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借题发挥崇祯铺路 趁虚而入插手东江(2/2)
崇祯帝气得拍案而起,“好一个旧例!朕给袁崇焕的军饷,这还没有出户部就没了一百万两?那到了兵部手里,是不是又不见了一百万两?”
毕自严不敢闭嘴,只得据实回答:“是。”
崇祯气得眼泪都出来了:“合着还没出中央官衙的地界,就只剩下三百万两。那等到出皇城,是不是只剩下二百万两?”
毕自严倒也老实:“不止二百万两,出京城时还有二百六十万两。”
“你们真行,银子到了你们手里,你们是层层盘剥,五百五十万两,到了辽东就只剩下二百万两。辽东将士浴血奋战,却吃不饱穿不暖,你们于心何忍!”
大堂上只剩下当时没在朝廷的韩爌和孙承宗两人站着,其他大臣纷纷吓得跪地,瑟瑟发抖,只敢大呼:“臣等有罪,陛下息怒。”
崇祯帝扫视众人,怒声道:“你们确实有罪,朕省吃俭用才攒到这么一点家底,就被你们以旧例之名贪腐了事。
你们这么不待见朕的士兵,恨不得把朕的军队全都饿死了。既然如此,那朕的卫队就不麻烦你了,朕要自己养自己的卫队,也省得找你们要钱,这么闹心。”
崇祯帝越说越气,“从今日起,朕要组建一支只效忠于朕的卫队,所需钱粮直接从内帑出,不再找你的户部要钱。所有钱粮不再经你们之手,朕自己的卫队朕自己养。”
“皇帝要自己养军队?这是想走武宗的路,重新掌握军权的节奏吗?这刚落水一个皇帝没两年,莫非又要再落水一个皇帝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惶恐,却无人敢出声反驳。
这时,孙承宗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息怒,朝中贪腐之风确实该整治,但是组建卫队之事,还望陛下从长计议。
至成祖之后,文官掌兵是朝廷法度,陛下怎能自己掌兵,带头破坏祖宗规矩,还望圣上三思啊。”
崇祯帝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缓:“孙卿所言,朕亦明白。但你们的成例,朕哪里承受得了。
花十万人的银两,连一万人都养不下来,再这样下去,拱卫京师的三大营都被你们饿死了。
你们自己说一说,那三大营除了老弱病残,可还有能战之兵?别以为朕不知道,朕的三大营现在已经成了花子营。
组建卫队之事,朕心意已决,尔等休要劝阻。”
孙承宗见崇祯帝态度坚决,想着皇帝正在气头上,先退一步缓缓,以后再说。
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臣遵旨。但还望陛下在组建卫队时,能选拔良将,严格训练,以保卫队之战斗力。”
崇祯帝点头道:“朕自己的卫队,朕自会慎重考虑。
如今袁崇焕一案,证据确凿,
其付托不效,欺君罔上是为不忠。
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是为养寇。
以谋款则斩帅,使敌无后顾之忧。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致使京城周边百姓生灵涂炭,是为失职。
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实为护敌。
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其心不轨,此六罪,不可饶恕。”
说罢,崇祯帝看向袁崇焕,“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伏地痛哭:“臣有罪,辜负陛下信任,臣愿以死谢罪。”
崇祯帝长叹一声:“将袁崇焕押入大牢,依照大明律法,当如何发落,你们三司早下定论,不要拖得太久。”
随后,崇祯帝又看向袁崇焕,“你罪行累累,误国殃民,本当严惩,最少也得判你个满门抄斩,但念你曾为朝廷效力,朕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着三司根据大明律法规定,罪你一人,你的家人后代就免死,全发配了吧。”说罢,便拂袖而去。
袁崇焕长叹一声,“罪臣恭送陛下,陛下圣明,臣罪有应得,臣领罪。”
皇帝怒气冲冲的走了,众大臣长舒一口气,大堂之上的紧张气氛才稍有缓和。
而崇祯帝要组建卫队的想法,也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中激起了层层波澜,众勋贵们开始到处走动打探消息,想搞清楚这新卫队的组建,自己家能不能插上一脚。
而三司衙门内,大臣们面面相觑,皆暗自庆幸今日未被重罚。但一个个心里都在盘算,回去就派人调查,调查。
是哪个缺德的把提留的事告诉了皇上,现在惹的皇上震怒,砸了自己的饭碗,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而袁崇焕,依旧跪在原地,眼神空洞,不知命运将何去何从。
……
鸭绿江口,东江镇皮岛上的刘兴治,还在做着他的骑墙美梦,这段时间他从黄台吉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而朝廷那边似乎也没了什么动静。
刘兴治觉得自己找到了在朝廷和后金之间的生存之道。只要自己把握的好,就可以左右逢源,却不知危险正悄然逼近。
后金使者不断催促他尽快表态,而朝廷的安抚文书又让他下不了降金的决心。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铁山镇铁矿的主要负责人吴正上岛请他到皮岛程家大院喝酒。
洒桌上,一封来自程风的信送到了他手中,信中的内容让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信中,程风点明他的骑墙之举,还告知朝廷虽表面安抚,实则已在谋划对付他,后金也并非真心接纳,不过是利用他恶心恶心朝廷。若他继续摇摆,必将落得两面不讨好,死无葬身之地。
