是在感知外来物体,没有攻击性,但确实需要小心避开。”他调整航向,避开几处主根密集区,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根网间隙——那里的主根相对稀疏,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腐殖土,零星长着几株瘦弱的能源草。

飞船的缓冲支架缓缓伸出,能量护盾包裹着支架末端,轻轻触碰到地面。没有预想中坚硬的岩石触感,而是陷入了松软的腐殖土中,深度约有30厘米。腐殖土呈深褐色,带着潮湿的气息,支架触地的瞬间,土壤里缠着的细小根须像是受到了惊扰,纷纷朝着支架的方向蠕动过来,轻轻蹭着支架的金属表面,像是在试探这位“天外来客”的底细,动作轻柔,带着一丝好奇。

“着陆完成,环境安全,可开启舱门。”主控屏弹出绿色提示框。

叶云天和林月瞳对视一眼,穿上轻便的星际防护服——虽然氧气充足,但为了应对未知的植物汁液或微生物,防护措施必不可少。防护服的护目镜能自动调节光线强度,将地面晃动的光斑过滤得更加柔和。

舱门缓缓向两侧打开,一股浓郁的混合气息扑面而来——青草的清新、腐殖土的湿润、还有一丝淡淡的植物汁液甜味,比监测仪显示的浓度更强烈,瞬间填满了鼻腔。两人刚走下缓冲支架,脚下的腐殖土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细小的根须缠绕上他们的鞋底,像是在挽留,又像是在探索。

就在这时,身边的一根主根阴影里传来轻微的“簌簌”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移动。叶云天和林月瞳立刻停下脚步,警惕地看向阴影处。只见几个身影缓缓从主根的背光面走了出来,逐渐显露在光斑之下——那是绿脉星的原住民“根须星人”。

他们的身形比人类稍矮,大约在1.5米左右,体型偏敦实,皮肤呈淡绿色,像是初春刚发芽的嫩叶,表面有一层细密的绒毛,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最特别的是他们的手臂:从手腕到肘部,长满了半透明的须状根,长度约有20厘米,根须的直径不足1毫米,像水草般轻轻晃动,末端沾着细小的土粒和透明的黏液,每一次摆动都显得格外灵活。

他们的头部轮廓与人类相似,但五官更柔和,眼睛呈椭圆形,虹膜是深绿色的,像是成熟的叶片颜色;嘴唇很薄,呈淡青色,说话时会微微蠕动。看到叶云天和林月瞳,他们没有立刻靠近,而是停下脚步,伸出手臂,让须状根轻轻触碰地面的腐殖土,根须末端的绒毛快速伸缩,像是在“读取”土壤中传递的信息,感知陌生人的气息。

“你们是从光核星来的‘云月号’船员吧?”一个身材微胖、须状根呈深绿色的根须星人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厚重,像是从土壤深处传来,带着泥土的潮湿感,星际语言翻译器几乎没有延迟,精准地将他的意思传递到叶云天和林月瞳的手腕屏幕上。

叶云天点头,脸上露出友善的笑容:“没错,我们是来自M27星球‘绿色时空联盟’的探索团队,我叫叶云天,她是林月瞳。洛卡站长应该跟你们提过,我们想来绿脉星寻求资源交换,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对方还没回应,叶云天就看到他抬手拨了拨身边的一株植物——那是一株半枯萎的能源草,高度足有1.8米,比成年人类还高,叶片呈灰绿色,边缘卷曲、干枯,布满了细小的裂纹,茎秆干瘪,像是失去了所有水分,顶端的穗子呈灰黄色,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气。

“这是‘能源草’,我们绿脉星人赖以为生的植物。”对方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他伸出手臂,让须状根轻轻缠上能源草的茎秆。根须末端瞬间泛起淡淡的灰色,像是在吸收什么信息,“我们的根须能直接感知土壤里的养分和水分,就像你们的检测仪一样精准。可现在,土壤里的氮和钾都快耗尽了,磷元素也严重不足,能源草越长越弱,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减半,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族人就要饿肚子了。”

叶云天这才注意到,周围的能源草大多是这样的状态:灰绿色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颤抖,像是病弱的人在喘息;有的茎秆已经折断,倒伏在腐殖土上,叶片枯萎发黄;还有的能源草虽然没有完全倒伏,但穗子上几乎没有饱满的颗粒,显得格外萧条。

他蹲下身,摘下手套,指尖轻轻触碰地面的腐殖土。土壤松软细腻,一捏就碎,颗粒感很明显,却带着一种“贫瘠”的干燥——虽然湿度不低,但水分只停留在表层,无法渗透到深层,也无法与养分结合。指尖沾染的腐殖土呈浅褐色,不像健康的土壤那样带着油润的光泽,反而显得有些松散,缺乏黏性。

“我叫伯伦,是这片‘绿源农场’的农场主。”深绿色须状根的星人也蹲了下来,他的动作很轻柔,生怕不小心碰断了身边那株瘦弱的能源草。他的深绿色须状根轻轻扫过腐殖土表面,眼神里满是心疼,“我们试过很多办法:给土壤浇更多的水,把能源草种得更稀疏,甚至把枯萎的能源草埋进土里,可都没用。土壤里的养分,好像被什么东西‘吸走’了一样,越来越少,不管怎么补充,都留不住。”

“不是被吸走了,是没有形成循环。”林月瞳忽然开口,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土壤检测仪——这是M27最新研发的便携式设备,外壳呈银色,顶端有一根细长的探针。她将探针插入腐殖土中,深度约10厘米,检测仪立刻亮起绿色的灯光,屏幕上弹出一行行详细的土壤成分数据:氮含量0.02%,钾含量0.01%,磷含量0.008%,有机质含量1.2%,pH值6.8。

