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东晋末年 > 分节阅读 149

分节阅读 149(2/2)

目录

诸多投来的目光中,卫风最满意的还是谢氏姊妹花的目光,正要谦虚两句,司马德文已抢先一步冷冷一哼:“一个小小的兵家子顶多读过几本书罢了,怎敢妄言作诗莫非我大晋没人了公义,你谢氏以诗文称道,尤其是你,名动江表,孤都自愧不如,岂能向一兵家子屈尊莫非不怕有辱你谢氏清名”

谢公义的脸面挂不住了,谢混的面色也不大自然,凭心而论,这叔侄俩并不愿与司马氏攀亲,王献之的凄惨下场早已证明了与皇室结亲没有好结果。

王献之临去前曾有人问曰:由来有何异同得失献之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这临死前的呓语简直催人泪下

而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也不幸福,虽贵为皇后,却形同守活寡,大好青春白白耗在了个呆子身上,自晋室南渡百年以来,勉强说的过去的只有褚太后,但付出的代价是独守空闺数十年

现如今,明眼人都能瞧出司马氏气数将尽,唯恐避之不及,无奈晋陵公主一力坚持,谢混也没办法,只得把谢文丽许给了司马德文。

第二五八章品诗

s:谢谢最爱初音妹子的月票

“哎”谢混叹了口气,不自觉的望向了谢文丽,昌明之后有二帝的图谶早已传的沸沸扬扬,而当今天子司马德宗无嗣,如不出意外,宫车之后将由司马德文继为第二帝

图谶之说深入人心,每每夜深念及于此,谢混总是难以入眠,末代皇帝的下场无比凄惨,倘若图谶真的应验,不仅谢文丽将命运难桀,谢氏都未必能不受牵连,尤令他心悸的是,当前的政局正逐渐地向这方面发展

相王父子被卫风诛杀,谯王被桓玄生擒,定罪斩首只在指日间,仅有历阳太守司马休之孤身脱逃,但他无兵无将,逃出去还能如何可以说,司马氏已濒至自司马懿于百多年前发动高平陵事变以来的最虚弱时刻,天下易服改姓,为时不远了

谢混看了眼一脸鄙夷之色的司马德文,暗暗骂他的不知好歹,宗室虚弱,你夹起尾巴做人啊,如此张狂不是救速死还是什么对于会稽形势,谢混大致有所了解,谢道韫也在信中隐晦的指出,卫风已在实质上掌控了会稽全境

麾下五万精兵,足有与桓玄一决雌雄的实力,欠缺的无非是个出身罢了,谢混相信,凭着卫风的能力,一旦入士,必致一飞冲天,这样的人,桓玄都拿他无可奈何,你司马德文作为一个无兵无权的藩王,又很明显将被桓玄挤压。凭什么和他较劲

谢混情不自禁的把目光投向了面色铁青的晋陵公主,一丝悔意油然而生

短短的一两息间,谢混各种念想纷来沓至,卫风却接过话头,淡淡道:“莫非德文老弟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也好让大正中、谢中书与公义品鉴一下”

“请你莫要和孤称兄道弟”司马德文不满的嘀咕了句,随即清了清嗓子,把腰杆挺的笔直,递给了谢文丽一个满怀自信的眼神,又以眼角余光瞥了眼王蔓,这才得意洋洋道:“诗文起于前汉。兴于我朝。自永嘉起,以黄老之学为贵,虚谈引为风尚,当时的诗作。皆含有玄学义理

及至南渡。诗文除阐述玄学义理。还与释道合流,于孙许孙绰与许询达至巅峰,为时人称颂。赞曰:其诗才高词赡,举体华美,富艳难踪,莫可越也

孙兴公孙绰作天台山赋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声孤再三拜读,确非虚言筒文帝曾称其诗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又有谢安石,王右军取其精义归纳为得意忘象,将我朝玄言山水诗推至一崭新的高度,孤恨只恨晚生了数十年,未得机会一窥前辈高人的风采,每每引以为憾,虽聊以诗文空作想象,亦是如隔靴搔痒,心痒难耐啊”

司马德文满脸唏嘘,似在为与当时的名士错肩而过感叹不已,只不过,眉眼间的得色却不假掩饰。

凭心而论,司马德文的总结堪称精僻,简练概括了玄言山水诗的渊源、发展以及包含的思想内容,谢混、谢公义、谢氏姊妹花不由点了点头,既便连和司马氏不对眼的庾氏与王蔓都不得不现出了赞同之色,更别提晋陵公主了,眉眼间的赞许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直未开声的陆仲元捋须叹道:“琅琊王年虽未及弱冠,对诗的理解却深刻之至,老夫敢断言,若专志于诗道,将来的成就必未会逊于公义世侄”

陆仲元说自已不如谢公义,司马德文非但不以为忤,反倒是沾沾自喜,毕竟谢公义的成就太高了,是公认的文章之美,冠于江表,在诗文上能与他相提并论,这份荣耀非同小可。

司马德文连忙谦虚道:“大中正过奖了,德文才薄识浅,愧不敢当啊”

“诶”陆仲元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又向卫风问道:“不知卫将军有何看法既然公义世侄对你推崇倍致,不妨趁着今日有闲,提出来让大伙儿都参详参详”

刷刷刷所有的目光全都转向了卫风,谢氏诸人与庾氏的好奇毫不掩饰,王蔓的美目中却暗含担心,毕竟司马德文抢了先,能讲的全讲了,除非卫风别出新义,否则,不可能有压倒司马德文的机会,然而这是品诗,不是吟诗,吟诗或许与天赋有关,但品诗的最先决条件是学识渊博,不渊博如何能品

晋陵公主与司马德文也是如此作想,四只眼睛里装满了轻蔑

卫风略一沉吟,便向陆仲元拱了拱手:“既然大中正问起,那末将献丑了,以下仅为末将一家之言,请指正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