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贞观风流 > 第414章 李泰:我想知道,你为啥揪着我不放?

第414章 李泰:我想知道,你为啥揪着我不放?(1/2)

目录

凌烟阁上一首诗,让在仕林中本就已经有诗仙之名的柴令武再次小小的火了一波。

而随着大唐日报将他在凌烟阁上所作之诗登报展示之后,大唐更是立马就掀起了一波投军的热潮。

放眼整个大唐天下,是人不是人的都敢跑到所在户籍的折冲府征兵处去念上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西疆五百州。”

然后要求当地折冲府将他的名字给添上去,并放下有战必应召的狠话。

一开始,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唐还乐见其成,但当各地折冲府发现,就连十三四岁的中二少年小屁孩,也开始满脑子的精忠报国之后,顿时就不开心了。

毕竟,大唐现在并不缺兵员。

于是,随着地方上一封封不再征兵,或是不征十八岁以下的兵员的告示贴出来之后,一群中二少年顿时梦碎折冲府。

当然,对于如今疆域超过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唐来说,这些事情,都只能算是一些微不足道小插曲。

怎么将这些录入大唐舆图的广袤疆域,真正变成有唐人居住,有唐人劳作的实控疆域,才是大唐君臣迫切需要考虑的事情。

毕竟依照汉人一贯的作风,那打下来的领土,就是汉人的固有领土。

哪怕后世子孙不争气,丢掉了一些,更后世的子孙也可以打着一个自古以来的旗号继续夺回来。

因此,对于这些疆域,大唐肯定是要好好治理的。

于是,大唐又一次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大开发和大基建,而这一次,大唐的重心,依旧是修路。

修路,永远是中央王朝统治地方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秦设直道,开五尺道,才有了汉武帝北征大漠,南收南越,岭南,滇国等作为。

同理,若没有隋炀帝连通天下运河,大唐也不可能将江南之地与中原地区紧紧的绑在一处。

尽管隋炀帝修建运河的初衷,只是单纯的为了享乐,但也不可否认,运河带来的衍生效果,确确实实还在发力。

别的不说,洛阳能有今天几乎与长安齐平的政治地位,与大运河绝对脱不了干系。

所以,有这些先例在前,大唐将修路作为重中之重,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毕竟,那些遥远的疆域,有没有人不重要,但必须要有路。

只要有路,依照唐人极具开拓性的性格,就绝对不会放弃那些地方。

只要路通了,那些遥远的地方,也迟早会建立起村庄,城镇,学堂,乃至于衙门,最终,响起惶惶圣人之言。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些遥远的疆域,几乎都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这些化外蛮人时叛时降,很难搞定。

但有了路,就不一样了,不论哪里发生叛乱,唐军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平叛,这些路,就像是一柄柄悬在他们头上的利刃。

而李世民这位一手缔造了贞观盛世的伟大帝王,在定下大唐未来几年发展的大基调之后,便也不怎么管事了。

他带着长孙搬到了翠微山行宫,开始了自己的养老度假生活,并偶尔乔装打扮一下,去书院充当教书先生。

至于朝中的一摊子事情,则是被他尽数交给了太子李承乾。

许多人都觉得,李世民这个举动,是要效仿当年的太上皇,给太子李承乾铺路,让太子尽快上手朝政。

最后再扶上马,送一程。

但其实只有柴令武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纯粹是因为年老体衰,没有精力再去管事了。

是的,年老体衰。

很难想象,这个词,会出现在一个四十八岁的中年人身上。

但这就是事实!

他年轻的时候,受了太多伤,也流了太多血,再加上东征高句丽,一去就是两年时间,也耗费了他极大的精力。

时至今日,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再去管朝政了。

光是那些复发的旧疾病,便足够耗去他大半的精力。

因此,他现在的状态,就属于是多活一天算一天的那种纯等死的状态。

而柴令武为什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则是因为......李世民每一次旧伤发作,都要他去侍疾。

理由是一个女婿半个儿,何况还是亲外甥......

所以,柴令武没办法拒绝,也不想拒绝,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李世民究竟还能活多久。

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九年的末尾,即将迈入贞观二十年。

而按照历史的记载,李世民将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驾崩。

算一算时间,其实也就只剩下两年半了。

对于一个只剩下两年多寿命的老人,他愿意给予更多的耐心。

至于其他事情,都与他无关。

......

......

贞观二十年的元旦,柴令武是在翠微山行宫陪李世民一块儿过的。

除了他之外,还有以李泰为首的一群皇子和公主,也特意赶来了翠微山陪李世民过节。

至于为什么是李泰,则是因为李承乾没来。

作为大唐名义上的太子,实际上的常务副皇帝,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如今的李承乾,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以太子之名行使帝王之权的角色里面。

所以,他需要留在长安主持大局,代替李世民去做赏赐群臣,宴请群臣之类的杂事。

傍晚时分,李世民受不了一群孙辈小屁孩的叽叽喳喳,早早的睡下,一众公主与皇子们也去寻了长孙和自己的母妃。

整个翠微宫主殿,便只剩下了柴令武,李泰,和一群小孩子。

这些小孩子之中,除了柴令武家的四个孩子王之外,还有李泰,李恪,李愔,李佑等一众亲王的子嗣。

是的,当年那群在国公府,被柴令武揍得嗷嗷叫的小屁孩,如今也都为人父,为人母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看着眼前的一群小屁孩,柴令武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他,心头莫名有些唏嘘。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我也都到了而立之年。”

听见柴令武的感慨,一旁的李泰也忍不住接了句话。

如今的李泰,比起当年,少了几分孩子气,多了几分干练与稳重,除了体型依旧硕大,倒还真有了几分贤王的架势。

柴令武闻言,从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屁孩身上收回目光,转头看向李泰问道:“刚才的晚宴,你吃饱了没?”

李泰闻言,顿时肥脸一挑:“怎么,你有其他想法?”

“走,去山上,请你吃烧烤去!”

柴令武头一甩,看向门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