“你们一直单一种植能源草,没有更换过作物,也没有进行过土壤养护。”林月瞳指着屏幕上的低数值,对伯伦说,“能源草对氮、钾的需求很大,长期种植会持续消耗土壤里的这两种元素,而你们没有补充相应的养分,也没有让土壤休息,自然会越来越贫瘠。就像一个人只吃一种食物,身体会缺乏营养,土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叶云天接过检测仪,将屏幕转向伯伦,补充道:“我们M27在1995年也遇到过类似的农业危机。当时我们的主要作物‘银穗麦’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枯竭,产量锐减了40%。后来我们用了两种核心技术解决了问题——‘轮作制’和‘秸秆堆肥’,这两种方法都很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许能帮到你们。”

“轮作制?堆肥?”伯伦的须状根轻轻晃动,频率比之前快了一些,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词,充满了好奇。他的深绿色根须末端轻轻触碰检测仪的屏幕,像是在试图理解那些数字的含义。

林月瞳蹲下身,从地上捡起一根干枯的能源草茎秆,用茎秆在腐殖土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你看,这是你们现在的种植方式,整片土地都种着能源草,年复一年。”她画了一片密集的小圆圈,然后在旁边画了四个分区,分别标注上“能源草”“豆科植物”“根茎植物”“休耕区”,“轮作制,就是把农田分成几块,不要一直种能源草,而是和其他能‘养地’的植物交替种植。比如豆科植物,它们的根部会结出根瘤,根瘤里的细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把它变成土壤能吸收的养分,相当于给土地‘施肥’;种完豆科植物,再种能源草,土壤的养分就足够了。”

她顿了顿,又在示意图旁边画了一个堆形:“堆肥,就是把枯萎的能源草秸秆、落叶、还有你们饲养的‘土虫’粪便混合在一起,堆成高高的堆,洒上促进发酵的菌种,让它们自然腐烂。腐烂后的混合物会变成富含养分的有机肥料,撒到田里,能给土壤补充有机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让土壤变得肥沃。”

为了让伯伦更直观地理解,叶云天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超薄的柔性屏幕,展开后激活,调出了1995年M27实施轮作制和堆肥技术的影像资料。屏幕上,M27的农田被分成整齐的区块,有的种着金黄的银穗麦,有的种着翠绿的大豆,有的覆盖着厚厚的秸秆堆肥,土壤呈现出健康的深褐色,湿润而有光泽。农民们正用机械将堆肥撒到田里,远处的作物长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你看,这是我们M27实施技术后的农田。”叶云天指着屏幕上的影像,“实施轮作和堆肥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土壤肥力就从0.3恢复到了0.9,银穗麦的产量不仅恢复了,还比之前提高了30%,而且作物的品质也更好了。”

伯伦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深绿色的虹膜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的须状根轻轻缠上叶云天的手腕——不是恶意的束缚,而是一种轻柔的、带着信任的触碰。根须末端的黏液沾在叶云天的皮肤上,带着一丝微凉的触感,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如果你们能教会我们这些技术,”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期待,甚至有些颤抖,“我们可以给你们‘生物能源液’——那是从成熟的能源草里提炼出来的,能当燃料用,燃烧的时候没有烟,也没有任何污染,热值比你们的合成燃料高很多。”

叶云天和林月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惊喜。生物能源液,正是M27环保交通转型最紧缺的核心资源。目前M27的环保汽车、飞行器使用的合成燃料,虽然污染较低,但成本高昂,而且燃烧时会产生微量的有害气体,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的“零污染”。而伯伦所说的生物能源液,完全由植物提炼,无污染、可再生,正是他们此行最想寻找的资源。

“我们成交!”叶云天立刻伸出手,与伯伦的手掌轻轻握在一起。伯伦的手掌宽厚,皮肤微凉,带着腐殖土的湿润气息,“我们会留在绿脉星,手把手教你们轮作和堆肥技术,直到土壤肥力恢复,能源草的产量回到正常水平。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帮你们改良能源草的种植密度和灌溉方式,进一步提高产量。”

伯伦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须状根兴奋地晃动着,轻轻缠绕着叶云天和林月瞳的手臂,像是在庆祝这个约定。“太好了!谢谢你们!”他站起身,朝着远处的根网间隙大喊了一声,声音带着独特的韵律。没过多久,十几个根须星人从不同的方向走了过来,他们的须状根颜色各异,有淡绿、浅绿,还有少数呈黄绿色,显然是不同的族人。

接下来的三个月,叶云天的团队彻底扎进了伯伦的绿源农场,与根须星人们同吃同住,全身心投入到土壤改良和种植技术推广中。

他们没有立刻开始种植,而是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普查”。根须星人的须状根是天然的“土壤探测器”,比M27的设备还要精准——他们的根须能直接感知土壤中氮、钾、磷的具体分布,甚至能判断出土壤的深层湿度和透气性。伯伦带领着族人,分成几个小组,走遍了农场的每一片土地,每到一处,就用须状根探测土壤,然后用特制的植物染料在地面做上标记:红色代表极度贫瘠,黄色代表中度贫瘠,绿色代表相对肥沃。

叶云天的团队则配合土壤检测仪,将根须星人的“感知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数据,绘制出一张详细的农场土壤肥力分布图。全息投影的地图上,红色区域占了农场的60%,黄色区域占30%,绿色区域仅占10%,清晰地展现了土壤贫瘠的严重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