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83章 百草堂之杜鹃花

第383章 百草堂之杜鹃花(2/2)

目录

场面顿时陷入混乱,王宁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众人:“孙老板,治病救人不是生意,映山红有毒是事实,《本草备要》《千金方》中都有记载。你为了赚钱,不顾村民性命,售卖未经炮制的新鲜映山红,迟早会酿成大祸。”

“少跟我扯什么典籍!”孙玉国不耐烦地挥手,“今天要么你承认污蔑我,要么咱们就去官府评理!”

林婉儿上前一步,将古册递到众人面前:“这是祖传的药书,上面明确记载了映山红生用有毒,需炮制后方可入药。孙老板,你敢说你不知道这些?”

孙玉国眼神闪烁,不敢直视古册:“我……我不懂什么古册,我只知道这花能治病!”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几个官差簇拥着县令走了进来。原来有村民见事态严重,偷偷去报了官。

县令扫视了一眼满堂的混乱,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中毒村民,沉声道:“何事如此喧哗?竟敢在药铺闹事!”

三日后,青石镇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哭喊声打破。七八名村民扶老携幼,涌到百草堂门口,为首的李大娘抱着昏迷的孙儿,哭得撕心裂肺:“王大夫!救命啊!我孙儿吃了济仁堂卖的映山红,现在连气都快喘不上了!”

王宁刚打开药铺门板,见此情景心头一沉。他身着月白长衫,衣襟上还沾着晨起炮制药材的酒渍,快步上前扶住李大娘:“快进屋,把孩子放在榻上!”

众人簇拥着进了内堂,榻上的孩童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小手攥成拳头,嘴角溢出淡绿色的涎水,症状比当初的郑钦文严重数倍。紧随其后的几个村民也各有不适,有的捂着肚子呕吐,有的头晕目眩站不稳,人人脸上都带着惊恐。

“都是孙玉国害的!”一个中年汉子捂着胸口,怒气冲冲地喊道,“他说映山红是祖传秘方,专治风湿骨痛,一两银子一斤,我买了回家煎水喝,结果全家都中毒了!”

“我也是!”另一个妇人抹着眼泪,“我男人常年腰腿痛,听信他的话买了半斤,喝了一碗就倒地抽搐,孙玉国还说这是正常反应,让接着喝,要不是我拦着,恐怕人都没了!”

王宁一边给孩童施针急救,一边沉声问道:“你们喝的都是新鲜映山红?有没有经过炮制?”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孙玉国说新鲜的药效最好,直接加水煎就行!”“他还说越多越有效,让我们一次至少放两两!”

“糊涂!”王宁手中银针不停,语气带着痛心,“映山红辛甘温有毒,生用毒性尤烈,成人用量绝不可超过三钱,儿童更是碰都不能碰!”他转头对张阳喊道,“张阳叔,速煎甘草绿豆汤,加倍用量,再备金银花、连翘各五钱,清热解毒!”

张阳早已面色凝重地冲进药工房,粗布衣袖一甩,生火、抓药、添水,动作快得只剩残影。他花白的发髻随着动作晃动,布满老茧的双手稳稳握住药铲,将甘草和绿豆倒进大陶锅,炭火噼啪作响,药香很快弥漫开来。

张娜端着清水和布巾,有条不紊地给中毒较轻的村民擦拭嘴角,安抚道:“大家莫慌,先喝些温水,解毒汤马上就好。”她眉眼间虽有忧虑,却依旧沉稳,将药铺的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雪站在一旁,看着榻上昏迷的孩童,眼眶泛红。她想起前日哥哥的叮嘱,想起自己当初还想收映山红入药,心中满是后怕与自责。她默默拿起药臼,帮着捣制解毒所需的药材,双手微微颤抖,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众人忙着施救时,药铺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孙玉国带着刘二,身后跟着十几个不明真相的村民,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他身着锦缎长袍,腰间玉佩叮当作响,脸上带着刻意装出的愤慨:“王宁!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用有毒的药材害人,还污蔑我济仁堂!”