但程风也给他指了条明路,只要他安分守己的守住东江镇,可以和黄台吉眉来眼去收受好处,但不可投降了女真人。
只要他不投降,旧港就能保他周全,还能让他在东江镇继续有一席之地。
就算是这东江镇住不下去了,旧港也是他的退路,但是要敢投降女真人,大少可以保证他走不出东江镇。
刘兴治手拿着信,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他不是害怕,他是激动的浑身战抖。
在他看来,虚谷公子的信并不是在威胁,而是给了他一条生的保障,有了大少的承诺,他再也不用担心朝廷或者建奴对自己不利了。
他深知那旧港悬浮于海外,军事实力极强,真要对抗起来,朝廷也未必是对手。若能得到他的庇护,只要自己不去作死,应该就死不了。
刘兴治平复了一下情绪,抬头对吴正说:“有了公子这话,下官这颗漂浮不定的心便安定了。
请吴掌柜转告公子,我刘兴治定会认认真真的守好这东江镇,一切只听从公子安排,公子让我打谁,我就去打谁,绝不含糊。”
吴正点头道:“刘将军放心,我定会如实转达,只要刘将军不三心二意的,这东江镇绝对是将军安身立命的宝地。”
刘兴治回到住处,仔细思索吴正的话。他明白,不管这虚谷公子是不是朝廷的人,虚谷公子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能跟在公子的身后,这是他目前最好的出路。
于是,他不再害怕得罪后金的使者,每次后金使者的来催促,他都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嘴巴一点都不带软的。
搞得黄台吉也拿不准,他到底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每一次建奴使者回去汇报情况,那黄台吉都气得吃不下饭。
而朝廷那边,也因各地不断出现的民变搞得焦头烂额,暂时无暇顾及东江镇,这反而让东江镇政治环境变得平静起来。
刘兴治有了退路之后,反而冷静了下来,开始认认真真的治理起东江镇来,东江镇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这计划之外的收获,也让程风有了更大的信心,开始等待机会要拿下来朝鲜黄海道的海州牧和全罗道了。
至于眼面前的平安道为何不先盘算,主要是大少要给黄台吉留一条进出朝鲜抢劫的路,自己把这进出的路堵死了,那黄台吉就不方便了。
没有黄台吉在前面吸引火力和骂名,大少就不能用一个救世主的姿态苟着拿下朝鲜。
……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六,大少日盼夜盼的东西终于送到了南京,通讯兵把三只长木盒子放在桌案上。
又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给大少:“院长,幸不辱命,机械厂的老师傅们赶了半个月的工,才制造出这么三把,不知道院长满不满意,这是袁老太爷写给你的信,请院长查收。”
程风接过信件,打开看了看信里的内容,又看看桌子上的三个长木盒子,大少心里老激动了。
放下手里的信纸,大少轻轻的打开一只木盒,拿出盒子里的东西,打开两只脚架,往那桌面上一放,竟是一把带了瞄准镜和消声器的狙击步枪。
这狙击步枪工艺精湛,枪身线条流畅,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光泽。大少抚摸着枪身,心中满是喜悦与期待。
程风端起狙击步枪,感受着它的重量与质感自言自语:“也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用上你们,但愿用不上吧,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愿意去做那免人千刀之苦的承诺。
但是,人要言而有信,本公子承诺了的事就不能耍赖,说好的放人就帮他免千刀之苦,这个承诺必须去兑现。”
大少虽然对自己设计的东西有信心,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这把枪的威力。
于是便叫上了柳隐,月儿,木兰,吴钟等人,带着二百护卫队浩浩荡荡的出了门,来到了南京郊外的莫愁湖畔。
找了一处没人的空旷之地,架好枪,车上消声器,在三百米的位置插上一面靶牌,大少先试着瞄准远处的目标。
随着一声清微的“叭”声响过,如同打了一下响指,虽说并未击中目标,但这个微弱的枪声,大少还是很满意的,这把狙击步枪的性能远超他的预期。
程风继续调试着狙击步枪,不断调整角度和参数。又经过几次射击,他逐渐掌握了这把枪的特性,命中率大幅提升。
掌握了这支枪的脾气,程风这才开始,在这荒山密林里举行射击大赛,大少要从这二百多人中找出三名神枪手来。
听说要搞射击大赛,护卫们兴奋不已,一个个的摩拳擦掌,要玩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来。
射击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众人纷纷展现出精湛的枪法,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六名神枪手脱颖而出。
分别是护卫队长吴钟,女保镖文玉,十八九岁的护卫小帅哥燕云亭,左风波,汤包,一名小美女姚文静。
程风看着这六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指着放在地上的三把狙击步枪:“哥哥姐姐们,你们看到的这三把枪,叫狙击步枪,这种枪不能打联发,只能单发射。
