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梦回春秋当大王 > 第230章 天下震荡

第230章 天下震荡(1/2)

目录

当褒英率领的汉军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叩开新郑城门,迫使郑伯肉袒出降时,整个中原大地还沉浸在一个“既定”的认知中:汉国,这个新兴而咄咄逼人的势力,正深陷于对郑、陈两国的长期战争泥潭,即便不败,也必将元气大伤。

然而,新郑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消息,如同一声晴空霹雳,以比骑兵更快的速度,沿着官道、驿站、商旅之口,疯狂地向四面八方传播开去。

洛邑,王畿。

周天子听着寺人禀报,初时似乎没听清,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你说什么?新郑城破?郑侯……降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先是愣了片刻,随即,一种极其复杂、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

郑国,作为王室近畿的重要诸侯,昔日也曾与王室龃龉不断,如今却……他突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汉国!好一个雷霆手段!”

笑声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带着几分癫狂,几分释然,更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悲凉。他笑郑国的不堪一击,笑诸侯的勾心斗角,也笑这礼崩乐坏、强者为尊的世道。

汉国的崛起,固然是对旧秩序的挑战,但何尝不是对如郑国这般日渐衰朽、却仍占据要津的老牌诸侯的沉重打击?一种微妙的、幸灾乐祸的情绪,在这位早已失势的天子心中滋生。

郢都,楚国。

楚王正在欣赏新编的巫舞,听到消息时,手中的酒爵微微一颤,美酒洒出了些许。他挥退舞姬,目光锐利地盯住禀报的令尹。

“消息确切?汉军不是还在宛丘和陈、郑联军纠缠?如何能一夜破新郑?”他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在得到再三确认后,楚王沉默了,再没有心思赏舞,刚刚和姬子越签订的停战协议,此时仿佛一个笑话。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从汉国的疆域扫过,掠过已灭的郑国,最终停留在楚国北境最后的一块土地,原来的蔡国所在,紧紧临姬子越占据的申地的——蔡地。

汉军展现出的这种恐怖的机动性和攻坚能力(尤其是那传闻中的“火器”),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雍城,秦国。

秦伯正在与公族子弟围猎。接到快马传来的密报,他于马背上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瞳孔便骤然收缩。他猛地一挥手,止住了喧闹的狩猎队伍。

“郑国……亡了?”他低声自语,随即,脸上露出一丝混合着惊讶和野心的笑容,“呵呵,哈哈!这中原,真是越来越热闹了!”笑声粗犷而充满力量。

秦地处西陲,一直谋求东出。

汉国的强势东进,打破了晋、楚等传统强国对中原的垄断,对秦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他仿佛看到了东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新的格局和缝隙。

绛城,晋国。

新晋侯正在与自己的两个弟弟商议政事。

当“郑国已灭,郑侯请降”的消息传来,整个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晋侯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想笑,却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呵……呵呵……汉军兵锋,竟至于斯?”笑声苦涩。

郑国地处中原腹心,与晋国接壤,是其南下争霸的重要支点和缓冲。

如今郑国猝亡,汉国的兵锋直接抵近了晋国的南大门,巨大的战略压力扑面而来。

重耳和夷吾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另一边陈国宫城。

陈侯原本还在为前线暂时顶住了汉军攻势而稍稍松了口气,甚至暗中与使者商议,是否可向楚国或晋国求取更多援助。

新郑陷落的消息传来,如同一声丧钟,在他耳边炸响。

“不可能……绝不可能!”他失态地大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郑国……郑国怎么会……”随即,他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席上,发出了一阵似哭似笑的呜咽声:“哈哈…哈哈哈……完了,全完了……”笑声中充满了绝望。郑国一灭,陈国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和战略犄角,彻底陷入了汉国的三面包围之中,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商丘,宋国。

宋公闻讯,惊得直接从坐榻上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良久,才抚着胸口,喃喃道:“迅雷不及掩耳……真乃迅雷不及掩耳啊!”他苦笑起来,“呵呵,这中原的天,变得太快了。”

宋国一向以殷商后裔自居,讲究礼仪,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礼仪显得如此苍白。

他开始深刻反思宋国的中立政策,是否还能在汉国这头新崛起的猛虎身边安然无恙。

临淄,齐国。

年轻的齐侯正在海边眺望,畅想着“鱼盐之利,甲于天下”的富庶。消息传来,他捻须的手顿住了,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哦?郑国就这么没了?”他先是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呵呵,哈哈,有意思。看来,这天下的买卖……要换种做法了。”

齐国的笑声里,少了些恐惧,多了些算计。

汉国的强大,意味着旧的晋、楚霸权受到挑战,齐国或许可以凭借其富庶和地理位置,在新的格局中待价而沽,甚至与汉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盐铁之利,或许能找到新的、更强大的买家。

……

同样的震惊,同样的“笑声”,在每一个诸侯国的宫廷中上演。

只是,这笑声背后,是恐惧,是忌惮,是野心,是算计,是绝望,是迷茫。

汉国用一场教科书般的闪击战,不仅灭亡了郑国,更是狠狠地敲打了所有还沉浸在旧梦中的诸侯。

中原的棋局,被一只强有力的手彻底掀翻,新的时代,伴随着新郑城头的硝烟与哭声,以及各国宫廷中那形形色色的“笑声”,轰然降临。

而此刻,最开心的要数远在江州的姬长伯了,卫宛的奇兵,解了许城之围,间接帮助褒英完成了既定的战略预想,速破新郑!

当三翎骑兵的报捷声踏破江州的宁静,马蹄声如战鼓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姬长伯正与幕僚在殿中推演沙盘,听到由远及近的“捷报”声,他手中的兵符“啪”地落在标注着“新郑”的城垛模型上。

“主公!”亲卫统领几乎是跌撞着冲进来,脸上因激动而涨红,“许城大捷!新郑……新郑破了!郑伯肉袒出降!”

殿内霎时一静,只余窗外愈发清晰的欢呼声浪,姬长伯麾下众臣子下意识地站起身,大家眼中都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姬长伯缓缓抬起头,他没有笑,眼眸里先是掠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即像是冰封的湖面骤然开裂,涌出灼热的光亮。

他抬手,止住了正要欢呼的众人。

“详细说来。”他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在询问今日的天气。

当信使将卫宛如何佯攻宛丘、暗攻许城郑国最后的勤王之军,褒英如何在许城外配合卫宛大破郑国最后的一支主力的经过一一道来时,姬长伯才慢慢站起身。

他走到殿门边,望着远处街道上渐渐汇聚、沸腾的百姓。

“好一个卫宛,好啊。”他低声说了一句,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那背负了数年的千斤重担,似乎在这一刻稍稍减轻,之前因为褒英的草率出击,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彻底扭转。

然后,他猛地转身,脸上终于绽开一个毫无阴霾、畅快淋漓的笑容:“哈哈哈!天佑我汉国!将士用命,功在千秋!”

这笑声如同号令,整个江州城彻底沸腾了!钟鼓齐鸣,欢声雷动。

汉国举国欢庆。

当江州的欢庆声浪直冲云霄时,远在陈国宛丘前线的汉军大营,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紧绷的肃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