刘二在一旁煽风点火:“就是!这些村民都是喝了你们百草堂的药才中毒的,孙老板好心来看望,你们倒好,反过来栽赃嫁祸!”

跟着来的村民们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面露疑惑,有人已经开始指责百草堂。“难怪我家男人喝了药就不舒服,原来是你们的药有问题!”“之前郑钦文也是在这儿治的,说不定根本没好利索!”

王宁刚给孩童喂下解毒汤,闻言缓缓转身。他摘下竹眼镜,用布巾擦了擦镜片,目光锐利如刀:“孙玉国,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这些村民中毒的症状,分明是过量服用生映山红所致,你敢说不是你售卖的新鲜映山红?”

“胡说!”孙玉国梗着脖子,“我济仁堂卖的都是正经药材,怎么可能有毒?倒是你,用那什么炮制后的映山红给人治病,指不定是你炮制不当,才让毒性加重!”他转头对围观的村民喊道,“大家想想,映山红本来就是山野花草,怎么会有毒?肯定是王宁为了抢生意,故意下毒陷害我!”

一些村民被他说得动摇起来,纷纷看向王宁,眼神中充满了质疑。郑钦文恰好从内堂出来,他身体已经好转,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大家别听他胡说!我之前就是误食新鲜映山红中毒,是王大夫用解毒汤和炮制后的映山红救了我!孙玉国卖的生花才是真的有毒!”

“你收了王宁的好处,当然帮他说话!”刘二立刻反驳,伸手就要推搡郑钦文。

“住手!”王宁喝止道,眼神沉如寒潭,“行医之人,当以仁心为先,你为了钱财,不顾村民性命,售卖有毒的生映山红,还敢颠倒黑白!”

孙玉国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依旧死不认账:“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我卖的映山红有毒?空口无凭,谁信你!”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围观村民议论纷纷之际,一道清脆却带着威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有证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婉儿背着药篓站在门口,身上沾着些许尘土和草叶,显然刚从山中而来。她缓步走进药铺,目光扫过榻上的中毒孩童和众人,最后落在孙玉国身上:“昨日我在山中采药,恰好撞见你手下刘二,从钱多多那里拉走了一车新鲜映山红,还听见你们商议,要把这生花当‘特效药’售卖,说‘毒性越烈,村民越觉得有效’。”

孙玉国脸色骤变,强装镇定:“你是谁?休要血口喷人!我不认识你!”

“我是谁不重要。”林婉儿从怀中取出那本泛黄的《毒草妙用方》,摊开在众人面前,“这是《本草古方》残卷,上面明确记载:‘山踯躅(映山红),辛甘温,有毒,归肝脾经。需去芯酒炒炮制,成人每服不逾三钱,孕妇、体虚者、孩童禁用。生用过量,轻则呕吐头晕,重则昏迷殒命。’”

围观的村民们顿时哗然,看向孙玉国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愤怒。“原来是你在害人!”“我就说怎么会越喝越严重,你这个黑心老板!”

此时,钱多多缩着脖子从人群外走进来,脸上满是为难。他攥着算盘,嗫嚅道:“是……是孙老板让我给他找新鲜映山红,说要当药材卖,我提醒过他这花有毒需要炮制,可他不听……”他掏出账本,“这是交易记录,大家可以看。”

铁证如山,孙玉国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刘二见状,吓得连忙跪地求饶:“我是被孙玉国胁迫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恰好此时,之前赶到的县令带着官差折返回来,见状厉声喝道:“孙玉国,你漠视人命,售卖有毒药材,误导村民,证据确凿,即刻拿下!”

官差上前,将孙玉国和刘二绳之以法。孙玉国挣扎着哭喊,却终究难逃法网,济仁堂也被当场查封。

一场风波终于平息,村民们纷纷向王宁和林婉儿道谢。李大娘抱着苏醒的孙儿,热泪盈眶:“多谢王大夫和林姑娘,救了我孙儿的命,也救了我们大家!”

