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 > 第154章

第154章(2/2)

目录

说完,刘照天拿起餐巾擦了擦嘴,向方艺华点头示意后,便转身离开了包间。

……

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刊登消息:台湾资本即将进入香港电影市场。

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刘照天如何与外部资本联手,通过引狼入室的方式侵占香港电影业的利益。

这一新闻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市民反应尚可,但电影从业者的反响尤为激烈。

毕竟电影业的起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被证实或传闻的消息都被炒得沸沸扬扬。

在大电影公司的宣传影响下,几乎整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从摄像、灯光到化妆师——大多相信资本进入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就连一些明星也随声附和,认为资本进入将对他们不利。

刘照天听说这些明星竟有抵制的念头,不禁觉得荒唐。

难怪总有人说明星文化水平低!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资本进入后,明星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明星片酬是怎么涨上去的?不就是多家资本争抢演员,像拍卖会一样价高者得吗?

这次被炒高的片酬,又会成为下一次谈价的基础。

如果没有资本竞争,明星的生活虽比普通人好一些,但与小型企业主相比,仍显得拮据。

只要台湾资本进场,不出两年,这些明星的片酬至少能翻五六倍。

刘照天没让这些明星送锦旗致谢已经算客气了,他们居然还想抵制他,简直不可理喻。

不过,刘照天旗下拥有一家大型报业集团。他还没出手,总编邢召已经组织撰稿编辑展开反击。

第二天的《今日头条》用整版篇幅深入探讨此事:详细分析了资本进入对电影从业者的利与弊,并揭示抵制外资进入的深层原因。

文章明确指出,大电影公司之所以抵制外来资本,根本目的是为了压制明星片酬和工作人员薪资,与电影行业整体发展无关,纯粹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量。

双方唇枪舌剑,场面十分热闹。

刘照天并不在意这些小事。只要交锋在规则之内,越是争论,越能引起围观者的兴趣,也会间接带动报纸的销量。

当然,前提是一切要在规定范围内。如果有人不讲规矩,随意乱来,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包括一些蠢鸟。

本来靠着蹭热度、打擦边球和低俗内容跻身香江销量前三的《东方日报》,在这次事件中却异常沉默。

刘照天起初还有些奇怪。

没想到,对方沉默多日,是在酝酿一个大动作。

一周后,当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东方日报》出手了。它用了整整两个版面,讨论这件已经引起全民关注的事。

开篇用千字篇幅详细介绍了刘照天过去的经历。

内容不多赘述,字里行间都在说刘照天这个人神机妙算、聪明过人,尤其善于借力打力,表面上看就像收了钱一样,吹捧的态度比跟班还要殷勤。

但凡事就怕一个“但是”。

“但是”之后,文章开始质疑:像刘照天这样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资本进入对香江电影的危害?

最终目的,是为了摧毁香江电影产业,这一切只是为内地电影全面进入香江市场铺路。

接下来的内容,刘照天觉得没必要再读下去了。

香江电影算是香江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之前的争论,只是小圈子里的口舌之争。

可现在被《东方日报》引申到其他层面,明显是要搞事情。

他不知道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但真相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立刻给某人打去电话:“沈董,这样玩有点过火了吧?”

“什么意思?”沈壁刚开完早会,就听到刘照天没头没脑的质问,一时没反应过来。

“可以争论,但不代表能胡乱发挥、借题发挥。万一擦枪走火,我相信你和你身后的人都不想看到。”刘照天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

他准备看这件事如何收场。如果结果不能让他满意,他不介意再次动用特殊手段,让他们一家人在湾湾团聚。这件事已经触及他的底线。

虽然他现在只是个商人,但也绝对有能力反击。

刘照天有时会想,资本短期内损害的不过是嘉禾和金公主两家的利益。

行业里那么多人跳出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资本来了,那些一直拉不到投资的电影人,这不正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吗?

香江电影行业究竟是在五年后还是十年后走向衰落,如果那时候你们还没能攒够安享晚年的积蓄,或许需要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

难道真以为香江电影能千秋万代?

即便是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不也历经多次转手吗?你们这点小打小闹,难道还想成为例外?

刘照天对此并不理解,也不打算去深究。

……

电子宠物上市已满一周,销售数据此刻就摊在他的办公桌上。

在大多数人眼中,销售表现还算可以,但按刘照天的标准看,离他的期望还差得很远。

一周时间,全球渠道铺货,仅卖出三十多万台。

乐观估计,年销量恐怕也只能停留在三百万台左右。

目录
返回顶部