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477章 家乡的欢迎

第477章 家乡的欢迎(2/2)

目录

比起杭州的威仪、湖州的礼遇,此间的欢呼更多了一份血脉相连的灼热。

船渐靠岸,景象分明:

左侧,是以乌程刘知县为首的全县官员,袍服整齐,肃然恭立。

县学周教谕、徐山长、夫子李修竹皆在列,训导更领着数十名青衿学子翘首以盼。

林向安望去,不少都是旧识面容。

右侧,则以林桥为首,王和忠、王鸿、王长田等两家亲族与族老尽数到场,人人身着吉服,满面红光。

想来祖母与父母,必是端坐家中等候。

依循古礼,子女纵居高位,亦不可劳动父母亲迎,方是孝道之本。

若是让父母出门迎接儿子,是以卑凌尊,是极大的失礼,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家门无教。

还有无数乡绅耆老自发聚在岸边,欢声如浪,议论不绝。

“来了来了!状元公回来了!”

一声嘹亮的呼喊划破长空,码头上顿时欢声雷起,如沸如腾。

林向安稳步踏下船板。

乌程刘知县立即率众官迎前,双手捧着一坛系着红绸的乌程黄酒,声若洪钟:

“下官乌程知县刘明远,恭迎修撰老爷荣归故里!谨奉本地陈酿,愿大人此去鹏程万里,永怀桑梓!”

林向安稳稳接过酒坛,又伸手托住正要行礼的知县:

“老父母切莫多礼!学生今日所成,皆赖故乡水土滋养。这坛酒,学生定要留着与家人共饮。”

一席话说得知县心头温热,众官相视颔首。

此时,县学徐山长振袖引领,数十学子齐声诵道:

“维我乌程,文脉绵长。状元及第,光耀乡邦!”

清朗童声在河面上回荡,林向安胸中暖意翻涌。

虽历经多番迎迓,唯此乡音最动心肠。

他旋即转向亲族方向,撩袍深深一揖:

“不肖子弟林向安,拜见各位族老,拜见各位叔伯长辈!赖祖宗荫德、乡亲扶持,侥幸成名,今日归来矣!”

这一揖,敬的是血脉根源,是乡土深恩。

王鸿急忙上前搀扶,语带哽咽:“好孩子,快起身!你是我全乌程的骄傲!今早你父母激动得坐立难安,定要亲来相迎,被我们生生劝住了。”

林春花抹着泪挤到跟前:“安儿!你祖母日日倚门盼着你呢!”

林向安对族人温言笑道:“各位叔伯姨婶,且容向安先全了官家礼数,稍后必当登门拜望。”

码头上欢声更炽。

鼓乐骤起,鞭炮震天。

几个总角小儿钻过人群,好奇触摸他官袍上的白鹇补子。

待大人慌忙拉扯时,林向安却俯身轻抚孩童发顶,从袖中取出备好的京城饴糖一一分赠。

熟悉的乡音,亲切的面孔,远比任何隆重的仪仗更令人心潮澎湃。

在万众簇拥下,他翻身上马。

锣声三响,仪仗开道。

马儿踏着熟悉的青石板路,穿过张灯结彩的街巷,路旁酒肆二楼突然飘下漫天花瓣,抬头望去,竟是孙文石等人倚栏举杯,朗声笑道:

“状元公,可喜可贺啊!”

题外话:

先给大家说一声抱歉。

综合考虑了良久,我决定写在林向安带家人去京城处完结。

原本早就该完结,但一直拖到了现在。

一方面是数据,百万书测一点没给量,有点伤我心,哈哈,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是我感觉写不好官场权斗,写到这里已经很勉强了。

完结后,以番外的形式来呈现林向安做官的过程,细节就一笔带过。

虽然有很多问题,也被很多人说。

其实我是以很简单的心态写的这本:就是想了解古代科举是怎么样的,仅此而已。

写的有些干涩,节奏也不太好,大多都是凭感觉就这样稀里糊涂写了下来。

我又是喜欢了解各种东西的人,所以呈现了很多让大家觉得注水的情节,就在这里给大家道个歉哈。

后面我会学习其他人的小说,一点点改善,我希望以后自己能一点点进步。

在此谢谢看到这里的宝子们了。

具体还会写状元回家乡的一些事情,估摸还有两万字吧,具体我也不清楚。

但我会好好写完在家乡的这段内容,来告别这本书。

至于番外,打算先放空一段时间,再来补上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