王宁拱手道:“各位乡邻客气了,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只是日后用药,切不可轻信传言,需遵医嘱,辨明药材真伪与用法。”

张阳看着被押走的孙玉国,叹了口气:“行医之人,一旦丢了仁心,只认钱财,迟早会栽跟头。”

王雪走到王宁身边,眼神坚定:“哥,我明白了,中药不仅是药材,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今后我一定潜心学习,牢记药性禁忌,绝不敷衍了事。”

王宁欣慰地点点头,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要让村民们真正理解中药、正确用药,或许一场中药科普会,能让更多人知晓中药的奥秘与禁忌,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三日后的清晨,青石镇东头的晒谷场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几根木杆撑起了遮阳的青布,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铺着素色布巾,放着炮制前后的映山红、《毒草妙用方》古卷和各类药材标本。周围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带着对中药知识的好奇与敬畏。

王宁身着月白长衫,袖口整齐地挽起,指尖依旧沾着淡淡的药香。他站在桌前,身旁的林婉儿手持古卷,张阳捧着炮制工具,王雪负责分发提前抄好的药性口诀,张娜在一旁烧着热水,准备演示简单的解毒茶饮。

“各位乡邻,今日请大家来,是想借着映山红的事,和大伙儿说说中药的门道。”王宁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这花既能治风湿痹痛,又能让人中毒昏迷,关键便在‘辨证’与‘炮制’四字。”

他拿起一束新鲜映山红:“这新鲜的映山红,辛甘温有毒,归肝脾经,生用之时,毒性直侵脏腑;但经去芯、酒炒之后,毒性大减,方能引出活血止痛、化痰止咳的药效,成人用量也需严控在三钱之内。”

张阳上前,现场演示起炮制流程。他粗糙的双手稳稳握住药剪,剪掉花蕊,将花瓣倒入黄酒中拌匀,再用文火慢慢翻炒:“炒至花瓣微焦、酒气散尽,才算合格。中药炮制,差一分火候,便可能谬以千里。”

林婉儿翻开古卷,指着上面的记载:“《毒草妙用方》中早有告诫,‘有毒之药,用对则救命,用错则害命’。映山红并非特例,像附子、半夏这类药材,皆需经过繁复炮制,方能入药。”

王雪走到人群中,将写着“映山红禁忌歌”的纸片分给大家:“记着‘红花开时艳满山,生服有毒炮制安,成人三钱为上限,妇孺体虚莫沾边’,就不会出错了。”

这时,钱多多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走来,脸上带着愧疚:“王大夫,这是我售卖生映山红赚的不义之财,今日全数奉上,用作科普开销。往后我只收正规炮制的药材,还请你和林姑娘指点一二。”

王宁接过布包,点了点头:“钱老板能知错就改,便是好事。这银子我会用来印制更多药性图谱,在镇上设个药材咨询点,方便大家随时问询。”

村民们纷纷鼓掌,郑钦文也走上前,对着众人抱了抱拳:“我就是映山红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当初我轻信传言,生吃映山红差点丢了命,是王大夫用辨证的方子救了我。如今才知道,中药里藏着这么多学问。”

日头渐渐升高,科普会在村民们的阵阵掌声中结束。王宁看着大家求知的眼神,心中满是欣慰。

数月后,孙玉国因草菅人命被判流放,济仁堂的旧址被改建成了中药学堂,王宁和张阳时常在此授课。钱多多成了学堂的药材供应商,送来的每一批药材都经过严格查验。王雪进步神速,已经能独立为村民诊治一些常见病症,辨证用药精准老练。

青石镇的山野间,林婉儿赠送的改良映山红种子发了芽,开得格外绚烂,毒性更低,既能装点山林,又能在规范炮制后入药。漫山的红韵中,再也没有了随意采摘的身影,只有村民们远远欣赏的目光。

百草堂的朱漆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内飘出的药香愈发醇厚。王宁坐在柜台后,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看着认真学习的妹妹,心中明白,真正的药道,不仅在于药材的功效,更在于医者的仁心与坚守。

这漫山的映山红,终将带着青石镇的记忆,在岁月中留香,见证着中药文化的传承与新生。而那些因映山红而起的纠葛与感悟,也化作了最珍贵的教训,刻在了每个村民的心中,让“辨证施治、中病即止”的药道理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