这并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枪,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你躲在后面打冷枪,专挑着对方的指挥官打。
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两人组成一组,自己确定谁是主射手,谁是副射手。然后熟悉这把枪,用好这把枪,这个枪练到人和枪融为一体。
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我要求你们练到五百米距离十枪五中,三百米距离十枪八中,二百米距离十枪十中。
我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你们只有五天的时间需要熟练掌握这把枪。你们还要先练习如何使用这瞄准镜。
只有把这瞄准镜用熟悉了才能打得准,这是对你们的考验,希望你们不要让院长失望,这里给你们的子弹也不多,每人一百发,一百发打完还不出成绩的,暂时淘汰。”
六人听后,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这个难度好像有些大呀,纷纷上前拿起狙击步枪,开始仔细端详。
吴钟作为护卫队长,率先开口:“院长放心,我们一定在五天内达到要求。”其他人也跟着表态。
接下来的五天,莫愁湖畔时常传来微弱的枪声。六人日夜苦练,熟悉着狙击步枪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在不同距离设置靶牌,不断调整呼吸和姿势,努力提高命中率。
到了第五天考核时,程风早早来到现场。吴钟第一个上场,他沉稳地架好枪,通过瞄准镜锁定目标,“叭”的一声,子弹精准命中靶心。
随后文玉、燕云亭等人也依次展示,均达到了程风的要求。
程风满意地笑了,他知道,有了这几名神枪手,完成帮别人减刑罚的目标,自己又多了几分成功的胜算。
八月初五,大少带着妹妹程思雨,柳隐等人到了松江府,二百人的骑兵队伍,进松江府确实有些吓人,别说普通百姓了,那城门卫都吓得躲得远远的,生怕招来无妄之灾丢了性命。
虽然护卫队已经非常的克制,尽量不要闹出动静,可老百姓哪里搞得清楚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知道有这种成群结队,又有统一服饰的家伙进出城池,老百姓一个不小心就要倒霉。
队伍所过之处,虽说护卫队的队员们已经尽量让自己的脸保持着微笑,老百姓还是像见了鬼一般,一看见他们就四散而逃。
“唉!这当兵的把名声都搞坏了,搞得老百姓看见像当兵的人比看见土匪还要害怕,这实在太扎心了。
那种看到了自己的子弟兵出现,就算有天大的事老百姓都不会再害怕的场景,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啊?
小爷想要那种军民一家亲的热情场面,还是任重道远啊。”
要不是因为要押运五十万两白银,需要大量人手保护,大少也不会带二百骑兵进城。
原本以为自己的护卫队守规矩,又和蔼可亲,进城之前还特别要求,所有人下马,牵着马走,所有的人面对百姓的时候都要面带笑容。
大少觉得说不定可以和本地的百姓搞个军民一家亲。
结果是一家亲没有搞成,反而把整个松江府搞得鸡飞狗跳。
得到报告的方岳贡急急忙忙的带着城防兵来到西大街,就看见一队牵着马走路的队伍,人和马都走得整整齐齐,对左右两边的百姓也是秋毫不犯。看上去确实很守规矩,很威风。
方岳贡还是第一次看见大少的护卫队,他心中暗自惊讶这队伍的纪律,比朝廷的正规军强的太多了。
方岳贡赶忙上前,拱手道:“程公子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程风笑着还礼:“方大人客气了,我是来踢了五十万两军饷的,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方岳贡听后,说道:“公子放心,那银子在松江府的库房里,下官派了重兵在那里把守着。绝对不会出任何岔子。”
程风点点头,“那就好,方大人做事,我还是放心的。”说罢,便跟着方岳贡前往库房。
一路上,百姓们依旧投来畏惧的目光,程风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到了库房,只见大门紧闭,周围布满了城防兵。方岳贡打开库门,五十万两白银整齐地堆放在里面。
程风让人上前仔细查看,确认无误后,胖手一挥:“把银子装上马车,我们即刻出发去上海县。
来到黄浦江畔的董家码头,正有两艘轻型护卫舰等在这里,程风把五十万两交给一艘护卫舰的舰长先送回台北去。
这笔钱有一半是用来帮天雄军购买军备的费用,另一半是天雄军的军费,那更不用从这里带去,京城的商铺里就有现成的,直接划拨过去就是。
离开黄浦江,两艘护卫舰出了长江口后便分道扬镳,带着银子的护卫舰南下去了台北,大少乘坐另一艘护卫舰北上前往天津。
八月初八,护卫舰到达天津海河环球商会专用码头,在上海县董家码头上舰的程大少爷在天津卫海河登陆,带着二百人马,分成五路,前后差距一刻钟,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城进发。
从天津到京城的官道上,四五十人的队伍常见,路上的百姓是司空见惯,队伍打散之后,便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一路上顺风顺水,安全到达京城。
护卫队陆续到达京城之后,程风稍作休息,便安排人到醉仙居酒楼包下三楼大包间,他要在这醉仙居酒楼请那些京城的纨绔子弟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