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天下震荡(2/2)
吕熊卸去了沉重的甲胄,只着一身玄色劲装,站在营帐外的高地上,远眺着宛丘城头隐约的灯火。
夜风拂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
新郑城破的消息,他比江州更早一步收到。
褒英派出的信使,第一站便是他这里。
副将按捺不住激动,低声道:“将军,新郑已下,郑国已灭!宛丘城内的陈军想必已是丧胆,我军是否……”
“是否趁势猛攻,一鼓作气拿下宛丘?”吕熊接过他的话,声音平静无波。
“正是!”副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此刻我军士气如虹,而陈军闻此噩耗,必然军心涣散!”
吕熊缓缓摇头,他的目光依旧锁死在那座孤城上。
“不。传令下去,各营谨守寨栅,加强巡逻,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出战。违令者,斩。”
“将军?”副将愕然。
吕熊终于收回目光,看向他,眼神锐利如刀:“我们面前这座城,现在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个陷阱。”
“陷阱?”
“郑国覆灭,陈国已成惊弓之鸟,困兽犹斗。此刻他们最怕我们强攻,也最盼我们强攻。”卫宛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他们会在城内做最后、最疯狂的准备,拉上尽可能多的汉军陪葬。”
“新郑城破的消息一旦扩散开来,北方的晋,南方的楚,东边的宋,此刻各国援军也一定会星夜兼程,然后在我们疲惫攻城时,出现在我们背后。”
副将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凶险。
“那我们……”
“我们等。”吕熊转身,走向沙盘,“等他们自己乱,等他们自己绝望。褒英将军拿下新郑,主力已可腾出手来。下一步,王上自有决断。我们的任务,是钉在这里,让宛丘之敌不敢妄动,也让可能来援之敌,忌惮我兵锋之盛,不敢轻易靠近。”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汉军阵营的位置重重一点:“稳住,比进攻更难,也更重要。”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宛丘城头,陈侯在一众面色灰败的臣子簇拥下,登城眺望汉军营寨。他双眼赤红,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
他在等,等汉军如山呼海啸般的进攻,等那决定他和国家命运的最后时刻。
然而,汉军营寨旌旗招展,巡逻队伍井然有序,却毫无出击的迹象。那种蓄而不发的沉默,比震天的战鼓更让人窒息。
“他们……为何不攻?”陈侯的声音干涩沙哑。
无人能答。这种违背常理的冷静,让城头所有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汉军不像是在面对一个唾手可得的猎物,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早有预谋的围猎前的最后等待。
这种等待,消磨着守军最后的心气。
几天后,消息陆续传来。
褒英在稳定新郑局势后,派出一支偏师,打着汉军旗号,大张旗鼓地向西北方向运动,做出威胁晋国南境的姿态。
同时,另一支精锐骑兵则快速南下,出现在楚国北境(原蔡地)附近,进行武装侦察,耀武扬威。
这两支军队的动向,如同两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晋、楚两国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
绛城,晋国朝堂上,关于是否立刻出兵干预、救援陈国的争论更加激烈。
主张谨慎的一方声音变大:“汉军新胜,士气正旺,且其兵锋直指我境,此时援陈,恐引火烧身!”
刚刚接过晋国爵位的太子申生,此时看着地图上那支指向自己腹地的汉军偏师,犹豫再三,最终下达了命令:“增兵边境,严密监视,未有寡人诏令,不得擅动!”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公卿之乱还没平定,外围又要面对势大的汉国,申生只觉得头痛,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有了不少白发。
郢都,楚王接到汉军骑兵逼近蔡地的消息,勃然大怒,但怒意之下是更深的忌惮。
虽然早有预料,但是汉军展现出的远程机动能力和挑衅决心,让他不敢轻易将宝贵的兵力投入到救援注定要灭亡的陈国这个无底洞中去。
“令北境诸军严守,非王命,不得与汉军启衅!”楚王的命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妥协。
晋、楚的沉默,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彻底锁死了陈国最后的外部希望。
宛丘,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岛,城中聚集了陈,郑两国的主力,虽然兵力很多,但是粮草补给越发困难,已经开始出现兵痞劫掠百姓的恶性事件。
城内的绝望开始像瘟疫一样蔓延。
粮食日益短缺,军心彻底涣散,甚至开始有成群结对的乡党士兵在夜里缒城投降。
陈侯每日在宫中咆哮、哭泣,甚至斩杀了几名提议投降的大臣,但已无法阻止崩溃的趋势。
陈国本就是中原小国,国力还不如曾经的小霸郑国,如今郑国都灭了,他哪还有底气和汉军拼命?
陈国治下诸城封官也早就在陈国多年的中原混战中受尽了折磨,此时眼看着更强大的郑国都灭了,他们更不愿意出兵勤王了,此时多保留一份力量,未来也好在新君治下多几分话语权。
于是吕熊敏锐地捕捉到了陈国的气氛,也猜到了不断有兵士出逃的宛丘城内气氛的变化。
他知道,时机到了。
他没有选择强攻,而是派出了劝降的使者,同时命令部队摆出总攻的架势,施加最后的心理压力。
这一次,使者没有被驱逐,也没有被杀害。
在经历了又一天精神上的煎熬后,宛丘城门,在一个灰暗的清晨,缓缓开启。
陈侯素衣白马,口衔玉璧,手捧舆图、兵册,带领着陈国文武百官,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城门。
他脸上已没有了血色,只有一片死灰般的麻木。
吕熊骑着战马,立于汉军阵前,玄色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他平静地看着这一幕,脸上无喜无悲。
当陈侯颤抖着将象征国家权柄的一切高举过头顶,跪倒在汉军阵前时,整个战场鸦雀无声,只有风卷旗帜的扑啦声。
吕熊缓缓策马上前,接受了投降。
至此,中原腹地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郑与陈,在汉国迅雷不及掩耳的军事打击和精准的战略布局下,先后覆灭。
消息再次传开,这一次,中原大地上再也听不到任何形式的“笑声”。
无论是洛邑周天子的复杂喟叹,郢都楚王的阴沉凝视,绛城晋侯的沉重叹息,雍城秦伯的野望闪烁,临淄齐侯的精心盘算,还是商丘宋公的惶恐不安……所有声音都沉寂了下去。
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氛围,笼罩了整个天下。
汉国用郑、陈两国的灭亡,向全天下宣告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由汉国主导的时代,已经无可阻挡地降临了。
从一个偏远的姬姓封国,到成为逐鹿中原的天下一霸,汉国这个名字将注定成为各国萦绕心头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