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413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第413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2/2)

目录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李世民也没在泰州多留,而是带上大军直奔曲阜。

抵达孔府之后,李世民同样只是在至圣先师的牌位前上香三柱,便离开了孔府。

一路上,他没有惊动任何百姓,更未命地方官府做什么排场修什么行宫。

就仿佛是一个普通的旅客慕名而来,在抵达目的地合影留念之后,便踏向下一个目的地。

一行人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游。

当长安城高大的城墙再一次映入众人眼帘时,贞观十八年也就晃眼而过了。

时间来到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看起来越发的老了。

同时,朝堂之上,贞观初年那些和李世民共谋大事,乃至于和柴令武私交甚笃的老臣,也已经不见了一大半。

贞观十九年四月,岑文本也去世了。

同月,金城郡公姜行本,戴国公左难当也相继去世。

五月,颜师古因病逝世,没几日,其弟颜相时也在礼部侍郎的职位上逝世。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臣离世,李世民也变得有些沉默寡言起来。

看得出来,他开始怀念起那些往事,追想当年那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

眼见李世民一天一天沉寂下去,柴令武果断上书,奏请李世民召天下画师,为那些已经逝世的开国功臣画像。

一来,可让后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二来,也可解陛下的思念之情。

对于这个提议,李世民欣然应允,当即召集了天下画师,由大画家阎立本统率,开始为那些给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画像。

阎立本带人一番商议,最终选出十一位功劳最大的功臣,预备效仿汉宣帝刘洵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共画出十一副等身像,高挂凌烟阁,用以启示后人。

但是没成想这个数字一出,活着的一群功臣不干了,纷纷找到李世民开始夸功。

李世民无奈,只得重新裁定人选,最终将十一人的名额扩展到了二十四人,并将活着的有功之臣,也给画了进去。

人员选定,名单裁定。

阎立本也不浪费时间,带着一群天下手艺最精湛的画师,仅用时三个月,便将二十四副栩栩如生的等身画完成。

随着画像入阁,李世民又召集天下石匠,在凌烟阁内篆刻石碑二十四面,专门记录画上功臣此生的功绩。

贞观十九年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与功德碑落成。

李世民观后大喜,下诏于凌烟阁大宴群臣,同时邀请那些还活着的功臣,去瞻仰自己的画像与功绩。

柴令武也在邀请之列,因为他老爹柴绍,也上榜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柴令武受邀来到凌烟阁中观摩,看着画像上那栩栩如生的二十四人,一时间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凌烟阁功臣,是在贞观十七年落成。

而在这个历史时空,却拖到了贞观十九年,两年的时空错落,让他颇有一种斗转星移的感觉。

“哇哈哈哈,怎么样,这画上之人,与俺老程像吧?”

程咬金的大笑声吸引了柴令武的注意,他应声看去,便见程咬金站在自己的画像前方,不断摆着poss。

那脸上的嘚瑟劲,就别提了。

同时,这么干的人还不止程咬金一个。

就连自家老爹柴绍,也静静地站在自己的画像前方,满脸的欣慰之色。

毕竟,比起那些已经死去的同僚,他们可是活着看见了自己死后盖棺定论的最终结果。

人嘛,谁还不是追求个身前身后名?

大多数人,都是死了之后,才会被后人盖棺定论。

而他们却是活着就能看见自己死后的样子,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他们高兴许久了!

“柴小子,你过来!”

柴令武正看得有趣,李世民苍老的声音忽然传进了他的耳朵。

柴令武闻言,急忙小跑过去,朝李世民行礼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笑吟吟地说道:“朕知你素有诗才,再加上这凌烟阁,也是由你牵头方能建成,何不诗以记之?”

听见这话,柴令武不由得愣了一下。

但就是他愣神这片刻功夫,其他人也被李世民这话所吸引。

以程咬金为首的一群老家伙顿时凑上来,起哄道:“柴小子,老夫等人怎么着也算名垂青史了,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就是,如此盛事,让你作首诗记录一下,不算为难你吧?”

柴令武回神,下意识看向一群老家伙,便发现连自家老爹都是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

既然连老爹都希望他做文抄公,那他再推脱,就显得有些不像话了。

于是,他果断道:“有诗,自然有诗。”

“既然有诗,还不速速道来!”

众人闻言,眼中趣色更浓,纷纷出言催促。

柴令武见状,也不再卖关子,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安静,且听我言。”

听见这话,上一秒还喧嚣的凌烟阁瞬间陷入寂静,有的只剩下柴令武清朗的念诗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西疆五百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随着柴令武的话音落下,本就安静的凌烟阁更是静得落针可闻。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良久,李世民率先呢喃一声,随即猛地赞道:“好诗,真乃传世之作也!”

李世民的声音惊醒了陷入震惊的众人。

下一秒,场中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称赞声。

“哇哈哈哈,好诗,果然好事。”

程咬金豪迈大笑几声,但刚刚夸赞一句,便听得牛进达阴阳怪气道:“你个老匹夫,也懂诗?”

程咬金一愣,随即勃然大怒:“难道你懂?”

牛进达悠然自得:“那是自然,要我说,这就不是什么好诗,而是绝世好诗!”

“你.......我......”

程咬金本来都准备看看牛进达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出来,突然听见这句绝世好诗,顿时就给他整不会了。

他期期艾艾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悻悻地瞪了牛进达一眼:“用你说,难道俺老程不知道这是绝世好诗?”

“哈哈哈哈~”

牛进达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是凑到了柴令武身边,不住地夸赞柴令武诗才无双,堪称大唐顶尖。

而对于这些夸赞声,柴令武自然是来者不拒。

开玩笑,他好歹也是初唐诗仙的好吧。

一群人夸了半天,柴令武也乐了半天。

但随着气氛逐渐沉寂下去,却是突然有人冷不丁问道:“柴贤侄,你这诗,固然是绝世好诗,但老夫有一处不解,可否请贤侄解惑?”

众人下意识看向说话之人,正是长孙无忌。

柴令武点点头:“长孙伯伯请说。”

长孙无忌笑问道:“不知贤侄诗中所写这西疆五百州,指的是哪里?”

柴令武挑了挑眉,却是没料到长孙无忌会纠结这个。

他眼珠子一转,笑道:“西疆嘛,自然是我大唐以西之地,如今我大唐东临大海,北抵冰原,南临半岛,已是扩无所扩,唯独这西疆,仍是未能尽数入我大唐之手,小侄此诗,就是要告诫后人,需以诸位长辈为榜样,时刻不忘开疆拓土的决心!”

“原来如此!”

听见柴令武的解释,一群老家伙顿时恍然大悟。

他们就奇怪,柴令武干嘛不写东疆北疆南疆,独独要写西疆,感情还有这么个隐喻。

不错,真不错!

长孙无忌闻言,更是满脸赞赏之意,笑着颔首道:“贤侄此诗立意之高,老夫生平仅见,佩服,佩服。”

“诸位长辈过誉!”

柴令武谦虚摆手,丝毫没有半点心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