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2/2)
准提道人笑道:“法不传六耳,陛下附耳过来。”
玉帝依言行事,准提道人便在玉帝耳边轻轻说了一番话。
这番话,只把玉帝喜得眉开眼笑,如同吃下了人参果,周身十亿八千万毛孔具得舒张,爽快无比,不由鼓掌大笑:“厉害厉害道友献此妙计,胜过十万天兵天将。今日天庭得道友相助,日后必有厚报”
准提道人正容说道:“贫道有言在先,此计他人皆可用得,只是陛下日后却万万不可将此计用到贫道身上”
玉帝欣然道:“这是自然”于是准提道人亦哈哈大笑
后人有诗说此计曰:
明珠弹雀实勘惊,
众鸟齐飞弓自鸣。
兜率广寒安可比,
离心离德祸非轻。
自阐教封神以来,西方教左右逢源,事事顺遂。准提道人此次又两售妙计,万事俱备,只等老君传教,正可谓春风得意。由此可见镇元子东海碧游宫之言不假,其所说之“截教兴后,阐教当兴,继之以西方教”之语,断天道大势,丝丝入扣,确实是有先见之明。
却说楚国苦县,有理氏女,一日于河边洗衣,见水上漂下一个黄李。理氏携之归家,食之而孕,经八十一年,方生下一个男婴。因怀孕太久,此子一生下来,便是白眉白发白须,故名之曰“老”,后又名之为“聃”。又因食李而生,取姓为“李”,后人称之“老子”,或曰“老聃”是也。
老子即太上老君转世之身,特地临凡来传教义。因他是圣人元神,转化凡胎,凡人精血供养不足,因此怀孕八十一年,竟未生而先老,遂使时以为奇。
此事有诗为证: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第281章 准提以儒乱道 老子出关化胡
老子降世,乃传一字曰之为“道”,立道之言,唱道之名,论道之动,务道之本。又收高徒四位,周游列国,传其教义,分别乃是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是也
于是其教曰:“道教”
老君这边传教,西方闻风而动。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言道:“道兄,太清圣人立教,以“道”为名,你以为如何”
接引道人说道:“善哉大道之中,包含天道,天道之下,乃是人道。鸿钧老师一道传三友,身合天道。太清圣人舍“天”而取“道”,岂非大智者欤乎道者,含天地人,包罗万有,可阐而述之,可截而取之,可破而立之,与三清之道,不悖不逆,足可传承不朽”
他虽然未能如镇元子一般看得长远,未想到人道之隐患,但到底有大智慧,也隐隐看出了太上老君立教的深意。
准提道人说道:“彼不动,我亦不动。彼既动,吾亦当前往东土行事道兄有大智,贫道之教,要如何传法,还请道兄指点”
接引道人说道:“同为西法,理该如此吾已有定计,你且来看”因做法,在半空书一大字,闪烁金光。
接引道人问准提道人道:“你看此字为何”
准提道人视之,其字上如穹盖,下平以承之,其中还有一“人”字。
准提道人答曰:“此乃“天”字是也”
接引道人说道:“你此去东土,非为传我西方,实为乱彼道统,好使我有可趁之机。既如此,彼舍之,吾取之,异日与其对论起来,庶几亦不离老师之道”
准提道人不解,问道:“天之一字,众仰而视之。敬而远之,亲而实疏之,何以立教哉”
接引道人微微一笑,说道:“你再看来”用手一指,其字顿时一改,“人”字变大,居于前。穹盖下,平底起,如同天地俯仰,居于后。
准提道人说道:“此“仁”字是也”猛然醒悟过来。不由抚掌大赞:“妙哉妙哉敬天地而远,独亲于人凡夫俗子。能不顶礼膜拜乎以此足可乱道也”
接引道人说道:“若要亲于人,单“仁”字尚嫌不足”于是又在“仁”字下方,书了“义、理、智、信”四字,独无“道、德”。
准提道人心领神会,稽首拜道:“道兄之意,吾已然明了。”
接引道人又叮嘱道:“师弟。你此去东土,虽是元神转世,临凡,但仍然不可在轻易露了自身根底。否则,日后西法东传,另有挂碍”
准提道人应道:“我自领会得”
于是大计遂定
却说鲁国陬邑,有一大户,曰叔梁纥,乃是宋国主政大夫孔父嘉之后。因祖上避祸而至鲁国。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有足疾而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颜氏女,得颜征在是也。
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逾七旬,婚配于礼不合,因闻尼山之神灵异,叔梁纥与颜征在遂在尼山巢屋而居,并时时至神庙拈香祷告,乞求早生贵子。
一日,二人正在庙中叩拜,突见神龛之下,窜出一只雪白狐狸。二人驱之庙外,白狐盘桓不去,高鸣不已。细听之,似乎是“儒家兴,孔宣王”之语
二人归而得孕,逾十月,突然有四不相从天而降,至门前,口吐玉书,其上有字,颜征在得而观之,乃是“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征在以为祥瑞,以彩巾系其角,四不相遂去。至次日,又有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时人多有得闻。于是颜征在产得一子,因在尼山祷得,故名为“丘”,字“仲尼”,后人称孔子是也
因孔子出世,在齐鲁之境,时姜太公斩将封神,余威犹在。邻人因见四不相至庭,或以为太公转世者;因有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或以为天感生圣子者;又因有白狐之语,或以为孔宣所化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皆以为是神圣降世。 于是孔子甫一出世,其名已传遍齐鲁之境矣
及其大,乃立一教曰:儒,解一字为“仁”,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以“义、理、智、信”辅之,广收门徒三千,有七十二贤者,周游列国,助其传播教义。又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迎合诸侯。
于是儒家遂为显学,王侯将相,无不礼遇。儒教之盛,反凌驾于道教之上。
二圣争相传教,惊动了诸位圣人。元始天尊不甘坐视,遂也分一缕元神下界,投胎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